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天,在课堂上,哲学家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前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位学生举起手回答:“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面前走过,并叮嘱道:“大家再仔细闻一闻,空气中有没有苹果的香味?”这时已有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讲台上,又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没有举手外,其他人全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走到这名学生面前问:“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闻到吗?”那个学生肯定地说:“我真的什么也没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对大家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  相似文献   

2.
一天在课堂上,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们问他一个问题:“怎样学习,学问才能够达到您那样博大精深?”苏格拉底没有做正面回答,他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的动作,每个人都把胳膊尽量地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起,每天做三百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哪些同学坚持了?”有九成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  相似文献   

3.
正开学第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做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个同学坚持了?"有  相似文献   

4.
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陪同他的学生到郊外散步。当他们来到湖边时,苏格拉底忽然心血来潮,问身边的学生们:“你们谁能说出这湖里共有多少桶水?”学生们面面相觑,回答不上。过了一会儿,学生们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有人说,这湖实在太大了,根本无法用桶来度量,所以湖水有无数桶;有人说,我们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计算出湖的体积,然后除以桶的体积,就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桶水了。然而,面对学生们的回答,苏格拉底只是微笑着摇头。末了,苏格拉底来到一直站在一旁沉默不语的柏拉图面前,问:“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这个问题实在是太简单了…  相似文献   

5.
素材卡片     
最聪明的人一位年轻人决心寻访雅典最聪明的人,并拜其为师。他来到德尔菲神庙,向神求助:“神啊,请你告诉我,谁是雅典最聪明的人?”神说:“凡人之中,最聪明的是苏格拉底。”年轻人虽然知道苏格拉底是大哲学家,但是怎样断定他就是最聪明的人呢?年轻人想了一个办法,决定去拜访雅典  相似文献   

6.
成功的秘诀     
《北方人》2007,(6)
有学生问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怎样才能修学到他那般博大精深的学问。苏格拉底听了并未直接作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  相似文献   

7.
苏格拉底会爱一个人吗?问题有两重含义,一是怀疑苏格拉底是否知道如何去爱一个人,重点在“爱”上;二是怀疑苏格拉底是否能真的爱上“一个人”,重点在爱的对象上;同时责问背后还在质疑这种爱的效果能否为其正当性辩护。值得追问的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式的爱究竟与一个具体的人有何关系,爱的对象有哪些,进而追问哲学对个人的教育如何可能,哲人如何在个体与普遍的困境中得以自适。  相似文献   

8.
个人与社会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在没有弄清“人”或“人的本性”之前是无法回答的。自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智者普罗泰戈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著名命题,先哲们才开始了对人自身的探讨,尤其是继普罗泰戈拉以后,苏格拉底进一步发挥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将哲学智慧之光照在人身上,明确指出:“认识你自己”,从而唤起了哲学家们对人的更多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但凡喜爱中国画的人都知道 ,中国画特别讲究章法 ,留白便是其中的一种。留下空白 ,让人浮想 ,引人回味 ,便是中国画的妙处。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讲求章法的艺术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如能讲求点留白 ,不仅能使教师生动地完成所授课程 ,也能使学生驾驶思想的野马 ,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体验去阐释、去演绎、去“补白”。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 :教学的地位 ,犹如产婆。产婆也只是助产 ,而不是自己生产。留白便是激发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生产”的最佳方式。课堂教学中 ,一首诗 ,一篇演说 ,一个充满真情、催人泪下的故事 ,朗读完成或…  相似文献   

10.
哲学人格思想的历史转向——从康德到舍勒余潇枫一、苏格拉底:哲学人格问题的缘起苏格拉底是“人的哲学”的开创者,也是用理论和生命去获得独立人格的哲学第一人。公元前339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被控犯有传播异说、毒害青年的罪行,并被民主派当权的雅典法庭判以...  相似文献   

11.
题 一 阅读下列资料,根据要求做。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临终前让多年的得力助手给他找一个最优秀的关门弟子,然而半年 过去了,居然没有找到。他的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苏格拉底的病床边沉重地说:“我 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苏格拉底说:“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本来最优秀的 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 的,差别就在于你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 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这个世界。请以“相信自己”为话题,写…  相似文献   

12.
写文章拟题目,也好比我们人取名字,是很有讲究的。文章有了新颖别致的题目,就像美丽的小姑娘有了一双迷人的眼睛,让人赏心悦目。有一次,我以《一件趣事》为题让学生作文,学生反映说“题目陈旧得老掉了牙”。我启发他们:“你们嫌题目不够味儿,可以把它变得新奇些;不过,要与趣事有关。”有个学生眉头一皱,计上心头,想出了一个《种鸡蛋》的标  相似文献   

