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91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知识产权分协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已对商业秘密(该协议称“未公开信息”)作了专门规定,确立了保护商业秘密的基本规则。我国关于商业秘密的法律术语最早出现在1991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中,1993年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也对商业秘密作了明确的定义,目前我国关于商业秘密的立法散见于各分法律法规中,因此,继续完善商业秘密立法,加强商业秘密保护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商业秘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商业秘密包括工业、商业和管理三个方面的秘密信息。狭义的商业秘密限定为工业适用技术,即仅限于…  相似文献   

2.
间接侵犯商业秘密中,“应知”应达到与“明知”接近的程度且侵害人不能提出反证陡‘方能成立,间接侵害人“使用”商业秘密不包括不知悉商业秘密情况下的使用商业秘密制成的产品之行为。商业倏密类刑事案件附带民事诉讼应限于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与刑事被告人完全重合的刑民交错案件。  相似文献   

3.
美国作为联邦制国家,无统一的联邦商业秘密法,商业秘密保护属于各州法律规制的范围。由于各州商业秘密法存在冲突,在跨州商业秘密侵权诉讼中,法院必须确定案件的准据法。通过几个典型商业秘密侵权案例,比较了“侵权行为地法规则”、“最密切联系原则”与“利益分析方法”等准据法选择的方法,认为中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美国政策定向法律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商业秘密遭受侵害时,行政救济是重要的救济途径。目前,我国商业秘密行政救济制度还存在一些缺陷,如:行政救济主体的确定不合理,对“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性质的认识、运用、执行存在问题,罚款的设置不尽合理。对此,应由专利管理部门主管技术秘密的救济,将“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界定为行政裁决并具体化,针对不同的侵害商业秘密的行为设置不同的罚款数额。  相似文献   

5.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侵犯知识产权罪中的一个重要罪名。我国刑法将侵犯商业秘密罪规定为结果犯,并且对“损害后果”规定不明。提出了侵犯商业秘密罪应为行为犯、“损害后果”的认定方法和因素。  相似文献   

6.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将商业秘密的侵权主体限定为“经营者”,使得员工侵犯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行为得不到有效规制。从员工竞业禁止制度的完善,可使侵犯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员工在法律上可责。对用人单位进行救济,即对侵权员工的非难方式,应因员工主体地位的特殊性进行特殊设置。  相似文献   

7.
“即发侵权”理论在商业秘密保护中具有很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即发侵权”的认识,突破了“即发侵权”应用的局限性,提出了商业秘密“即发侵权”引入禁令救济的必要性,并对禁令在“即发侵权”中的适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摘要]在我国的法律文本和判决中,对商业秘密的价值性要件有着不同表达。法律文本中的价值性经历了从“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实用性”到单一的“具有商业价值”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实用性是否属于与价值性相独立的构成要件,一直存在反复。竞争优势作为表彰价值性的一种状态,经历了等同于价值性到作为判断价值性之有无的标准的过程。在各级法院的判决中,价值性有着不同的法律意义。近年来,法院逐渐将价值性和实用性融合,竞争优势逐渐成为证明价值性的一种依据。商业秘密是高科技企业的重要竞争工具,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调整,同时商业秘密也是重要的财产。这两种不同的价值立场,直接影响价值性要件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9.
知识产权中的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的客体多要求采用一定形式公开,因而,上述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主要借助或者依靠公力,商业秘密的保护主要依靠私力,具有保护时间长和节省社会成本的特点。商业秘密的不公开使用和核心信息的不易破解性决定了商业秘密保护的特点,本文主要对商业秘密的不易破解性进行分析从而使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从私力和公力两个角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以促进民族产业和民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合同法》中“先合同保密义务”、“合同履行中的保密义务”、“后合同保密义务”、“技术合同的特殊规定”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合同法》对商业秘密制度的保护 ,并在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劳动法》、旧三大合同法的比较中 ,分析了《合同法》对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发展以及发展中尚存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商业秘密的特征是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通过法意网案例实证分析得出,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客体是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自然人和单位都可构成本罪主体;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客观方面表现为侵权性商业秘密犯罪行为、违约性商业秘密犯罪行为和第三人间接侵犯商业秘密犯罪行为。对犯罪构成描述性要件“重大损失”的理解不能简单地认为商业秘密自身的价值等于权利人的损失。并且单纯实行“非法获取行为”是否为罪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简议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曾青一、什么是商业秘密国际上公认的商业秘密是指生产经营者掌握的尚未为社会公知公用的技术或经营诀窍,它既包括生产技巧、产品配方、制造过程,也包括财务预测、经营策略、销售合同和发展规划等等,它能使该秘密的所有人在同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13.
商业秘密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之间的竞争乃至成败起着关键性作用。因而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提出,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论述商业秘密的特征、范围和种类的基础上,提出了商业秘密一般法律保护和商业秘密刑法保护的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商业秘密及其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商业秘密的概念、特征及其作用,通过分析比较其他国家商业秘密法的有关条文,探讨了侵犯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和法律责任等一系列问题。作者认为,在我国现阶段制定商业秘密法是必要的和迫切的。同时,为了防范未经授权而使用和泄露商业秘密的行为,应当尽快制定《商业秘密法》。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人才流动中侵犯商业秘密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商业秘密的概念和特征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人才流动中出现的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给权利人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并从加强立法、完善法规、加大惩罚力度、建立企业内部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对单位职工进行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制教育等方面,对人才流动中有关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论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由技术和经营信息构成的商业秘密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侵犯商业秘密的现象也越来越多.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法律对商业秘密进行全面的保护,而准确把握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是维护商业秘密持有者合法权益的前提条件.因此,对商业秘密各构成条件的研究是理论界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商业秘密的名称,目前世界各国尚不统一,而且其定义在国际上也无定论。在我国第一次明确商业秘密定义的法律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由于商业秘密在构成要件、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认定、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等方面都有其特殊的要求。因此,我国制定《商业秘密法》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商业秘密法可以被看成是在商业秘密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一种利益分配、法律选择和整合。商业秘密法保护的利益主要有商业秘密权人的利益、社会公众的利益、商业秘密权人的竞争厂商的利益等。商业秘密法的平衡机制主要体现于对信息流动限制与公众自由获得信息的利益平衡、商业秘密权与雇员劳动就业权的利益平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商业秘密法可以被看成是在商业秘密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一种利益分配、法律选择和整合.商业秘密法保护的利益主要有商业秘密权人的利益、社会公众的利益、商业秘密权人的竞争厂商的利益等.商业秘密法的平衡机制主要体现于对信息流动限制与公众自由获得信息的利益平衡、商业秘密权与雇员劳动就业权的利益平衡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商业秘密能够给权利人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或竞争优势,因此要加强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尤其是要加强对雇佣关系中的商业秘密的保护。在雇佣关系中,商业秘密权的保护与择业自由权的保护存在着冲突,是保护商业秘密的难点。竞业禁止作为保护商业秘密的手段,同时存在于在职期间和离职后,雇主通常与雇员签订竞业禁止协议来保护商业秘密,如何确认竞业禁止协议的合法性、合理性问题是保护商业秘密的又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