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都市化进程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所谓都市化进程,是指以“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都市群”为中心的城市化进程。它是城市化的升级版本与当代形态。在现代化的交通与信息技术条件下,都市化进程成为人类需要认真思考的世界性问题。都市化与城市化的共同之处是人力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从自然向社会、从农业地区向城市空间的流动与聚集。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流动与聚集的规模、流动的方向与聚集的空间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都市化进程迅速波及中国。都市化进程加剧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复杂性:一是农民进城依然压力巨大;二是城市与乡村、城市与城市的矛盾升级;三是工业化与后工业化的冲突;四是城市盲目扩张与科学发展的冲突。要使之进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一是必须对当代以都市化为中心的城市化进程有清醒的现实意识,这是发现问题的主要与根本矛盾、实现中国城市科学发展,并由此推动整个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大前提;二是结合中国国情理顺“都市化”、“城市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并根据不同地区、城市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
王泽龙 《人文杂志》2006,7(4):80-85
诗歌意象的都市化特征是中国现代诗歌接受西方现代诗歌影响,区别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现代诗歌意象的生成与演变特征: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的日益都市化、工业化变迁,以及它所带来的人们内心世界的复杂化,是现代意象生成的土壤。20年代较少都市生活的意象诗,体现的是过渡期诗人与传统审美理想不易割舍的心理意绪;30年代意象的都市化蔚成风气,多体现为象征性内涵,作用于人们的心理体验;40年代的诗歌以九叶派诗歌为代表,都市意象较彻底地告别了传统诗词的乡土意象与山水意象情结,体现了现代社会复杂的人生经验与生命体验,现代诗歌意象具有了智性深度,表现了现代诗歌意象的现代性深层发展。现代都市意象世界中,恶美的意象形态的突出表现及其审美意义。现代诗歌的都市化意象,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诗歌审美观念由传统向现代的蜕变。  相似文献   

3.
都市化进程既是理解与确定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处境与历史坐标,也是引发当代一切理论问题与学术研究转型的总根源,构成了中国文论在21世纪延续与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社会基础与时代背景。对都市人精神、情感与心理问题的关注,不仅体现出城市发展进入到以人的精神为本这一更高层次,同时也为当代中国文学学科、特别是美学、文艺学等提供了一个具有重要时代意义的研究对象与领域。在都市刺激与传统温床的共同作用下,人们特别容易形成对都市化进程的逃避倾向,其后果是直接丧失了文学对都市世界的反映、认识与批判功能。马克思恩格斯的城市社会与文化理论与西方城市社会学与城市文化研究的先进观念与科学方法,可以为中国当代文论建设与发展奠定总体性的理论框架与价值理念,以及在许多方面提供具体可行的方法与工具。  相似文献   

4.
近代武汉城市人口发展轨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都市化过程中的人口增长 人口是城市的决定性构成因素之一,人口的消长反映出都市化过程的缓急。城市人口包括城居有户人口和无户人口、流动人口,但评估一个城市的规模还是以城区有户人口为根据。我们研究近代武汉城市发展,首先着眼于弄清城区有户人口。  相似文献   

5.
都市化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都市化的滚滚洪流,作者对其理论上众说纷纭的论述和实践中纷繁复杂的举措科学地加以分类梳理,并结合多年来中国的都市化实践经验,对未来我国推进都市化的战略和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暮色中的工厂:都市化进程中的审美景观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士林 《人文杂志》2007,7(2):89-97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化进程正在被以“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都市群”为中心的都市化进程取代。在都市化进程中,作为传统城市化进程主要实践方式的现代工业受到巨大的冲击,被当代的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等都市经济要素所替代。在都市化进程中,现代工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现实命运:一是边缘化,现代工业作为人类生活支柱的朝阳时代正在成为历史;二是景观化,是指工业生产空间同自己固有的“生产内容”与有限的“实用目的”剥离,在都市化进程中通过文化创意等审美生产程序使自身再生产为新的都市景观。正是在大都市的财富、人口与剩余时间的基础上,占据着庞大都市空间的废弃厂房才能现实地完成新生的历程,化腐朽为神奇,成为商业流通、文化创意与艺术生产的重要空间。如果说,前者可以用“暮色中的工厂在远处闪着光”作隐喻,那么后者则是“暮色中的工厂成了都市最美的风景”。  相似文献   

