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朱万曙先生的《徽商与明清文学》是一部研究明清文学生态变化的力作,呈现出研究视界的聚焦性、立论基础的坚实性、研究向度的立体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话剧,本是“舶来品”。对我国话剧影响最早最大的莫过于挪威戏剧家亨利·易卜生了。早在中学时代,曹禺就在易卜生的戏剧中担任角色,《雷雨》受易卜生戏剧、特别是他的名剧《群鬼》的影响,是人所共知的。但我们认为,《雷雨》还受到我国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的《屏风后》的一些影响,而这一点却被人们所忽略。其实,欧阳予倩也受到易卜生的巨大影响,他译他的戏,演他的戏,“一脑门子易卜生”。(欧阳予倩:《自我演戏以来》)欧阳予倩的《屏风后》早《雷雨》四年发表,对戏 相似文献
5.
由于工作和研究的需要,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就开始订阅《重庆社会科学》,从中吸取营养,充实自已,并积极向该刊投搞,发表见解。自1991年至1997年,《重庆社会科学》先后发表我六篇有影响的论文和两首诗歌。 199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召开理论研究讨论,大会征集到近 相似文献
6.
凌叔华是中国现代文坛著名的女作家之一 ,她活跃在二、三十年代 ,曾与冰心、丁玲齐名 ,是“新闺秀派”的代表人物 ,近年来学界对她的研究成果不断。本文试从影响研究的角度 ,论证契诃夫对她成名阶段所起的重要作用。 192 5年是凌叔华小说创作生涯中极其重要的一年。 1月 10日《现代评论》发表了她的成名作《酒后》 ;周作人与鲁迅分别在《京报副刊》和《语丝》上著文评论此文 ;著名喜剧作家丁西林将《酒后》改编为同名独幕剧。① 一时间模仿者甚众 ,以至形成了名噪一时的“酒后派”。② 良好的开端催发了凌叔华旺盛的创作热情 ,仅此一年她就… 相似文献
7.
梁上泉成名期新诗的民俗积累赵心宪梁上泉50年代中期成名之后,一直被海内外文学史家注意,普遍看好其成名期诗作,誉之为“新山水诗”[1],具有“华美的诗美倾向”[2],不太费力“就把时代行进的脚步声带进诗中”[’j,等等。梁上泉有记生活笔记的习惯,几十本... 相似文献
8.
颜翔林著《后形而上学关学》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关学的玄学特性决定它仍然不屑于对一种实证科学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攫取,这恰恰构成了它的魅力之一。因此,该书也不承诺给阅读者确定的知识谱系的理性满足,它只期许给予心性的开启和诗意的萌发, 相似文献
9.
党和国家一贯重视对高校学生进行历史教育 ,老一辈教育家也十分重视大学生掌握文史知识的问题。历史教育对于高等教育和高校学生本身来说更是不可或缺。《毛泽东思想概论》无法替代原《中国革命史》的历史教育功能 ,强行“替换” ,难免给高校非历史专业学生的历史教育留下严重缺陷。为弥补这一严重缺陷 ,应由教育行政部门具体明确规定在高校开设如选修、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历史教育类课程。 相似文献
10.
梅兰芳的早年成名是清末民初诸多社会变迁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伶人逐渐获得了独立平等的国民身份,旦角也得以凭借戏曲艺术重塑人格,这为梅兰芳的成名创造了条件。其次,女性大量进入公共戏园并带来了新的审美品味,逐渐在改变过去更重老生的传统,为旦行的崛起提供了可能,梅兰芳抓住机遇进行改革,从而迅速成名。最后,随着印刷传媒的发展,对国家与政治失望的许多群体开始热衷于报刊捧旦,同时北京与上海之间的交流对话也在加强,梅兰芳赴沪演出取得成功,加以报刊的宣扬,使他确立了在全国范围的知名度。这一过程既显露出随清末民初的转型而释放的活力与生机,也昭示了传统秩序失范后的社会危机所在。 相似文献
11.
论《后出师表》非伪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寿不载《后出师表》(以下简称《后表》)于他所著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也不收录于他所编辑的《诸葛氏集》。后来习凿齿在他所著《汉晋春秋》里收录了《后表》,并说:“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因此,引起后人关于《后表》是伪作之说。清人钱大昭在《三国志辨疑》中说:“窃疑是表后人伪撰,习凿齿未之深考而载之耳。承祚不载此文,极有卓见。”近人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 相似文献
12.
13.
郁达夫是新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作家,他的成功与他自身的努力是分 不开的;同时,他的成功又与上海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上海的出版文化和读者结构两个方面,是影响其文学活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15.
《红楼梦》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这已为许多学者、专家所认定。近来读《红》发现,即使是名家妙手的高鹗也有笔误。《红》书第一百一回“大观园月夜警幽魂,散花寺神签惊异兆”(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九年北京版,四卷本第1182页),前后一照应,就可看出,高鹗笔下的月亮差了半个多月的“节气”。 相似文献
16.
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古典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水浒》,以“结末不振”(鲁迅语)而告终了。所谓“结末不振”,指的是宋江等“受招安”征方腊,及其悲剧的结局。但是,在《水浒》的“结末不振”之余,还有另外两种《后水浒》本子(不是《征四寇》),似乎没有被人注意。这两种不同的《后水浒》都表达了它们的人民性,是描写梁山泊斗争精神犹存的现实主义作品。这在全面研究《水浒》的各种著作中是不可忽视的。这两种《后水浒》,大约都是清初写的。一是陈忱的作品,另一是久已埋没的青莲室主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清初陈忱的《水浒后传》,是《水浒传》的续书,是一部思想性较高、艺术性较好的长篇小说。在明、清几部著名小说的续书中,它算是最好的一部。三百余年来,它广泛流行,拥有不少读者;也有改编为戏剧者,如京剧著名的《打渔杀家》,便是根据《水浒后传》第九、十两回改编的。但对这部小说,学术界对它的研究还很不够。笔者试图从它的创作意图先作些探索,意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后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秋蓉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4,4(5):5-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之后,在"公"与"民"的平等、回报、产权、税收、营利等民办教育发展的焦点、难点问题上,人们尚存疑问与异议;在社会教育权的观念确认、建立完善的法制化环境、根本转变政府的观念和权力运行方式、建立社会中介组织以及民办学校自身建设上,人们还有许多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通过自身对世界观的重新诠释形成新的因果观。后因果观对于世界的解释并不立足于事件,而是立足于对象、实体,因为在逻辑空间中事件是相互独立、毫无关系的;它否定因果联系的必然性,将其理解为规律的形式而不是规律本身,由此破解传统形而上学的因果认识论,消解其原有的客观性、必然性、确定性;进而将其看做是对世界的认识形式之一,是主观的产物,因而并不具有确定性。维特根斯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多重可能世界的哲学视域。 相似文献
20.
张闻玉教授在《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发表的《辛亥革命后的黄帝纪元》一文,介绍了清末黄帝纪元的几种不同说法,并着重考订了黄帝纪年的始年。然而张文的论述似乎与主题脱节,且在黄帝纪年的基本概念等问题上错谬多多,故不可不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