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在我国文学史上,山水诗的出现是一件引人注目的大事。刘勰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研究这一文学现象的理论家,《文心雕龙·明诗》中写到:江左篇制,溺乎玄风,嗤笑狥务之志,崇盛亡机之谈,袁、孙以下,虽各有雕采,而辞趣一揆,莫与争雄,所以景纯仙篇,挺拔而为俊矣。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这段论述至少表明三个观点:东晋一朝是玄言诗一统天下;山水诗到“宋初”才开始出现;在当时的诗歌创作中,“庄老”(玄言)与“山水”是处在对立的两方面的。然而,我们考察一下晋宋时期的文学发展史,却发现刘勰这些看法并不那么符合当时的创作实际。说到山水诗的创作,谢灵运的功绩自不容抹煞,他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的山水文学从附庸蔚为大国,并在题材上成为一种稳定的、影响深远的趋势。然而,这并不意味谢灵运之前绝无山水诗可言,更不能说谢灵运的山水诗已与玄言彻底决裂了。事实上,东晋时期已经出现不少山水诗,其中,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纪游性的山水诗,一种是杂糅玄理玄趣的山水诗.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谢灵运二人作为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的创始者 ,都是自然的最早讴歌者。他们也都是在两晋六朝玄学语境中建构自己的诗学话语。但由于各自出身与经历的不同 ,他们对玄学精神采取了不同的把握方式 ,表现于诗歌作品 ,也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 ,达到不同的境界。陶渊明一生酷爱山水 (还有酒 ) ,但他却未能成为山水诗的创始人 ,而且在他的作品中也几乎没有一篇是纯粹描写自然山水的 ,这正是因为自然山水对他而言并非“眼中之景”,而是“心中之景”,是生存环境 ,即“田园”;谢灵运能够成为山水诗的创始人 ,是因为自然山水在他眼中是审美客体 ,是描摹刻画的对象。“山水诗”与“田园诗”的区别根本上不是对象不同 ,而是态度不同 ,是进入对象的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3.
新探与界说:中国山水诗朱德发中国是个诗国,更是个山水诗大国,历代诗论付山水诗都有界定,尤其现代曾一度出现“山水诗讨论热”,众说纷纭,至今未取得共识。这是合乎学术发展现律的,也说明山水诗内涵外延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既然山水诗是个历史的概念、发展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山水诗画作为文学艺术中独立的一种体裁,形成于东晋、刘宋时期。其杰出的代表人物,就是晋、宋之间著名的山水诗人谢灵运和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这个事实证明:世界上最早发现自然美、最早产生独立山水诗画的,不是欧洲的意大利与荷兰,而是亚洲东方的中国。但由于“欧洲文化中心论”的影响,也由于西方对东方文化的隔膜,长期以来,这一客观事实始终被西方学者所忽视。瑞士学者雅各布·布克哈特在其名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说:“意大利人是现代人中最早看到和感到外部世界有美丽之处的。”他又说:  相似文献   

5.
<正> 纵观中国新诗发展史,发韧期的“五四”诗坛曾涌现出一批山水诗,虽然它们所蕴含的现代意识和审美价值至今仍给读者以新鲜之感和审美愉悦,但总嫌其浮露,诗味浅薄且技艺粗疏。“五四”以后由于社会解放重于一切高于一切,致使新诗园地的山水诗受到冷落,到了极左思潮泛滥时这朵奇葩已面临凋零枯萎的厄运。直至新时期思想解放的春风才吹开了山水诗这朵花蕾,使之重放异彩。孔孚的山水诗,开新时期山水诗风气之先,在新时期山水诗坛上闪耀着灿烂夺目的光彩。他继承了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优秀传统,认同了“五四”以来新山水诗的一些美点,特别汲取了西方现代新诗美学和意象派的技法,通过创造性的转换、融合、改制,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山水美学观,又创建了超越前人的山水诗篇。  相似文献   

