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赶牲灵》是一部具有独特艺术特色的文学作品,它对陕北民歌和陕北说书恰到好处地运用、陕北方言巧妙地改造与运用、陕北地理状况和风俗人情地描述以及对众多陕北民间人物人生历程地描写,彰显出了地域性与文化性、悲剧性、民间性与真实性,三个显著独特的艺术特色。而其对政治、武打和战争的淡化既避免了落入俗套,也表现了作者与众不同的艺术追求,这也正是《赶牲灵》最独特的地方。《赶牲灵》独特的艺术特色让人感受到了小说别样的艺术特色与韵味,也读出了生命的痕迹,人生的无奈。  相似文献   

2.
齐美尔的美学思想在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对死亡的洞见、对生命个性的倡扬、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中包蕴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生命意识。正是由于这种生命意识的自觉和张扬,齐美尔把生命高扬到世界终极本体的高度,以生命作为其哲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与进行现代性思考和批判的美学维度,并以此来建构其哲学与美学理论体系。齐美尔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生命,生命的本质在于超越,死亡是生命的创造者,主张包括艺术在内的文化根源于生命,是生命的形式。只有根据个体生命内部的精神需求来建设文化,美和艺术才能成为生命的意义依靠。面对现代性的困境,齐美尔提出了审美化生存的救赎方式,并认为根源于生命的艺术的完成也是生命意义的完成和实现,生命性的艺术是走出现代性困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晏几道是北宋著名的小令词人,在他的《小山词》中使用了非常丰富的色彩字眼,尤其是"红"与"绿,"这些色彩词的使用不仅仅是客观的事物再现,更多的是和词人的主观情绪相联系,特别是在表现词人的悲苦和凄凉情绪方面,因此,研究词中的色彩艺术,可以更好地了解晏几道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在词中的情感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的思想复杂、深邃,作品通过对人们生存困境的艺术描写,将"时空"与"存在"两个哲学命题形象地表现在作品中,体现了作者对存在与生命终极价值的哲学追问,提升了作品的认识价值和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5.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它既表现出高超的艺术实力,也有最贴近生活的符号背景,是村上以无数真实的都市生活场景道出的无奈人生,并以此折射出日本战后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新一代青年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6.
20000多首唐宋词可以看作是词人们以词的方式书写的人生答卷。他们认为,第一,人生是“浮生”;第二,人生须当“及时行乐”。他们在平凡生涯中“享受人生”,包含着获取审美愉悦和热爱生活的合理性,也是当时社会经济高涨和物质生活水平提升而引起的人的个体价值在人们思想观念中的“升值”。也正因为唐宋词人更其看重了自身的生命价值,因此无论在哀叹惋惜“浮生”虚空方面,还是在“全方位”地享受人生方面,词的思想蕴含和艺术表现都比前代文学有了更深刻细腻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7.
在宋代的元宵词中,词人大部分都采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或是用元宵节喧闹的场景衬托主人公孤独的境遇,或是用以往节日的美好回忆对比今日凄冷悲凉的处境。这种艺术手法的使用,无非是为了抒发元宵之夜词人们无比复杂的感情,这些情感和美好的节日结合在一起,更能表现词人丰富的生命体验和深沉的人生思考。  相似文献   

8.
孤独的言说与无望的救赎--对苏童小说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童小说言说了缥缈时空中个体生命的孤独.作品中孤独意识的彰显既得益于叙事的推进,也有赖于多层次意象体系的建构.作者企图通过困境逃亡、安排伴侣和宗教皈依的途径对孤独的灵魂进行救赎,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无奈之下,作者将生命引向了死亡.  相似文献   

9.
毕金林 《南都学坛》2012,32(3):66-68
作为现代文学第一代女作家,庐隐在真切的女性体验和强烈的情感认同中,以独特的话语倾诉方式,用忧伤浪漫、凄怨飘渺的艺术笔墨为读者建构了一个悲悯愁苦的审美时空。在纠结的憧憬中传递着传统与现代塑形下五四女性亦新亦旧的双重人格,打造着女性情感皈依和身份明证的人生伊甸园,试图以女儿国的建立和天国梦的圆满进行着终极的女性救赎。在这种无奈、凄凉和悲催的生命形态下折射女性难以规避和超越的人生大限的凄美中的崇高,表达了她对女性生命意义与生命价值的悲情追索。  相似文献   

10.
生命意识是生命本体的外在化和客体化表现,是文艺活动中特有的情感交流现象,其作为人所共有的特殊心理情绪,具有高度的审美意义。具体到宋代隐逸词,其生命意识由自由之心、闲适之情、空灵之境构成。文章通过细读文本、考察文化,对宋代隐逸词三个层面的生命意识进行更为深入的审美观照,从词作的深层意蕴中,探究宋代词人对生命存在的体验与感悟。  相似文献   