7.
法律的功效问题是当下中国立法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当一部法律同时适用于农村和城市时,功效问题尤为突出。究其原因,乃是中国立法表现出高度的都市化倾向。分析立法都市化倾向的原因及其表现,并从中寻求解决立法都市化倾向的对策,对于当下保障农民的法律权利和推进农村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都市化进程"在深刻改变与重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同时,也为以文艺美学为主要形态的当代中国美学提供了重要的学术生长空间与全新的当代性问题.都市美学新理论的探索与研究,在基本框架上沿三方面展开:首先,都市化进程的现实背景与都市文化学术语境的确立,是文艺美学发生当代转型和都市美学得以成立的外部动因.其次,都市美学在研究对象与范围、逻辑起点与价值基础以及文艺美学既有框架的改造与当代形态的建构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三是都市美学的理论资源与文化研究问题,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消费"关系的论述、新马克思主义的都市空间美学建构,在以消费为主体功能的当代都市中具有"核心资源"的重要意义.在文化研究上,现代艺术家对资本主义城市的批判和抵抗,对于今天都市人探索审美拯救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而也成为都市美学在理论建构中特别心仪的对象.以都市美学提供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可以为都市人减少自身在都市化进程中的异化以及当代中国城市的可持续与全面发展提供某种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9.
上海从七百年前的一个小城镇,突变为一个国际大都市,独特的地理环境,海运发达,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近代西方殖民主义的侵入和中国社会的激烈动荡。殖民主义者、商人、冒险家,无不纷纷涌入上海,以期展其才,逞其能;江浙等地的巨富、豪绅以及破产农民,亦纷纷来沪,避祸或求生存。上海顿时成为一个华洋杂处的移民城。因多元文化的撞击,形成了独特的海派文化。但它的发展是畸形的。解放后,政府对这个大都市在加以改造的同时,鼓励对外以及市内的人口流动,从而使上海人更具有适应改革开放需要的宽容、灵活、开放的新特质。这是上海继续改革开放的软件,进一步都市化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乡村都市化中的民间法与国家法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法律多元论揭示了我国社会客观存在的国家法与民间法多元法律格局。文章运用乡村都市化理论分析了我国乡村都市化的实质,指出乡村都市化侧重于村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国家法制度和观念由此大幅度进入都市化的乡村;考察了乡村都市化背景下发生的典型纠纷及其解决方式;分析了民间法与国家法的文化背景,从而解释了这些纠纷及其解决方式实质上是民间法与国家法之间的文化冲突;最后提出对策建议,在法的制定和法的实施上通过文化整合来处理冲突,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第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鲁迅经历了从传统知识分子向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变。在不断转换的都市空间中,鲁迅的都市化生存以不断介入城市、把握城市、书写城市、批判城市为线索,在都市化过程中,鲁迅完成了自己角色和身份的塑造,创造性地利用现代媒体资源将杂文文体提升到新的高度;同时又以"非典型性"都市化生活姿态显现出其"由边缘而向超越"的独立品格。面对当下知识分子的全面退守和精神危机,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回到鲁迅的意义,越来越需要以鲁迅精神来拯救"死亡"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2.
一、新疆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演进过程人口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的集中程度。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上的产物。由于各国之间或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同一时期所产生的城市及镇区也会相应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城镇人口”概念的涵义有两个:一个是指以城乡为划分标准的“城镇人口”,即指户口所在地为城市或镇区的人口;另一个是指按行政区划为标准的“城镇人口”,它包括行政区划内分为城市和镇区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乡村都市化中的民间法与国家法冲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法律多元论揭示了我国社会客观存在的国家法与民间法多元法律格局;运用乡村都市化理论分析了我国乡村都市化的实质,指出乡村都市化侧重于村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国家法制度和观念由此大幅度进入都市化的乡村;考察了乡村都市化背景下发生的典型纠纷及其解决方式;依据文化人类学中的文化决定论分析了民间法与国家法的文化背景,从而解释了这些纠纷及其解决方式实质上是民间法与国家法之间的文化冲突;最后提出对策建议,在法的制定和法的实施上通过文化整合来处理冲突,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乡村都市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乡村都市化,是近十余年来中国农村发展过程中提出的一个课题.这一课题提出后,无论是实际工作者还是学术界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关注.我们所作的课题“华南都市比较”“是从乡村的角度来立论的,所以笔者对乡村都市化这一问题作了很多思考.本文结合珠江三角洲都市化的实例,来讨论有关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城镇化的概念解读和战略分析为基础,《2013中国都市化进程报告》梳理和解读了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十大焦点问题:一是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出台,在发展观念和模式上解决了一些关键和重大问题.二是极端气候频繁引发灾害事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演变为“如何在城市中生存”.三是新旧问题相互缠绕形成综合型“城市病”,深度考验着城市管理的应急和通变能力.四是国际市场环境不断恶化和国内市场重要性日益凸显,以城市群为主体的新“弓箭型”轮廓日渐清晰.五是史上最严“新交规”与“免费新政”试水.六是养老金“空账”引发了全民担忧.七是违禁药物渗透到蔬菜水果,“吃什么”重新成为日常生活的头等大事.八是文化产业产值“虚胖”、创意缺失、内容贫乏等深层问题浮出水面,文化与科技融合成为各界瞩目的新方向.九是我国传媒发展的三个关键词:“结构调整”、“收益增长”、“互联网狂飙突进”.十是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和“中国网络作家富豪榜”,成为解读城市文化症侯的钥匙.  相似文献   