6.
谢灵运与东晋僧徒山水诗歌的关系,前此学界极少论及.本文详细考察了东晋僧徒山水诗歌的创作情形,证明灵运之前的东晋僧徒不仅有着浓厚的山林好尚,而且创作了一批数量可观、风格独具的山水诗.作为虔诚的佛教信徒,灵运的山水好尚及其创作的大量优秀的、清新静穆的山水佳作,多方面地受到东晋僧徒山水诗歌的影响.这再一次昭示文学史上凡有建树的作家,都不可能凭空产生,作为我国山水诗歌的开山,谢灵运当然也不会例外.  相似文献   

7.
山水诗与山水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水诗与山水画章尚正山水诗、画之于诗坛、画苑,由附庸而蔚为大观,各领风骚百千年。“诗画相表里”,这对姐妹艺术的互相生发汇融,对于中国艺术精神的丰富可谓作用非凡。一、山水待回的周须异步山水诗与山水画兴起于何时,历经多年聚讼,学术界普遍赞同界定在晋朝。山...  相似文献   

8.
山水品题是东晋时期盛行的一种山水文学表现形式。其产生与魏晋名士的人物品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品题者最初是用山水来比喻名士的人格形象,此后自然山水逐渐获得了独立的审美价值,成为了士人品题的对象。东晋时期的山水品题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品题者通过移情的心理活动将主观感情注入到山水景物之中;其二则是品题者以观察者的身份对自然山水进行描绘。东晋时期的山水品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立意新颖、视角独到、意象精致、遣词造句优美,与山水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诗歌史上 ,山水风光本来早已入诗 ,并非唐人首创。但是山水诗的成就则以唐人为最。  唐代山水诗继承六朝山水诗精工刻画之长 ,去其有句无篇与烦琐刻板之短 ,既求形似 ,也要神似 ;模山范水 ,惟妙惟肖 ,但又不泥于山容水态 ,充分表现山水风光的神韵个性 ,生气涌出 ,意味深长 ,富于人性化、人情化。概括起来便是因景生情 ,又以情观景 ,在真实可感的山光水色之中融入情思 ,造成情景交融、浑融完整、难以句摘的完美诗境 ,“无工可见 ,无迹可求”〔1〕。这完美的诗境可划归出两种类型 :一是祖国壮丽山河的颂歌 ,充溢着诗人的爱国之情和民…  相似文献   

10.
梅国宏 《兰州学刊》2008,(1):175-177,157
外向张扬和内敛舒放是谢朓关照自然山水的两种心理图式,分别形成了其山水诗的旷逸之美和萧散意趣。这两种美学风貌共同构成了谢朓山水诗清新自然的诗美特征。  相似文献   

11.
明代山水诗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初期山水诗可以胡应麟《诗薮》按地域别为吴派、越派、闽派、岭南派、江右派五个创作群体。越派与吴派的山水诗成就高于其它三派,刘基、高启分别是其代表。明兴盛时期的“台阁体”其山水诗无明显政治目的,以冲淡闲雅为宗。明代中叶的复古派也不乏好的山水作品。明代晚期,人与自然的关系比以前愈益亲密,人们的山水审美意识更进一步深化。遗憾的是此时的山水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散文方面  相似文献   

12.
元好问山水诗的成就及其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诗歌里,虽然很早就有山水风景的描写,但山水诗的产生却晚在南朝晋宋之际。山水诗的产生,标志着“体育因革”、“山水方滋”,加深了人对自然美的认识。大自然已经从作为陪衬的生活环境或作为比兴的媒介物,变成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欣赏对象。这无论在文学史上或美学史上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中国古典山水诗经过六朝谢灵运、谢眺、何逊、阴铿等人的不断开拓,到唐代达到高峰,成为中国诗坛上的一个重要题材。王维、孟浩然就是盛唐山水诗派的杰出代表。李白、杜甫这两位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最卓越的贡献虽并不在山水诗,但作为才艺超卓、题材并精的诗人。模山范水的诗篇也有很高的成就。金代最杰出的诗人元好问(1190——1257),“诗祖李杜,律切情深,而有最豪放迈往之气”(徐世隆《遗山先生集序》)。其山水诗“妙绝  相似文献   

