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颂杰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5)
现象学是现代西方哲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哲学流派,二十世纪初发端于德国的哥廷根大学、慕尼黑大学等一些高等学府。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以胡塞尔为代表的现象学家们十分活跃。1913—1930年间,由胡塞尔主编出版了《哲学和现象学研究年鉴》。他们还把现象学作为一种方法运用于伦理学、逻辑学、数学、美学、社会学等学科,从而更扩大了现象学的影响。德国法西斯兴起后,《年鉴》停刊,这个流派内部又存在着意见分歧,加上胡塞尔于1938年去世,现象学一度失去原有的声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在欧洲得以复兴,并流传到美国。现象学又直接启发了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的著名代表德国的海德格尔、法国的梅洛一庞蒂和萨特,都同时是现象学家。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相互融合,成为西方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现象学在东欧一些国家也有影响,波兰的R·英加尔登便是 相似文献
2.
倪梁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正>[主持人语]虽然已经时隔一个世纪,胡塞尔现象学的思想资源也还远未穷尽,无论就其深度而言,还是就其广度而言。这里刊发的一组文章,是在这个方向上的继续探究和发掘,其内容和主题分别涉及现象学的语言哲学、空间现象学、静态结构现象学、历史现象学,借此可以管窥胡塞尔的巨大思想领域。胡塞尔对语言哲学的现象学考察伴随着现象学的诞生,与其他主题一样关联着其身处的时代思想脉络。布伦塔诺与洛采关于语言的本 相似文献
3.
张秉民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
胡塞尔现象学是当代西方有影响的哲学思潮。胡塞尔以“纯粹的自我意识为中心”的本体论,是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在当代的翻版;其现象学还原方法深邃缜密,是对哲学方法研究的推进;其意向性学说突出人类自我意识的主观创造性,在认识论上有继往开来的意义。如改变胡塞尔现象学先验本体论的前提,其全部学说的合理因素可供唯物辩证法吸收或借鉴。 相似文献
4.
张廷国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胡塞尔怀有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在他看来,哲学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严格科学”,就必须坚持对人性所负有的责任;必须以最严格科学的精神和完成历史使命的诚实信念,去批判和克服自然主义、历史主义和世界观哲学留下的种种“恶遗”或“偏见”;自然科学的危机实际上是一种全面的危机,是对人性的一种遗忘或异化。 相似文献
5.
张茂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贺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哲学家,他的“新心学”和胡塞尔现象学在本体论上有相似处,但也有不同,在方法论上则有严重分歧。这成为贺麟即使受到胡塞尔现象学影响,但却公开批评现象学的根本原因。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胡塞尔现象学影响甚微,本文也给出了部分解释 相似文献
6.
谷声然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7-11
胡塞尔的现象学由于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多变性常常令人不易理解。对胡塞尔现象学的理论开端进行审视,是把握他的思想脉络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开端进行了分析:第一,现象学的总体特征是思维的直观性,追求“面对实事本身”;第二,现象学的逻辑起点是反对自然主义和心理主义,坚持一种观念主义的立场;第三,意向性是现象学的理论出发点和基础概念,澄清意向性的三结构:自我、意向对象、意向活动,有助于深入理解整个胡塞尔现象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靳希平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5):12-23
沈有鼎是将现象学引进中国的第一人。本文通过对沈有鼎20世纪30~40年代发表的论文中的基本思想倾向的分析和对沈有鼎同美国数理逻辑学家王浩之间通讯的相关内容的介绍,重显这段现象学在中国传播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郭贵春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
胡塞尔的现象学从对理解的方式、还原的过程以及逻辑重建的理性运动的阐释中,显示了它作为一种哲学体系所具有的普遍的方法论意义。特别是它从语义超越、思维定势和逻辑趋向的一致性上,展示了唯理主义哲学体系在方法论意义上的内容、特征和功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可以说,研究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论意义,是进而把握整个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运动及其可能倾向的重要途径和环节。 相似文献
9.
胡塞尔的交互主体性现象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梁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3):83-91
胡塞尔自1905年起开始关心和思考交互主体性的问题。这个问题最初被冠之以“同感(empathy)”的标题。此后,胡塞尔在这个方向上的研究和思考一直延续,直至1938年去世都未曾停止过。无论胡塞尔的尝试是否可以被视为成功的,他的思路都具有一个基本的特点:由于从超越论现象学的视角出发,本我相对于他我始终是更原本的或更原始的,因此单个主体性也始终具有相对于交互主体性的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10.
