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贫困人口致富探讨——论讲求职业经济问题●齐经民富裕是人类生活一直追求的一个基本目标,但至今世界还有贫困人口达13亿之多,发展中国家有近1/3的人赤贫,每年有1300万人死于饥饿或营养不良,其中我国农村还有6500万人口生活贫困,大多数人还没有完全富裕...  相似文献   

2.
贫困,一个全球性的话题时代繁茂的枝桠下,一边是发展与和平依旧构成了全球的主旋律,另一边却是摆脱贫穷并未与财富的增长成正比。有报载,全球的财富在过去的50年中增长了7倍,可令人遗憾的是世界的繁荣并未减少世界贫困人口的数目。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仍有10亿以上的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状态,其中半数以上的人每天都在忍受着饥饿的煎熬,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仅缺乏收入来源,而且也享受不到任何教育、保健、就业等基本社会福利,每年有1000多万人在贫困与饥饿中死亡,远远超过了战争造成的死亡。贫困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即使在发达国家也不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会长L·M·萨拉斯在日本三团体举办的演讲会上,对世界人口问题的动向作了发言,主要内容如下:世界人口每分钟要增加156人到本世纪末每年将增加9,000万人.结果会使目前的49.2亿世界人口到2000年增加为61.2亿。2100年前后,世界人口将稳定在105亿左右。人口增加的90%是在发展中国家、并且越来越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以非洲为例,在1980年以后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社会救济对象是一个庞大的人群:平均每年灾民1.2亿至3.7亿人(民政部1998年~200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慢性病患病率85%,病区人口约有4.2亿人;常年极端贫困人口2900万人,贫困人口8517万人:残疾人4300多万,处于贫困状态的残疾人1700多万,处于特困状态的重度残疾人270万多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296.8万人:家居农村的六十年代精简退职的老职工和特殊救济对象50多万人:以上6类人合计7.1亿至9.6亿人次(有部分人为重合的)。面对这一庞大而又沉重的救助群体,传统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显得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5.
高英东 《社会》2001,(2):29-31
吸毒曾经被西方人称之为“美国病” ,虽然20世纪70年代以来 ,世界目睹了吸毒现象的全球化 ,但是 ,迄今为止 ,美国仍然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毒品超级大国。据联合国麻醉品管制署1999年6月提供的统计数字 ,美国市场上每年销售掉的毒品的数量约占全世界毒品贸易总额的33 4% ,仅大麻、可卡因、海洛因这三种毒品的年销售量就高达1 6万吨 ,销售额为1000亿美元以上。美国至今仍保持着拥有吸毒人口最多的世界纪录。美国联邦政府《全国家庭滥用药物调查报告》提供的数字表明 ,一生当中至少使用过一次毒品的美国人为7200万人 ,约…  相似文献   

6.
正按照联合国的统计,2010年,全世界约有2.13亿人在出生国以外的国家工作和生活,这占到了世界总人口的3%以上。其中大约有9000多万是技术移民,而且主要流向了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发达国家。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资本、劳动力和技术是产出增长的三大源泉。劳动力尤其人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将给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人口红利"。美国学者夏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世纪,也是灾害频繁的一个世纪。由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和毁灭的情景,诸如韩国的台风、欧洲的滑坡、美国的龙卷风、墨西哥的地震以及喀麦隆的有毒气体释放等,恶梦般纠缠,使人们记忆犹新。据联合国近期的一个报告中指出,在过去20年中诸如地震、滑坡、海啸、飓风、龙卷风、洪水、火山喷发和难以控制的大火等自然灾害,已在世界范围内吞噬了280多万人,受影响的人口多达8.2亿人。1949年以来,每次伤亡1万人以上的灾害至少有17次;其中发生在孟加拉国和中国的两次大灾难分别夺去约25万人的生命。 令人庆幸的是,由于一个利用卫星的早期警报系统的运用,使人们得以摆脱死神的光顾。  相似文献   