13.
在指导高三学生复习中,学生对自拟题目作文感到为难,为此,我专门上了这一课。 自拟作文题目,这里是指学生根据提供的现有材料,通过自己的理解分析,从一定的写作意图和目的出发,为自己的作文拟定一个题目。这在一些学生是能做到的,另一些学生却感到很困难,看看材料,无从下手,拟不出一个象样的题目。一次考试,提供了“有个人为灭鼠将房屋烧毁”的材料,让学生自拟题目写篇作文。一些学生的题目拟得很不好,如《精华与糟粕》、《要按规律办事》、《灭鼠与改革》等等,题目离开中心太远,文章成为无稽之谈。有个学生竟然在文章里写道:“消灭糟粕又连带精华无家可归”,叫人看了不知所云。为帮助高三学生能较准确地自拟题日,我作了如下指导。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对思想的规定孙周兴一“思想”这回事情令人迷惑,一如“人”本身。先哲苏格拉底以“自知自己无知”为最高思想境界,亦显示出“思想”这回事的繁难。虽说人是思想的动物,但何为“思想”,“思想”何为,向来是聚讼纷纭的题目。人之为人,难就难在此题上。也正因...  相似文献   

15.
人学理论与人的发展规律张才君一古希腊神话中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显示了古代人对人的问题的最初思考。以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箴言为开端,人们便开始了对人自身的认识和对人的发展的思考。后来的伊壁鸠鲁和斯多葛学派,成了专门探讨人生问题的哲学家和哲学派别...  相似文献   

16.
苏格拉底的本体思想从自然哲学当中脱离出来,不仅在于他发现了人类无法通过求助于外而真正认识世界的本体,同时还由于在他看来,“心灵”作为世界的本体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外在事物,而是人们的精神,并且这精神具有规整万物的作用。苏格拉底本体思想的变革,最重要的在于他提出了“善”的概念。我们可以发现苏格拉底在“善”的概念中引入了“自我”的概念,如果说“善”的概念并没有将苏格拉底的本体思想同自然哲学家的本体思想区别开来,那么“自我”的概念则佐证了“善”的本性是“心灵”中的绝对理性,是存在于人类精神之中的世界的本体。苏格拉底不仅仅将伦理学引入了本体论,同时也将认识论与其紧密结合。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苏格拉底的思想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的本体思想从求诸于“外在世界”到求诸于“人的心灵”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教师目视全班学生的坐势、神态后,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平时说,一分钱一分货。可是,有时一分钱买不到一分货,有时一分钱又能买到一分多货。请大家想想,这种经济现象说明了政治经济学上的一个什么道理?”有一些学生举手要求回答。教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绘出图来表示。该学生开始感到突然,经过片刻思索,挥笔而就。(见图一)  相似文献   

18.
一历史上大凡比较进步的、明智的思想家,都把人们的知识积累与道德品质的培养视为一体。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了“知识即道德”的著名命题;我国古代素有“文以明道”的说法。从中外思想史上看,每一个时代的思想家大都注意到“知识”对道德的积极作用,因而十分重视人的知识,把知识作为培养人的道德品质的前提条件。但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剥削阶级思想家,由于受时代、阶级地位及唯心史观的局限,他们对“知识”以及知识对道德的作用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其中一个很错误的观点就是把“知识”理解为道德的知识,而把大量的社会知识、自然知识视为与人生目的无关的东西,排除在“知识”之外。譬如,苏格拉底就说,“我和物理学的探索是毫无缘分的,”知识就是一切美德的普遍概念。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们又往往把知识对道德的促进作用夸大为知识就是道  相似文献   

19.
有些哲学家赞同康德的观点,认为人可能情愿做x,而不愿做y,即使x不如y。作为一位道德哲学家的苏格拉底的名望,在很大程度上即建立在他对那一观点的驳斥上。苏格拉底否认道德弱点,他认为,任何一个相信做y而不是做x对自己更有益的人,都不可能为被某种欲望或任何其他东西所打动而改做x。由于在这里是理智决定愿望,所以我称这种观点为道德理智主义。这样,  相似文献   

20.
尼采对希腊悲剧与神话的理解,直接与他的对希腊哲学家的理解一致,这中间都遵循了日神与酒神的对立与统一原则。尼采将苏格拉底作为一个分水岭,前苏格拉底哲学是对立于苏格拉底幸福论的,艺术精神对立于苏格拉底的工具理性。尼采称古希腊从泰勒斯到苏格拉底时期的希腊为哲学的天才共和国,柏拉图以后的希腊哲学都是一种混合的产物,失去了柏拉图之前哲学的单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