颜青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胡塞尔与皮尔斯在现象学的重要问题上具有基本共识,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胡塞尔将注意力集中于意识结构分析及现象学方法上,皮尔斯则专注于现象的呈现及其分类和特性的描述上.两者的现象学差异明显,最后却又殊途同归.分析胡塞尔现象学与皮尔斯现象学的异同,揭示它们互为参照所产生的价值意义,可以在进一步深化、完善对现象学的认识和研究的同时,获取进行理论发展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胡塞尔认为,客观主义的偏执使人们遗忘了对整个人生意义的探问。通过现象学的操作,人与世界的最原初关联展现出来,从而使对人生本真意义的理解成为可能。虽然胡塞尔对纯粹意识的直观描述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主客观对立框架,但是,他所开启的每一意向构成必然具有的构造"边缘域"思想又是对其先验主体的消解,蕴含着对人的生存的新理解。 相似文献
12.
曹典顺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5-8
胡塞尔认识到了欧洲科学危机的根源——物理学的客观主义及其演变形式实证主义,从而把对哲学的研究转向了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胡塞尔后期现象学方法的根基。胡塞尔后期现象学独特的范式是先验还原的方法。胡塞尔后期现象学方法作为一种综合思辨的哲学方法,为哲学研究开辟了广阔的方法论视野,现象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为人类赢得了新的思想发展空间,能实现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有机结合,为人类的思想危机提供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译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8(6):69-74
艺术审美意识是艺术家感性和理性的思维活动.胡塞尔现象学中对艺术家的审美意识有一定的研究分析.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决定因素就在于其对感性和理性思维的准确把握.艺术家的审美追求、审美选择、审美指向均来自其审美意识的潜在"意向性"和"功能性"指令,即现象学中的"内意识""内知觉"等因素的活动,它是艺术家审美判断中的重要"神经".艺术家如何把控与运用好"意向性"与"功能性"作用将会直接关系到艺术家艺术创造的成败.艺术家通过对敏锐的审美意识的把控来指向其审美理想所需目标,达到艺术家审美创造的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14.
胡塞尔现象学交互主观性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宪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交互主观性是胡塞尔现象学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文章首先考察了胡塞尔交互主观性理论的发展过程,然后分析交互主观性理论中几个主要的范畴如“原初范围”、“同感”、“社会行为”等等。文章还讨论了舒茨对胡塞尔交互主观性理论的批评,最后给出了作者自己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任军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3)
自然主义批判始终是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自然主义不仅在逻辑上是背谬的,同时它也是自然态度的极端化,并对生活世界本体论进行了颠倒,因此,胡塞尔现象学对自然主义的悬搁的目的在于回返到生活世界之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超越论的悬搁,以进入超越论主体性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张浩军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2):41-46
逻辑学问题是胡塞尔哲学生涯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他对逻辑学问题的研究与其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的理想是相一致的。在他看来,科学的危机就是逻辑学的危机。逻辑学本来是科学之科学,是为具体科学和可能科学提供先天根据和原理的科学论,但是由于逻辑学以经验和世界为基础,最终沦为了一门实证科学,因而不能真正行使科学论的功能。只有通过逻辑理性批判,通过超越论的主观性所奠基的现象学逻辑,一门真正的科学论才能得以被建立起来,真正科学的建立才有了牢固的根基。 相似文献
17.
顾志龙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19-23
:本文简要分析胡塞尔现象学总体范畴 :先验主观性、现象与本质、本质直观、给予与明证性和真理 ,这些范畴为胡塞尔的现象学和他的范畴学说划定范围、提供方法、确立目标 相似文献
18.
19.
布兰达诺的影响在胡塞尔(EdmundHusserl)的现象学里也很显著,不过这种影响究竟是怎样性质和多么重要,却有相当的争执。除掉学生时代在马沙里克和布兰达诺下面工作过,胡塞尔的故乡都是德国,而不是奥地利,所以下面我们就会看到,他经过短短一个时期——虽则是重要的时期——和英国经验主义调情之后,终于回到德国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20.
黄颂杰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本文以史论结合的方式论述胡塞尔现象学的基本思想,尤其着力于将之与柏拉图、笛卡儿、康德的思想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现象学与西方哲学传统的关系。胡塞尔强调哲学是一门普遍科学、总体科学、严格科学,强调从哲学的理性出发,追求终极的存在和真理,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和意义。文章重点剖析了胡塞尔现象学中最具特色的先验意识理论和生活世界的概念。认为胡塞尔是西方哲学传统的继承者,又是突破传统的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哲学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