8.
浙江面临东海,海岸线长达2,200多公里,岛屿2,100多个,有渔业人口73万多人,渔业劳动力27万多人,拥有机帆船10,382只,62.64万马力。1979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1,622万担,比解放初期增加8倍。其中海洋捕捞产量为1,417万担,海水养殖为78万担,淡水鱼为127万担。渔业年产值约3亿多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5%左右。每年提供的商品鱼在1,000万担左右,全省每年调拨量约占全国的50%以上。因此,搞好渔业生产,对于发展商品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增强人民体质,壮大渔业集体经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都有重大的意义。怎样才  相似文献   

9.
正联合国最新报告显示,随着暴力冲突增加以及受气候变暖影响,全球饥饿人口数量将重新出现增长。联合国报告指出,全球饥饿人口数量在2016年有8.15亿,占全球人口的11%,这比2015年多出了3800万。而饥饿人口猛增的原因首先是全球武装冲突增多以及受全球变暖的影响。报告指出,大约1.55亿5岁以下的儿童发育迟缓,而5200万儿童消瘦和营养不良。报告表示,这些趋势不仅由冲突和气候变化所导致,而且也是饮食习惯显著变化和经济放缓引发的后果。而在非洲的南苏丹、尼日利亚东北部、索马里和也门等地区,这个危机更加的突出。在过去十年,由于冲突不断增加,而且这些冲突呈日益复杂化、难以应对的趋势,悲伤的是,世界上粮食不安全和食物不足儿童的大部分集中在这些冲突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一) 八十年代初,浦东约有外来人口1万左右,他们大多来自苏、浙、皖地区的农民,寄住在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居多,大多从事农业生产,还有一部分属拾荒人员。一九八六年后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九十年代初,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以后,浦东成为全国关注、世界瞩目的热土,在“东西南北中,发财到浦东”等民谣的传播下,出现了“民工潮”,外来人口由当时的5万人左右,一跃增加到一九九三年的16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11.6%,并从原先来自邻近省份,发展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  相似文献   

11.
济贫五策     
勿庸置疑,中国现实中的贫困状况是十分严峻的。刊载:在我国农村,还有约6500万人尚未脱贫,这些人主要集中在老少边穷地区;在城镇,家庭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贫困户约占总户数的4%。主要由经营状况不好的企业职工家庭、停产半停产待业职工家庭、部分离退休职工家庭,就业人口少家庭人口多的家庭和有特殊困难的居民家庭构成。贫困与就业状况息息相关,在我国农村,由于人多地少,农民隐性失业率高达31%,绝对总数为1.38亿;在城镇,隐性失业率为18.8%,绝对人数为3161万。可以断定,就业难的问题还将长期困扰着我们。据预测,“九五”期间,我国城镇5年内需安排5400万人就业,而同期可提供的就业岗位约为3820万个。若不采  相似文献   

12.
法国《未来学》杂志1985年第86期报道了第三世界10种确凿的迹象: 1.1960年以来,第三世界每增加一美元,工业化国家就增加268美元。2.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说,每年死于饥饿的人近4,000万,相当于西班牙的全部人口。3.第三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为55岁,而工业化国家为74岁。4.今天,第三世界有近9亿文盲,这相当于欧洲10国的全部人口。5.第三世界失业人数达到了1亿2千万。6.第三世界中有五分之二的人能得到可  相似文献   

13.
雷小清 《社会工作》2011,(13):42-44
根据联合国提供的最新统计数字,2002年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人为6.29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0%。到2050年,老年人口猛增到19.64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21%,平均每年增长9000万。中国将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国家,199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总人口的10%,进入老龄化社会。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6.96%。  相似文献   

14.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国计民生中最广泛最重要的问题。粮食生产普遍存在如下特点:社会效益高、经济效益低;国家指标要求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低;生产成本高、收购价格低。这“三高三低”特点决定了粮食生产的弱质性和封闭性。因此,粮食生产需要政府的扶持和补贴,已成为全世界普遍的做法。我国以占世界耕地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这一成就是世人瞩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从3亿吨跃增到乙5亿吨,人均占有量375公斤,人均消费量300公斤。中国人自己可以养活自己这一事实被誉为世界奇迹和创举。但在成绩背后也存在着隐忧。17年来,全国每年净增人口1600万人,而耕地却从1984年的18亿亩减少到1994年16.5亿亩。在1994年全国减少的250万亩耕地中,最多的是内蒙古、陕西、河北三省,约占总量40%;其次是江苏、广东、四川、山东、云南五省,占22%。粮食生产格局已由南粮北调变成北粮南调,而且全国又有30多个城市重新使用了粮食卡。  相似文献   