16.
世界城市的概念主要由英国社会学家弗里德曼提出.关注都市化进程中通常属于国家范围内的政治、政策之外的力量,是世界城市理论提出的直接背景和这一理论本身着重思考和探索的核心问题.世界城市假说本身主要是一个研究框架,不是一个有关城市的理论或总体的叙述,而仅仅是一个研究的起点.世界城市假说第一个局限性是过于集中在一些相对较大的都市中心,第二个局限性是疏于发展城市理论本身.在都市化进程中,上海的经济和城市硬件走在了国内前列,甚至可与一些世界顶级城市相媲美.上海与西方大都市的最大差距不在GDP、城市空间与人口规模,而主要是落后在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上,因而无论是在未来的全球城市竞争中,还是在城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上,上海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改变文化上的落后现实.  相似文献   

17.
一、土地政策的调整对乡村都市化的影响 土地关系是我国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土地关系的稳定直接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因此,规范、调节土地关系的土地政策历来是我国农业政策的基石。土地政策主要包括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及其关系。我们在此主要讨论土地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对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和探讨了都市化过程中的伊斯兰教世俗化现象,认为现代都市的共生与竞争结构有助于提高伊斯兰教的包容性;城市社会结构的调整刺激了都市伊斯兰教的适应性变迁;现代都市促进了现代科层制度的建立;都市现代生活方式的普及改变了穆斯林的传统思想意识,伊斯兰教在都市化进程中体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粗放式发展模式,造成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绿色转型正在成为我国城市应对气候变化、寻求未来经济增长的战略选择.绿色价值理念是城市绿色转型实践的重要前提,人口、资源、产业是影响城市绿色转型的基本要素,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是推动城市绿色转型的关键支撑.它涉及绿色农业、绿色工业和绿色服务业.推进城市绿色转型要推动现有产业结构绿色转型,构建都市化的绿色农业体系,构建集约化的绿色工业体系,构建高效的绿色服务业体系.  相似文献   

20.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英国经济史实例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工业城市的起源 城市化就是人口集中到城市或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人口转化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并且比数日益增加的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城市化是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的产物,因为正是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时期的到来,人口城市化才大大加速了它的发展进程。这两位工业革命和早期城市化的见证人,以大量文字记述和科学地说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