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回顾从19世纪四十年代到20世纪八十年代这一百多年时间里一些历史人物对中西文化的研究及其认识,着重探讨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来源及历程、建国后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历程以及近年来中西文化对比研究的述评,由此窥探出近年来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三百多年里,用一百多年的时间完成了高等教育机构由象牙塔到社会发展动力站的历史变革值得反思。通过教育立法建立农工学院,确立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体制;刷新传统学院,采用系科制,创建研究生院,构建现代立式大学;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多样化发展对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近代开始孕育的科学乌托邦主义思潮在几个世纪里蓬勃发展,但在20世纪遭遇到了乌托邦视域当中浪漫主义、科学敌托邦、反科学乌托邦和其他乌托邦的质疑,卢德主义和新卢德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等展开的科技社会批判,从精神分析学和文化心理学、科技理性与科技文化等角度展开的科技文明反思。从科学乌托邦主义几个世纪的多向建构到20世纪的多维解构,揭示了科学乌托邦主义在人类思想史中日趋从具有批判性、前瞻性、超越性的社会理想转变成保守性、利益维护性的意识形态,从革命性的激进社会先导力量退化成渐趋保守改良的技术应对。这为当今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提供了许多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我国综合科学课程发展的羁绊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世纪80年代末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第一次综合科学课程实践到本世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综合科学课程,我国综合科学课程走过20多年的历程。笔者通过对东北师大附中、浙江等地的综合科学课程改革进行考察,认为评价体系、教师素质、理论研究、社会环境等是制约我国综合科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需从创建与综合科学课程匹配的评价制度、增强科学教师素质、增强综合科学课程理论研究、寻找社会的支持等方面促进当下《科学》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华文教育在美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从萌芽、发展到振兴,走过了早期私塾教育、新式华侨教育和当代华文教育三个阶段。到了20世纪90年代,华文教育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中文学校的数量和学生人数都有很大的增长,并逐渐地溶入到美国的主流教育体系中,成为最大的几种外语之一。进入21世纪,华文教育将保持这一强劲的发展势头,在融入美国主流教育体系的同时而趋于当地化。  相似文献   

6.
从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中叶这一百多年,是西方古典美学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也就是西方古典美学的成熟期。它表明,古典和谐美已发展到鼎盛,将逐步走向衰亡,代之以现代浪漫美。这一百多年,又可分为两个阶段:从1735年鲍姆嘉通提出美的概念,到1781年莱辛逝世,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出版,为准备期。1781年至1831年黑格尔故世为成熟期。现  相似文献   

7.
公元前3世纪,马涅托的《埃及史》将埃及历史划分为神王朝、神人王朝以及人王朝;十七世纪,维科的《新科学》将人类社会分为神的时代、英雄时代以及人的时代。二者的体系在来源、内容等都有类似之处;然由于在时间与空间上有巨大差距,所以构成体系的主体、他们对神、英雄的理解以及体系最终的走向都不同,因此其划分标准也有差异。但总的来说,这两个体系各有优缺,各自在相关领域中作出了贡献的同时,也有一些不足掺杂其中。  相似文献   

8.
行为生态学在中国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行为生态学是研究动物行为的原因、发生或发展、适应功能、进化历史的一门科学.行为生态学是在行为学与生态学的交叉领域,主要研究生态学中的行为机制与动物行为的存活值、适合度和进化意义,是生态学科中最年轻的分支学科之一.在我国这一学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以来,20多年的时间里得到迅速发展,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在1977年以后的20多年里,在从"到"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全性的社会意识影响下,中国会计制度开始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型,在"与国际接轨"的呼声中恢复建立了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制度.但由于社会经济本身的变化,社会意识对会计制度的影响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0.
休闲学科的建立取决于休闲研究的科学体系的建立,而这种建立的基础在于基本概念的科学界定和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这种基础研究的功能犹如搭建一座建筑的基本框架模型.休闲时间是休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但从一些现有研究对这一核心概念的使用上,却反映了不同学者对其内涵理解的歧义性,这是不利于建立休闲研究的科学规范的.应对这一核心概念进行重新的解读,根据几个相关概念的逻辑联系,来探讨休闲时间的科学界定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埃及考古学是世界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时间范围包括 :史前考古 ,法老时代考古和希腊、罗马统治埃及时代考古 ;空间范围根据埃及地理蒂貌的不同可划分成 :尼罗河流域考古 ,三角洲地带考古 ,东西沙漠与绿洲考古 ;埃及考古学对于了解、研究古埃及文明具有重大的意义 :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摇篮之一 ,古埃及文明是世界古代历史最悠久的古文明 ,古埃及的遗物、遗迹最丰富。面对新的世纪 ,为了更“深”、更“广”地进行考古发掘与研究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结合经济建设 ,保证考古发掘工作的顺利进行 ;加强国际合作 ;采用新的科学技术与手段 ;处理好考古发掘与文物遗址保护之间的关系。埃及考古学在埃及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没有埃及考古学所提供的遗址、遗物及其奠定的基础 ,就不可能有今日埃及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古代埃及的法律问题一直是埃及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相对而言,有关古代埃及诉讼方面的资料保存下来的比较多。本文对古代埃及社会存在的举报、请愿等检举制度以及诉讼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或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黄金草原>记载了从法老时代至公元10世纪的埃及历史以及古代埃及的文化.这些不仅对于研究希腊罗马统治下的埃及具有较大价值,还对现代人了解古代埃及的建筑艺术、丧葬习俗、天文历法等情况提供了珍贵资料,为研究古代埃及统治者的王朝世系提供了文字材料.  相似文献   

