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陆龟蒙,字鲁望,别号天随子①,吴县人;曾隐居松江甫里,人称为甫里先生、江湖散人,并因以为号;此外,还自拟涪翁、渔父、江上丈人②。他与皮日休齐名,是唐末有名的诗人,辞赋家,古文家。一陆龟蒙一生历文、武、宜、懿、僖宗五代,李唐王朝可以说进入了末期,处于逐渐崩溃之中。五代中,除宜奈比较明智,尚能稍黜宦官之权外,其余四代的政治,皆异常污浊。藩镇割据,叛军蜂起,征伐不息,边疆不宁。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都已炽热化。袁晁、裘甫和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规模一次比一次浩大,有力冲击…  相似文献   

2.
清代以来,温庭筠、李商隐诗歌地位的巨大反差遮蔽了晚唐五代诗歌史流变的真实面貌.事实上,温庭筠诗名雄霸晚唐,他的人生遭际和倔强个性在唐末产生共鸣,温诗对唐末五代诗歌的影响远在李商隐之上.唐未不同风格流派的代表诗人普遍效法温庭筠的诗风和笔法.唐末诗歌对温李二家的不同取舍,显示出晚唐五代诗歌的走向及递嬗规律.从中唐开始的文学俗化倾向发展到温庭筠时代,已然和雅文学分庭抗礼,到唐末五代文坛终于形成整体性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唐末五代沙陀集团中的粟特人及其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唐末藩镇割据的状况下,沙陀作为一支政治力量异军突起,并在唐末五代政治生活中表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沙陀人中,就有许多粟特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在六胡州叛乱之后而逐渐融入沙陀的.最初他们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于沙陀之中,此后这一部落逐渐演变为一地方行政机构,并最后消失.这一过程,体现出粟特人的沙陀化及最终与沙陀的融为一体.在五代后期,随着沙陀的汉化,这些粟特人也进一步融合于汉民族之中.  相似文献   

4.
清口之战是唐末汴、扬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本文分析战争起因、经过及双方胜负的原因 ,并对其历史地位进行考察。作者认为 ,这一战役阻止了北方军事集团势力的南下 ,稳定了杨行密在江淮地区的地位 ,并最终奠定五代时期大江南北的基本政治格局 ,其历史地位类似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  相似文献   

5.
在唐末五代的道教小说中,出现了一系列醉仙形象,他们个个嗜酒放旷,醉态十足地在尘世间穿梭.他们似醉非醉,狷狂不群,以悖于传统礼俗的方式教育世人,警醒世人,在其宗教意蕴的外形下,传达出对社会现实深刻的反思与批评,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6.
《诗经》和荷马史诗分别开创了中西诗歌的抒情诗传统和史诗传统,作者从神话的发达与否、文艺理论家的推崇及哲学和宗教背景等方面对中西诗歌不同源流的形成原因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华兹华斯诗歌崇尚自然、返璞归真,诗人不仅在对大自然的欣赏与礼赞中获得欢愉和宁静,更重要的是他着意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以重新确立人生的永恒价值。文章从华兹华斯的诗歌中对自然的吟咏,分析诗人淡泊、宁静、追求和谐的自然观以及对现代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黎明街》(广东省出版集团2009年9月第一版)是钟源先生的处女诗集,收集了诗人从青青校园的青涩学子时期到血气方刚的中年岁月前后十多年的优秀诗作,于2009年付梓出版。诗集分为《相约黎明》、《少年情怀》、《求索岁月》、《酒朋诗侣》和《诗苑漫步》五个部分。  相似文献   

9.
庞占成  孟琳 《新天地》2011,(9):88-88
心理学研究证明,轻松、愉快、规规的情绪,不仅可以使人产生超强记忆力,而且能够活跃人的创造思维。充分发挥人的心理潜力。  相似文献   

10.
翻译的过程就是创造性叛逆产生的过程,诗歌形式精炼、意象丰富的特点使其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表现得尤为突出.诗歌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对原文信息的增减和意译,其原因与译者的文化背景、个人风格和不同语言间的根本性差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清明节风俗活动的描写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它不仅丰富了我国诗歌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因为其包含了多姿多彩的民俗事象,诸如游览登高、祭祖访友、思亲怀人等,从而为我们揭示了独特的节日文化内涵,成为我们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2.
13.
诗歌是高度浓缩,形神兼备的艺术形式,诗歌的翻译尤难,从象似性角度去探讨诗歌翻译能帮助译者更好的理解原诗,理想的翻译可以无限接近。  相似文献   

14.
卡明斯诗歌中的非常规因素及其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卡明斯诗歌中的非常规因素具有巨大的表意功能 ,是对传统诗歌的创作题材和表现手段的大胆冲击与革新。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应不遗余力 ,挖掘汉字的潜在表意方法 ,发挥汉字的象形优势 ,力求实现非常规因素在原作和译作中的对等 ,再现原诗意象 ,挑战诗歌的这一传统“不可译”领域  相似文献   

15.
“跨行”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在英诗中除了技术上的原因,即保证诗歌的韵律之外,跨行往往会起到多重的作用,因此在翻译时应尽量保留原诗中的行文格式,以保证跨行所起到的作用不会因为翻译而流失。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初步考定了河汾诸老之一曹之谦的生卒年,考察了他在文学、理学方面与元好问、梁仲文等人的交游切磋情况,介绍了他在金末元初所作诗歌的主要内容—思乡之情、黍离之悲、身世之苦、隐逸之趣,指出其诗歌创作能突破理学思想局束,而具有真实的生活感受和鲜明的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英译中是否能传达意象是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运用关联理论从"意义未定与空白"、语言和文化差异以及译者素养等方面对中国诗歌中的意象在西方误读的原因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一鲁迅先生对诗歌一向自称为“外行”,还说不喜欢作新诗,也不喜欢作古诗。其实他在这谦逊的态度之中,却隐藏着对诗歌高度的热爱:他从诗的创作到诗的理论,有着多面性的活动;特别是他的诗歌理论与批评,是他的文艺思想的一个构成部份,与他一生文学事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者始终是面对现实。鲁迅先生的诗论与诗评,是他认识现实与批判现实的一个方面。他不是那些脱离实际的理论家,也不是自我陶醉的诗人。他的诗歌活动,也可说是整个文艺活动,是出自爱国主义的热情与改造世界的抱负,如他提到他最初论诗的意图:“‘介绍波兰诗人’,还在三十年前,始于我的摩罗诗力说。那时满清宰华,汉民受制,中国境遇,颇类波兰,读其诗歌,  相似文献   

19.
雪莱诗歌中蛇的意象运用最为广泛、突出和典型。蛇是其作品中暴虐的君主和教会人员的品质的象征.是与反动势力合流的魑魅魍魉的象征.是为虎作伥的文学评论家们的象征.从而充分体现了蛇邪恶的意象旨趣;诗人在作品中还借用蛇反叛、坚强、机智的意象旨趣歌颂时代的善与美;蛇也是雪莱笔下最能代表人类及大自然感官和精神世界的自然之物。雪莱在这些原始意象的链条上添加了时代生活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追溯了现代新马华文诗坛的发展简史和优良传统,揭示了新加坡诗人槐华诗作与这一传统的传承和发展关系,并从对生命哲学的追求视角,论述了槐华诗作中的强烈的中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