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组织结构首先,先秦农村公社的组织构成是大小不一的。《谷梁传》庄公九年:“十室之邑,可以逃难,百室之邑,可以隐死。”《论语·公冶长》载有“千室之邑”。邑,就是农村公社。十室、百室、千室,是举其成数而说的,具体考察还不止于此。《孟子·滕文公》:八家共井。一井八家就是一个最小的农村公社。《周礼·小司徒》:“九夫  相似文献   

2.
立社与分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立社是同分封制并存的社会现象,反映着古人对土地的崇拜心理。什么是“社”?《说文》云:“社,地主也。”《周礼·大司乐》:“土示,五土之总神也,即谓社。”社又称“后土”,与主宰上天的“皇天”相对应。《尚书·武成》:“告子皇天后土。”什么是“立社”?为什么立社?《白虎通·社稷》云:“封土立社,示有土尊。”该书《祀典》篇又说:“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以为社而祀之,极功也。”《礼  相似文献   

3.
在古籍和金文中,有关春秋时期社会结构的记载很多,其名目有室、家、乡、遂、邑、里、州、丘、社(书社)、卒等等。就其性质而畜,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为封国最高统治机构,有室、家,有时室家通用;另一类属于地方行政组织,如乡、遂、邑、州、丘等;第三类是属于祭祀和军事组织的,如社(书社)、卒等。这些组织及其内涵从各个不同方面,反映了春秋时期社会的状况和性质。  相似文献   

4.
古代汉语的双宾语结构,一般在理解上不产生分歧。但是有一种句子,如“紾(Zhěn,扭)兄之臂而夺之食”(《孟子·告子下》),“夺之食”到底是“夺其食”呢?还是双宾语呢?又如“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论语·公冶长》),其中的“为之宰”也同样会有不同看法。杨树达先生的《词诠》解释这类现象  相似文献   

5.
符号是社会的产物。以醒目的视觉形象、共识的寓义纹饰和所指的集合结构而特立的符号——“表”,是古代中国人民社会实践的标志、国家实体的徽识和民族及其精神的象征。本文即从文化学角度,分析表——华表形成的类群多因子结构和能指、所指之象。 以表名国 1.土地、人民、政事为构成国家实体的基元 《孟子·尽心下》:“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周礼·天官·大宰》说:辅佐王  相似文献   

6.
“以”字在文言中使用率很高。它可以作动词(李斯《练逐客书》:“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左传·昭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名词(《列子·同穆王》:“宋人执而其以。”)、代词(《吕氏春秋·贵信》引《周书》:“以言非信则百事不满也。”《诗·召南·采蘩》:“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候之宫。”),通副词“已”(《国语·晋语四》:“其闻之者,吾以除之矣。”)  相似文献   

7.
观察古代中国的结盟仪式,大致具有以下特征: “盟”总是以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大致“对等”为前提。《周礼·司盟》:“凡邦国有疑,会同,则掌其盟约之载。”这是就地位对等的邦国之间而言,《左传·昭十三年》:“明王之制,使诸侯岁聘以志业,间朝以讲礼,再朝而会以示威,再会而盟,以显昭明。”杜注:“六年一会,十二年一盟。”这里,“朝”特指晋见天子,“会”则指诸侯相见。“再会而盟”显然是诸侯间的会盟,属于平等(尽管有爵位高下、国力强弱之分)的彼此间的外交事务。《谷梁传·僖五年》“尊则不敢与盟”是其证。  相似文献   

8.
潮汕游神与南极大帝考释鲁牛在中国古老民俗中,赛神可谓渊远流长、《诗经·市田》中便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意为击鼓奏乐,往祭社神土地,表明周代已有赛神之俗。此后,《史记·封禅书》和《汉书·郊祀志》中,均有“冬塞(后衔为赛)祷词”的记载,意为“报(答...  相似文献   

