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性心理活动的社会心理中介性,可以通过人类交往本身的中介性来观察该现象的纷繁复杂的各个方面。现代社会生活中大众传播工具的作用不断增加,以及在科技革命条件下交往的传播形式发生质的变化,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文献中引起两种似是而非的、关于人类交往发展的主要趋势的结论之争。一方强调为个性全面的精神充实开辟前景的人类交往的进步性,另一方则指出人们相互了解的困难以及在人际多种联系的大众传播工具的中介性日益加大条件下个人的疏远。只有把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的相互关  相似文献   

2.
王国有 《求是学刊》2001,28(1):15-17
国内近年来兴起的人学思潮 ,给哲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缕清新的空气。然而 ,对于这一思潮的意义 ,很多人仍心存疑虑 ,不置可否 ,甚至认为 ,这种提法本身并不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新东西。人学之所以面临如此境遇 ,不仅因为当代中国哲学的人学形态尚处酝酿阶段 ,还远远没有完成 ,更重要的在于 ,“人学的可能性”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深入和充分的挖掘 ,人们对人学的根据和理论前景尚缺乏自觉的把握和足够的信心。本文试图悬置人学理论的具体观点 ,集中考察人学的可能性。人学的兴起是在两个理论层面展开的 ,一是在哲学观层面 ,人学被定位为当代哲学的主…  相似文献   

3.
《社会》1997,(7)
  相似文献   

4.
大凡每个坐过火车的人群有这样的经历:告别亲友,火车缓缓启动后,大家纷纷落座,面对面两排座位上的乘客都露出善意的微笔。然后,由一个人先发问后,大家互相询问:“你是哪里人?”、“到哪里去?”、“去干什么?”等等。由此,大家的话闸子打开,开始了旅途中轻松、愉快的交谈:天角海北、文韬武略、国际风云、国家大事、单位丑闻、趣闻逸、家国琐事、个人经历……大家自由发挥,无所不谈。于是,漫长的时间变得短暂,枯燥的旅途变得有趣。不知不定中,有人到站了,道一声“再见”就下车了。这种大家习以为常、频繁经历的现象可称之为…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对人自身的关怀和对世界的终极追求的增强,可能性与现实性这对哲学范畴越发体现了其强大的诠释功能;从人对世界本原的追问到今天的人文关怀,在经过认识能力的考察后,人类越发的理智了,不断地反问自己:什么是可能的与不可能的,当下的现实是怎么样的,将来可能会如何等等,这是对当下现存事物的质疑。有必要对这一范畴作哲学考察,以解今人之困惑。  相似文献   

6.
论日常交往     
王晓东 《求是学刊》2005,32(6):12-16
为推动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重要分支———日常交往理论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我们主张以日常与非日常相关联的范式对日常交往和非日常交往进行比较性与关联性的研究。这种研究力图实现历史哲学范式、发展哲学范式和文化哲学范式、价值哲学范式的整合性运用,凸显宏观审视和微观透视、实证方式和哲学方式的有机结合。这种研究在背景上与现代西方哲学和我国当代哲学中凸显的两个重要的理论领域———日常生活理论和交往理论的发展直接相关。一、两个重要的理论研究领域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哲学理论范式发生根本性变革的重要标志。这种回归…  相似文献   

7.
交往是人类大同之路——论雅斯贝尔斯的交往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当代西方哲学中,首先把“交往”概念置于哲学思维的核心,倡导交往哲学的当推卡尔雅斯贝尔斯和哈贝马斯。目前学界对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探讨论及得颇多,而对雅斯贝尔斯的有关交往的理论研究甚少。本文试图对雅斯贝尔斯交往理论的基本内容作一考察,指出这一哲学思维在...  相似文献   