11.
贺寿之辞自先秦始,至南宋蔚为大观,但多言富贵荣华,情感苍白。南宋词人方岳因为国为民屡遭构陷,仕途坎坷,他将身世之悲、家国之痛融入到类型多样的寿词创作之中。贺长官词展示了他奇特的艺术构思与创作才能,贺亲友词在真挚祝福中流淌出对现实人生的感悟,那记载生命历程的自寿词背后则是盛年难再、壮志成空的无奈。南山虽好而庙堂难离,种种复杂的情感汇集于他的寿词创作之中,使其作品展示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论《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象与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是诗歌的本体。早在明代,胡应麟就已经意识到了《古诗十九首》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其丰富的、微妙的、甚至是重复出现的意象。本文从意象的角度出发,探求《古诗十九首》生命主题的深刻历史内涵以及其艺术魅力的源泉。生命永恒、生命短暂、生命死亡这一组生命意象中融入了游子们对生命悲剧的感伤与无奈。无法求得生命长久的游子们转向对现实生活的追求,从而表现出了对生命的爱恋、追求与肯定,形成了对生命各个角度的思考。生命意象群与人生短暂的主题浑然一体,使《古诗十九首》达到了“兴象玲珑,意致深婉……泣鬼神,动天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现代小说表现了一个极有深意的艺术世界:自己太多的梦想与追求在残酷现实撞击下形成了碎片。郭沫若对这些碎片用新的人生体验与感悟重新进行检视和整合,于是他的作品表现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意识及生存困境的思考,对历史重负中的芸芸众生的生命意识、生存方式的艰难感悟,对中国革命前途的乌托邦寄托,对弱小民族的弱势心理与克服弱势心理的复杂过程中的艰难抗争,在历史的行进中,身陷历史进程的局限与历史的必然要求之间的两难选择。所有这一切构成了郭沫若精神灵魂的裂变图,对此的整体表现与艺术的整体把握,构成了郭沫若现代小说的独特的艺术世界与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14.
南唐后主李煜从地上皇一下子沦为阶下囚,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从仕宦贵妇到国破家亡、流离失所,身世的巨大浮沉使他们对自己悲惨处境的愤懑、对所处悲剧性时代的无奈以及对无常人生的深刻感悟,都真实地通过其词作表现出强烈的悲剧型美感,产生的独特魅力打动了千百年来无数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15.
意象是客观景物和主观情致相统一的产物,是中国古典诗学和美学的重要范畴,也是古典诗词抒情写意的生命单元。作为诗词的重要构件,意象的魅力是无限的,它甚至决定着诗词作品的价值。宋代词人对自然界的精灵——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们运用睹物兴情构景传情的表达手法以及与时间意象审美组合的创作方式,关照女性情爱与哀怨悲歌,既展示了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和个性特征,也体现了宋词鸟意象特有的艺术价值。宋代词人观鸟、听鸟、悟鸟、写鸟,这不仅仅是对文化历史的怀念和时代的反思,也是艺术的品味。宋人选择了鸟意象,也就选择了一种艺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尼采对西方文化进行尖锐批判 ,进行价值总结 ,由此重新肯定人类生活及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克服世界和人的虚无主义。本文认为 ,尼采的艺术形而上学思想主要表现为通过对世界本体的重构 ,探讨审美人生的表现及其审美人生的意义发生 ,并由此来透视艺术的形而上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盲恋》宣称,“世上没有爱情,只有盲目才配有爱情。”当主人公以爱的名义走上死亡时,无爱的人生悲剧再次被凸现出来。徐言于对现实人生的无望可见一斑,而徐言于小说的现代性、先锋性也可由此管窥。徐言于通过“盲恋”的矛盾把人在现代化语境下的孤独无奈、漂泊无依的现代主义情绪表现了出来,在人物特殊的人生遭遇中深切地传达出一种现代主义图式的生存感受。  相似文献   

18.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重要作品之一.在这部长篇小说中,她无情地鞭挞了封建文化和封建宗法制度对人们的残害,描写了小团圆媳妇和王大姑娘所遭受的摧残,同时,也写了冯歪嘴子的生命坚强.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既有寂寞、孤寂的感觉,也有对苦难人生的不屈挣扎.在短暂的一生中,萧红经历着磨难,也有少许的欢乐,最多的却是无法排遣的无休止的寂寞.但萧红又是一位现实主义者,她带着心中的伤疤去勇敢地面对现实,这在她作品中的表现即是,她叙说主人公的落寞无奈,也描写荒凉土地上人们的抗争和不屈.她的人生和创作之间可以说有这样一种联系,即作品中的凄婉美丽、抑郁寂寞正是生活中悲惨命运、苦难人生的一种写照;作品中所笼罩的那种伤感、那种痛苦思索来源于生活中经历的多波折和对社会的悲剧的自我体验.  相似文献   

19.
通过考察庄子的时空意识、自我意识,反思庄子超越哲学。分析认为,生命焦虑是庄子超越哲学的心理起点;庄子的焦虑主要来自对浩瀚时空的忧惧、对荒谬人世的哀叹、对于自我困境的体认以及由此而来的人格选择困境;这种焦虑感促使庄子寻找通往理想人生境地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欲求不得,不得仍求”的崇高的悲剧精神是所有悲剧艺术的重要标志。艺术家们通过悲剧艺术,表达他们对社会、人生、生命等主题的哲理思考。作为受众的读者,也正是在对悲剧的审美体验中,对于人的悲剧性处境和超越性人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悟。从而在双方的情感体验中达到和谐共鸣的理想效果。由此可以说,悲剧艺术具有精神救赎的特点,救赎人类摆脱生存的悲剧性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