9.
在先秦,“儒”有教官、教师之义,但此义为《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所失收,故今为之补。先秦时期,在诸侯国中传授专业知识、专门技艺的人被称为“儒”。《周礼·天官·太宰》:“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三曰师,以贤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郑玄注:“师,诸侯师氏有德行以教民者;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德行”,指《周礼》中的“三德三行”(详后),属于道德行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艺。可见,师与儒都是教师,所不同的是,“师”是负责道德品行教育…  相似文献   

10.
墨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墨翟,是挺立在战国时代文化巨人之林的一位伟大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述尧舜,陈仁义,禁攻暴,止淫用”(汪中《墨子序》),“执俭确之教”,“意显而语质”(《文心雕龙·诸子》),在诸子中独树一帜。墨子针对当时“侵大国之地,耗小国之民”,“劫人以甲兵,威人以众强”,“灾害加于诸侯,劳苦施于百姓”(《墨子后语下》)的社会政治现实,提出救世治国的政治主张,建立起墨家思想体系而成为显学,“其在九流百氏之中,惟儒足以与之相抗,自余诸子,皆非其比。”(汪中语)。  相似文献   

11.
北京人民出版社《古代散文选注》上册注云:“苦秦,即‘苦于秦’,受秦统治之苦。”山西人民出版社《历代散文选》注云:“苦秦,以秦为苦,即在秦的统治下深感痛苦。”这两种解释,均值得商榷。按“苦”的本义是一种野菜,味苦,也叫“荼”。如《诗经·唐风·采苓》:“采苦采苦,首阳之下”《毛传》:“苦,苦菜也。”《毛诗正义》云:“此荼也。”引申为味道苦。如《诗经·邶风·谷风》:  相似文献   

12.
<正> 郑是周代分封制度下立国最晚的一个诸侯大国。在东周时期,郑虽然算不得列强中的巨擘,但由于它地处中原要冲,又有其独特的政治历史发展,所以亦曾称雄诸侯于一时,而且绵延国祚,令诸侯不敢小觑。考察郑国的政治发展及其历史特征对于研究东周时代的社会发展情况具有一定意义。不揣浅陋,试作探讨。 郑的立国与西周末年的动荡不安很有关系。郑国始祖桓公友是周厉王少 子、周宣王之弟。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年)被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世本》 有“桓公居械林”(《史记·郑世家》索隐引)之说,故郑当初为宗周畿内之国。《史记.郑世家》说郑桓公“封三十三岁,百姓皆便爱之,幽王以为司徒”。据《国语·郑语》,知郑桓公为周王朝司徒在幽王八年(前744年),是时距西周王朝覆灭已经很近了。幽王  相似文献   

13.
《诗·商颂·玄鸟》云:“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自来注家多将“厥后”解为“诸侯”或“四方诸侯”。如郑玄笺云:“方命其君,谓遍告诸侯也”。朱熹《诗集传》:“方命厥后,四方诸侯无不受命也。”近人因之,其说实有可商之处。按诗意,“方命厥后”者为古帝,如“厥后”是指“四方诸侯”,则“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即谓上帝授命四方拥有九州,这显与史实与诗意不合。余意“厥后”者,厥君也,厥王也,亦即指成汤。其证一,“后”通君,通王,则“后”亦可指成汤。《尔雅·释诂》:“后,君也。《诗·大雅·文王有声》:“王后丞战,”《毛传》:“后,君也”,“王后”犹言君王;  相似文献   

14.
周文王的政教,化行乎南国之说,始自毛诗诗序。诗序在解说《诗经·周南、召南》时说: “关睢、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 《周南·汉广、汝坟》序,始言文王之化,《召南·甘棠、行露》以下序,始言召伯之教,文王之政。 “《汉广》,德广所及也。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无思犯  相似文献   