15.
墨西哥城的人口从1950年的310万增加到1984年的1,700万,并且有逐渐超过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东京的趋势。这种曾经被引为自豪的人口增长,现在却是一场灾难。以每天约1,000人的速度从农村不断涌人大批无业农民是这场灾祸的起因。人口过度拥挤、贫困、环境污染和腐败堕落搀杂在一起,不仅向世界所有其他大城市(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大城市),而且也向纽约或洛杉矶提出了警告:墨西哥城正发生的事情也在威胁着它们。  相似文献   

16.
东西南北     
中国耕地面积7年减少1亿亩国土资源部提供的资料显示,自1996年至2003年的7年间,中国耕地面积已由19.5亿亩减少到18.5亿亩,7年减少了1亿市,不均每年约减少1429万亩,比两个海南省的耕地还要多。中国人均耕地只有1.43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 2003年,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人均耕地低于0.8亩警戒线的已有6个,与此并存的另一问题是,由于大最使用化肥和污染等原因,现有耕地的质量在逐年下降,耕地后备资源也不足(经济日报)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乡镇企业在近14年的改革开放中异军突起,蓬勃发展,是十多年来我国农村改革的一个伟大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乡镇企业由150万个发展到1820万个,遍及华夏每个角落,平均每个乡镇有各类企业150多个,职工人数由2827万人增加到9609万人;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由493.1亿元增加到11752.5亿元,翻了4番;乡镇企业固定资产原值由229.6亿元增加到3387.2亿元,增加13倍;全国乡镇企业向国家缴纳税金由22亿元增加到 458.6亿元,翻了4番多。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国民经济总体实力,实现有中国特色的…  相似文献   

18.
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56亿人口中,有20%以上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贫困仍是全人类不容忽视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生活是幸福生活?贫困的内涵是什么?当今世界的贫困状况如何?一个贫困的人被剥夺了哪些基本需求和权利?哪些人是容易贫困的脆弱群体?国家在利益与责任的分配中,尤其是在保护和提高人类福利方面都起到哪些作用?贫困的原因是什么?消除贫困的措施都有哪些?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达斯古柏塔教授所著的《福利与贫困研究》(AnInquiryintoWel-beingandDestitution,1993)一书,全面地向我们回答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尽管亚洲人的生育率已有所下降,但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每个十年中,仍将分别增长4亿5,000万人,这样的人口增长势必给社会增加一定的压力,实际上将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这是联合国所属亚洲及太平洋经济与社会委员会为9月24日在科伦坡召开的第三次亚太区人口会议所准备的研究报告的结论。由亚太经社会做的研究表明:印度在今后两个十年中,预计将分别增长1亿3,600万人和1亿4,000万人;中国增加的人口可能和这些数字极为接近;其他7个发展中国家: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伊朗、巴基斯坦、菲律宾、泰国和越南,在每个十年中预计一共将增加1,000多万。这个测算是以这个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将在八十年代下降1.6%、九十年代下降1.4%为基础的。亚太经社会秘书处声称,人口迅速增长和贫穷是互相促进的。参加会议的“国际劳动组织”引用它所收集的各种问题和人口情报说明:各国政府机构在执行人口政策工作中是软弱无力的,建议各国政府要组织  相似文献   

20.
虽然世界人口增长率较前放慢下来,但仍在继续增长。每年全世界增加的人数达7,700万,这意味着到公元2000年,今天地球上每两个人中还要增加一个人。因而在这资源日益减少的地球上,要解决这样多人的吃饭和居住问题就很不容易。除非当前的趋势有所逆转,世界各地将会出现很多超级城市。预计墨西哥城在本世纪末将会有居民3,200万人,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卫星城而居民最稠密的大城市。另一个拉丁美洲大城市——巴西的圣保罗,将有居民2,580万人。东京-横滨将会成为世界第三大城市,人口将达2,400万。这还并不是由于世界人口继续增长所致,而是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