14.
埃及学研究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史前史与原史研究中的材料与问题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梳理一下埃及学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现状,仍然遗留的问题及考古的和方法的应用,对于埃及学史前史特别是由史前向历史演进的研究很有意义。该阶段研究的主要依据来自考古挖掘,上埃及、下埃及以及边境地区的遗址挖掘构成研究的主要根据。而该阶段研究的重大问题集中于古埃及文明是否起源于外来影响、中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过渡的持续性问题、三角洲早期定居问题、城市的出现问题以及王权与邦国出现诸问题上。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追述和考察古典作家笔下对古埃及的记载,探讨古典作家对埃及学的贡献:传承了古埃及文化;为后人研究古埃及文明,尤其是在考古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提供了弥足可贵的文献资料;为近代法国学者商波里庸成功破译古埃及圣书体文字铺平了道路,大大促进了科学意义上埃及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6.
埃及地处非洲大陆东北角,狭长的尼罗河流域孕育了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神秘而辉煌的尼罗河文明。但在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入侵后,古老的埃及文明被伊斯兰文明所取代,今天的埃及与古代埃及的风貌已经迥然不同,在《圣经》和古典作家的著作中则保留了有关埃及的最早一些记录。其中被称为“历史之父”的古典作家希罗多德在他的《历史》一书的第二卷中详细介绍了他到埃及的所见所闻。本文从古代埃及的历史、宗教、风俗、文化等几个方面,总结归纳希罗多德所述,并参照其他相关著述指出其中部分失实之处。  相似文献   

17.
独立形态的教育管理活动产生于现代社会,古代社会的教育管理思想只能是萌芽性的.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这100年间,西方的教育管理及其研究,在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标帜下,已走上多元并置和多元融合的理论化的科学之途,而中国的教育管理及其研究,虽也经历了世纪之旅,却还停留于形而上的思辩性的经验科学层面,远远落后于国外.  相似文献   

18.
古代埃及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宗教也是埃及古文明产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根源。在埃及这个众神的国度里,伊西丝女神作为古代埃及妇女最典型的代表,从文明之初直至后来的希腊罗马时代都备受尊崇,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其普及范围之广,受欢迎程度之深,为埃及其他神灵所不及。通过对她的各种法力和特权的讨论,我们得出结论,伊西丝正是因其独具特色的强大的母性形象走进了埃及人的生活,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大到天文、艺术、文学、建筑,小到日常生活习俗,都蕴含着伊西丝女神的影子,她的崇拜对后来的罗马基督教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自然环境对古代埃及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环境是促使古代埃及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埃及地理位置的封闭性使古代埃及人产生了孤立主义的情绪和以埃及为世界中心的思想 ;各种自然力如太阳、尼罗河和风强烈地影响着埃及人的世界观和宗教观 ;埃及地形、地貌的一致性使埃及人敬畏于一切破坏这种一致性的事物 ,进而把它们全部人性化 ;而埃及地形的对称性则使埃及人的宗教、文学和艺术呈现出对称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和小亚地区,诞生后不久便开始传入埃及,并很快发展起来。埃及传统宗教与基督教的契合是基督教顺利传播的思想前提,而埃及大量犹太社团的存在也成为基督教得以传播的社会基础。加之基督教的普世思想迎合了当时埃及的民族情结,这使基督教在埃及传播并迅速发展成为可能。此外,“神圣家庭”的传说也加强了埃及作为基督教圣地的自豪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