15.
世系表(据《山谷全书》、天一阁存明嘉靖《宁州志》、乾隆《黄氏金字牒谱》及诸家记载): 宋真宗天禧二年 戌午 1018年 一岁 黄庶生年有二说。《黄氏金字牒谱》载:生于天熹(禧)已未(三年)五月初一日。令人周裕锴《黄庭坚家世考》,据《伐檀集·自序》:“年二十五,以诗赋得一第”,以庆历二年(1042)二十五岁推算,当生于天禧二年。今从周《考》。 仁宗天圣二年 甲子 1024年 七岁 宋祁登进士第。黄庶《上宋侍读书》中忆述:“某能言,耳已得闻阁下之名,略识文字,口已诵阁下之辞。”宋祁《景文集·祈福蘸文》有云:“行年二十七,乃  相似文献   

16.
句龙氏以句龙为图腾,为炎帝神农氏之后,能平水土,被选为部落联盟的土正,被祀为后土,成为炎黄族团的社神,以后发展成为近代中华民族所崇奉的社神。社神与稷神合称社稷,成为中国历朝作为国家保护神,且成为中国历朝的国家标志的名称。一、句龙氏后土的来源最早记载句龙氏后土世系的史籍,要算《山海经·海内经》,云:“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十有二。”《国语·鲁语上》云:“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礼记·祭法》略同《国语》之说,不过改“九有”为“九州”,实则“九有”、“九土”皆当解为九州。而《汉书·律历志下》:“《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韦昭注:“共工氏伯者  相似文献   

17.
清人胡承珙编著的《小尔雅义证》,虽经刘世珩校勘(聚学轩丛书),引例出处仍发现许多错误。卷一广诂三页《尔雅·释诂》:“班,赋也。”按:应为“释言”。九页《襄十年》:“遂灭逼阳。”按:应为“春秋经襄十年”。十八页《小雅·桑柔》:“告尔忧恤,诲尔序爵。”按:应为“大雅”。十九页《小雅·桑柔》:“逝不以濯。”按:应为“大雅”。卷二广言二页《礼记·大行人》:“归脤以交诸侯之福。”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时灭于楚国的中国,是虞、夏、商以来的一个古老国家,据说为四岳伯夷之后,姜姓。到了西周,《左传》隐公元年孔疏云:“《国语》曰齐、许、申、吕由大姜,言曲大姜而得封也。然则申之始封亦在周兴之初,其后中绝。至宣王之时,申伯以王舅改封于谢,《诗·大雅·崧高》之篇赞美宣王褒赏申伯,云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是其事也。”自宣王改封,出现了所谓的西申、东申。西申所在的谢地在南阳。孔疏引《汉书·地理志》并云:“南阳郡宛县,故申伯国。宛县者,谓宣王改封之后也。以前则不知其地。”这  相似文献   

19.
夕阳一词,始见于《诗·大雅·公刘》:“度其夕阳。”所谓“度其夕阳”,是说开辟山的西侧,以扩大种植的土地。“夕阳”,本指山的西侧,这是因为山的西侧为西下的太阳光所投射的缘故,故《尔雅》云:“山西曰夕阳。”《诗·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牛羊下来。”“日之夕”,即太阳落山之时,故牛羊下山归家。可见,夕阳原先只不过表示日在山之西侧即傍晚之意。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夕阳被视为一种美的景色而为人们所欣赏、所吟咏,大概萌于《诗经》,兴于魏晋,盛于唐宋,而当它被作为一个诗词用语借以抒发对人生的一  相似文献   

20.
<正> 《诗·大雅·思齐》首章载:“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汉·毛氏旧注:“大姒,文王之妃也。大姒十子,则众妾宜百子也。”郑笺:“徽,美也。嗣大任之美音,谓续行其善教会。”唐·孔氏疏:“大任以有德之故,为大姒所慕而嗣续行其美教之音,思贤不妬,进叙众妾,则能生百数之此男。”(见《毛诗注疏》) 近代注释家恫城吴闓生关于以上两句,只释“‘徽’,美也”,而总论中称:“先言大任之德,而大姒能嗣之。”(见《诗经会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