13.
林则徐西部山水诗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则徐山水诗以描写中国西部山水为主要题材。若以道光二十二年(1842)贬谪新疆伊犁为分界线,其前期外出试差写西南山水与后期谪戍伊犁写西北山水,由于心境、环境等皆大不同,因此诗的意蕴、情调亦自有变化,但其一贯标举的“风骨”则无大异。虽然其山水诗艺术造诣不能与近代初期的山水诗人代表龚自珍、魏源相比肩,却自有其感染力,并弥补了龚、魏山水诗未及西南与新疆山水题材的不足,于近代初期山水诗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4.
晋宋时代诗人创作山水诗,除给人们提供审美对象外还要以艺术形式再现自然山水之美以供人们观赏,这就是晋宋人创作山水诗的特殊目的。本文从当时山水画、家信中的山水描写、游山志游山记及当时山水诗的具体写作实践,从谢灵运山水诗的“叙事——写景——说理抒情”的结构,从当时“文贵形似”的风气等方面,论证了这一问题。本文认为,晋宋时山水诗、游仙诗、玄言诗都描写刻画自然山水,但它们的区分在于:游仙诗的特殊目的是表达出世理想,玄言诗的特殊目的是阐发玄理,而山水诗的特殊目的则是让人们观赏自然山水。  相似文献   

15.
严耀中 《文史哲》2022,(3):75-84+166
山水诗及画在晋宋之交出现,是儒家天人合一观念影响的结果。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被物化而归于自然,还是人将自然“文化”,这既是儒、道两家意识上的一条分界线,也是山水自然能否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之关键所在。人将自身的本性原情赋予自然,山水也就有了人格与人性,从而在文学艺术里作为人的生命力的一种活泼能动的体现。如此构成的山水诗画涌现背景,是在魏晋六朝的玄谈中逐步形成的。在玄谈的思想交锋论辩过程中,山水被纳入以人为本的天地中,变得有声有色而活力四射,亦即所谓“山水方滋”。  相似文献   

16.
宋展云 《船山学刊》2012,(1):162-165
永和九年的兰亭雅集所赋诗作集中体现了东晋山水玄言诗的特色,其独特的山水审美意识以及其中蕴含的会稽侨寓士族的逍遥情怀,使兰亭山水玄言诗有别于嵇、阮的玄言作品,继而对晋宋之际山水诗的产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庐山净土法门与晋宋之际的山水诗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庐山净土法门与晋宋之际的山水诗画李炳海东晋后期到南朝刘宋初年,我国宗教界和文学界相继出现两个引入注目的潮流:先是庐山高僧慧远(334─416)大力弘扬净土法门,继而是以谢灵运(385─433)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大量创作山水诗。慧远、谢灵运分别作为这两个...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诗学与史学均很发达,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不同程度的互渗。诗之渗透于史,表现在从《左传》以来的多种史书中,都有意无意地引诗入史,形成中国中书中中有诗的独特风貌。而史之渗透于诗,也十分多见。概而言之,约为两端:一乃说诗者以诗证史,或以史证诗,有所谓“诗史”之说;二乃作诗者以诗咏史,在诗体中有咏史一格。二者构成了中国古代诗体介人史学的两种不同方式,通过透视这两种方式,以及说诗人对这两种方式的不同观念,可以见出中国古代说诗者对涉及到史料、史实、史法的作品所表现出的二律背反现象。诗史——说诗者对…  相似文献   

19.
建安诗歌山水题材的兴起,标志着华夏山水诗的发轫,除曹操的山水诗作之外,建安诗人对山水景物的观照,更多地表现在游宴题材、女性题材等其他题材之中,山水题材以及意象方式的开启,一诗止于一时一事的写作方法,标志着中国诗歌从原先的言志诗体制、赋比兴的表达方法向着山水诗及意象方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庐山作为一座人文圣山,不仅是“诗山”,也是“词山”。无论词之数量,还是艺术成就,庐山词都堪为中国山水词之翘楚,其发展正好印证了中国古代山水词演进的轨迹。本文以庐山词为切入点,从山水词与山水诗、书、画及游记文学的关系等方面观照中国古代山水词的演进规律:意象人文化趋势,山水词与绘画、书法逐步结合,游记文学要素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