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从我国环境法学界关于环境法基本问题的观点来看,我国环境法学界环境伦理价值取向经历了狭隘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正处在温和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阶段,呈现出向可持续发展观价值取向转型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竞争是商品经济的最重要运行机制。它一方面能调动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 ,促进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为消费者和全社会带来最大福利 ;另一方面竞争又可能导致与之相对立的垄断和产生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了规制垄断 ,禁止不正当竞争 ,确保自由公平竞争和消费者利益 ,保障社会经济系统高效而有序运作 ,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都无一例外地制定和实施了名称和具体内容略有不同的竞争法规。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于 1 993年 9月也颁布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美竞争法都是产生于发展程度不同的市场经济的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3.
姚辉 《甘肃社会科学》2008,10(3):127-131
在中国近代,特别是清末同西方法律文化的接触以及对西方法律制度的继受过程中,日本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其影响不容忽视。中日两国在法制改革的方向上,均以大量移植西方近代民法作为推动民法近代化的根本途径,其中固然有其深层的历史、文化的根源,但在法制改革目的、司法人才培养等方面,两国却又存在巨大差异。比较和总结其中的异同,将对法制的现代化带来启迪。  相似文献   

4.
王文录  王立源 《河北学刊》2006,26(2):186-188
本组专题讨论继续从不同角度对河北人文精神进行了深入探讨。朱文通、梁文认为,新河北人文精神既是和谐河北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和精神资源,又是和谐河北建设的目标要求,应立足于河北实际,着眼于河北未来,把握好河北发展的内在规律,符合河北全体人民的意愿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意图。魏建震认为,几千年的河北历史铸就了河北的人文精神,逐步升华成大气坦诚、重信守义的精神,形成了河北人文情结。把增强认为,新时代河北人文精神是河北现代化建设和河北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河北要想取得更大成就就必须高度重视弘扬与培育河北人文精神。梁跃民认为,贯通"人"和"文"是推进河北人文精神建设的关键。王小梅对传统河北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现代河北人文精神的重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王文录、王立源通过对浙江、江苏、山东等省人文精神与河北人文精神的比较,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河北人文精神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全球范围内在个人资料保护领域进行的立法 ,可以分为两大模式 :美国模式与德国模式。两种模式的共同之处主要表现在立法动机、基础概念的界定与基本原则的定位上 ,而其区别则集中体现在立法模式与权利基础方面。我国个人资料保护立法应取法德国 ,采取统一立法模式 ;借鉴两国关于基本原则的实质性规定 ,弥补两国立法技术上的不足 ;选择一般人格权为个人资料保护立法的权利基础 ,并将资料权作为一项具体人格权加以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6.
刘志云 《阴山学刊》2007,20(4):111-118
随着我国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保证充分就业逐渐成为我国政府所要肩负的一个长期与艰巨的任务,就业调控立法也成为立法机构以及全社会的关注焦点。然而,虽然我国就业调控立法已经有一定的数量与规模,但由于立法理念的滞后,现有立法无法承担对就业有效调控之任务。鉴于此,探讨一个层次清楚、内容互补、效应显著的就业调控法律体系,是一个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国际社会,一国能否正确把握国际私法中外国法内容的查明制度,已经成为该国法院能否保障司法程序公正和促进国际民商事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我国对外国法的性质、外国法查明的责任主体、各责任主体同责任的划分、外国法查明的途径、外国法无法查明的认定以及外国法无法查明时的处理方法等问题的规定在立法、理论和实践上尚存在一些问题.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将有益于促进我国外国法查明制度的完善和国际民商事关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的理念和价值范畴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法的理念和价值是经济法的基本范畴。法的理念是指法的指导思想、基本精神和立法宗旨。法的价值是指在作为主体的人与其客体的法之间,法对人的积极意义和有用性。法的价值导向是以法理念为基础的,法的全部价值都渗透着或贯彻法理念。解读经济法的理念与价值,明晰其中的内涵,有益于经济法基本范畴的提炼和塑造。  相似文献   

9.
王利明 《社会科学》2006,(2):131-137
物权法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历史传统和人民的生活习惯。在物权法面临全球化的挑战中,物权法中的固有法内容,比如:关于所有权的类型的物权规范,关于用益物权类型的物权规范,与各国的习惯及现实经济生活密切联系的物权规范等等,是难以改变的,而其他如关于交易的规则、有关担保的规则、有关公示方法、效力等方面的规定等等都是可以国际化的。只有对此有清醒的认识,物权法才能真正面对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和平统一法”,从立法目的、基本内容及其产生作用等方面来看,它是为了反对分裂国家,促进和保证国家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而不是一部战争法,不是要以非和平方式实现统一。《与台湾关系法》是一部“和平分离法”,从立法目的、基本内容等方面来看,它是要维持两岸“和平”,强化两岸“分离”。该法对台湾问题产生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不尽相同,在蒋经国执政时期,它强化了两岸“分离”(一个中国);在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期,它强化了两岸“分裂”(一中一台)。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台湾岛内。  相似文献   

11.
论反垄断法的目标和规范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甲庆 《学术探索》2004,1(4):47-51
文章指出反垄断法的根本价值目标,应在于通过维护竞争自由,来维护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社会福利的持续最大化,并全面系统地探讨了效率标准的内涵、历史演进及其规范功能。  相似文献   

12.
作者着力对《法律社会学的学理与运用》一书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评论,认为该书研究视野开阔,实现了西方学理与中国实际的巧妙结合,继承与超越创新,突出了对民间法和乡土社会法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轻重"刑事政策是是基于对特定法益保护的要求而对符合一定条件的重罪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政策,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和体现,实行这一政策也有助于起到特殊预防的目的,能更好的保护法益.基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考虑,轻重刑事政策应该实现法定化,在刑法分则条文中明确规定下来.就绑架罪而言,应该一方面降低绑架罪的起刑点,以求取得罪与罪之间的平衡;另一方面从保护被绑架人的生命安全出发,设定对主动或者应要求释放人质的行为减轻或者免予处罚条款,以更为有效地实现刑法保护法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实证主义哲学对经验之外的形而上学命题进行了否定,这种认知范式在法学领域的运用就是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产生.与此同时,反实证主义者则从价值中立的不真实性、经验证实原则的无效性、反形而上学的不可能性以及归纳法的困境等方面对实证主义作出了批驳.需要判断的是,那些批驳在哲学中的真实度以及在法学中的有效性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15.
试析侵犯著作权罪的法律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著作权法对犯罪和刑罚规定得过于抽象,与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的侵犯著作权罪产生了冲突。著作权法扩大了刑法规定的侵犯著作权罪的行为范围。侵犯著作权罪的对象表述存在着严重的逻辑错误。犯罪构成设计滞后,以营利作为犯罪的主观要件制约了法律的适用。著作权法保护的权益没有受到刑法的全面评价,刑法保护的权益过于注重财产权而忽视人身权。著作权法的规定也导致了特别刑法与普通刑法的冲突,从而使刑法的罪行法定原则受到了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