8.
国会是美国的立法机关和权力中心之一,在美国政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关于美国国会外交权力的研究渐成热点,但对美国国会自身的对外交往却鲜有涉及。本文以美国国会的对外交往行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主要形式、机制和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国会是美国的立法机关和权力中心之一,在美国政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关于美国国会外交权力的研究渐成热点,但对美国国会自身的对外交往却鲜有涉及.本文以美国国会的对外交往行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主要形式、机制和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论教学的交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教学交往的基本图式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使教学交往化的具体策略,期望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逻辑,在古代是人们诉求知识的工具。亚里士多德在前人思维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以指导人们正确论辩、反驳诡辩、认识真理为目的,创立了西方第一个逻辑科学体系。在近现代,逻辑成为人们话语解析的样式,莱布尼茨的数理逻辑使逻辑思维更加精确,是逻辑学的一大贡献。当代逻辑成为思维整合的方法,逻辑思维已不只是反映对象的现状、追溯思维实践的过去,而是存在于人类如何把握事物本质、事物之间关系的对话活动中,揭示出逻辑的本质表现为人与人、人与自然现象、人与自己的创造物之间的交往方式。当代逻辑回归交往世界,是逻辑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多元思维相互碰撞、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高瑞华 《社科纵横》2014,(2):140-143
自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人们从传统的等级社会束缚中获得空前解放,如何将自由平等的个人进行社会整合便构成了现代社会的主要问题,不同的思想家提出不同的方案。在康德那里,道德主体基于实践理性的独白式论证能够为自己的行动立法从而实现社会整合;哈贝马斯批判继承康德的实践理性概念,提出了交往理性概念,其基于交往主体对话式论证制定的行为规范具有合法性,为多元化的社会整合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科技革命对人们活动的各个部门、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都有深刻的影响。服务领域也不例外。这里,以不断增加为居民多项服务的总量和扩大服务品类的形式,突出地显示出进步的影响。与这一过程同时并进并保证这一过程的,是技术增加、服务企业(医疗、日常生活、文化等等)专业化,或者相反,普遍化和集中化。同时,对服务和商品需求的急剧增长(往往是超速度的增长),也明显地  相似文献   

14.
绿色交往是人与人之间所崇尚的纯真、友善、和谐的交往。绿色交往是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能够为大学生的良性发展提供生态交往环境,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学生多方面才能,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高校应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课堂、课外活动、宿舍、网络新媒体等路径与载体,加强交往观念及行为指导,帮助大学生实现绿色交往。  相似文献   

15.
可能性与现实性是哲学上的一时范畴,作者把它引进历史学研究的领域,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出发,指出了长期历史学研究中忽视可能性的原因,探讨了历史发展的可能性的客观依据,史学研究中对可能性探求应注意的问题及其运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德胜 《求是学刊》2015,(2):100-105,2
在理性一元论中心价值立场遭受普遍怀疑的当下文化语境中,感性存在方式及其价值特性如何能够重新引导美学的价值确立?在引导和实现美学可能性方面,恢复身体的自觉已成为今天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今天的美学需在充分理解身体意识的普遍特征基础上,充分明确人的感受性活动、感性价值的正当性,在日常生活的美学批评中把握文化现实的具体指向,在非知识化意义上使美学所从事的工作真正成为现实文化实践中的引导性活动、现实的媒介,而不仅是一种知识理性的陪衬、理性知识体系建构的补充环节。  相似文献   

17.
晚清以降,“北京”作为一个学术对象经历了从野史轶闻到资料整理到笔记考辨再到博士论文的逐步演进,其趋势越来越学院化.二十年来,笔者一直关注以北京为代表的都市建设、都市生活、都市文化以及都市书写,探索由“北京文化”起步逐渐走向“都市研究”的北京研究之路.具体做法是倡导人文学者走出书斋,从历史与文学角度兼及对这座城市的真实感受出发,以“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为中心,先后举办了五场学术会议,四轮大学课程,出版了十种“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丛书,并指导了十位博士生撰写相关论文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现代住宅区邻里交往冷漠的现状,分析现代邻里交往冷漠的原因,同时根据现代城市住宅区居民邻里交往的行为模式,探索适宜于居民行为模式的邻里交往空间设计,并提出在社区的管理上,组织多种居民共同参与的活动,引导居民交往,从而使现代住宅区的邻里交往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的生态高等教育交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教育的教师主体观和现代教育的学生主体观不同,后现代主义的高等教育观是生态化的交往实践观,强调主体间性对主体性的超越,是主体间的共在.后现代主义的生态教育通过多元主体间的交往和对话,实现智慧的增长、人格的完善与精神世界的共享.  相似文献   

20.
高岩 《社科纵横》2007,22(1):122-123
道德存在并依赖于人的现实生活,又在人的现实的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交往性活动是形成学生德性品质的源泉,也是学校德育有效性的基础。有了交往性活动,主体才能了解和理解道德、体验道德,才能主动改造自己的德性,真正成为道德活动的主体。交往性活动要求学校德育要打破僵化的“知性”德育模式,重视和引导学生的交往活动,使学生在健康、有益的交往性活动中追求道德的进步和德性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