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金刚 《老年世界》2013,(13):24-24
拿起电话打给母亲:“娘,吃了吗?”放在平常,母亲肯定乐滋滋地说吃了饺子、面条,惹得我流口水。意想不到,母亲竟然答非所问:“想呀,你说能不想吗?有一个星期不回家,也没打电话来,树上的李子都黄了。”我一头雾水,抬高声音“吼”道:“我是问您吃了没。”母亲这才意识到自己没听清,略显难为情:“现在耳朵不好使了,唉!”一声叹息,母亲很是难过,我更难过。一句“吃了吗”却听成“想我了吗”,看来母亲正在惦记我这个离家的孩子呀!  相似文献   

2.
妈妈“命令”文/陆静母亲在40岁生我时难产,所以,姐弟四人中,我是唯一生在医院里洁白的产床上的。母亲紧闭着双眼对父亲说:“肯定不是个省油的灯。”在我的记忆里,从小到大,母亲对我总是呵责多于慈祥。母亲常向我们唠叨我们从未见过面的两个哥和一个姐姐,是如何...  相似文献   

3.
明月 《当代老年》2013,(9):16-17
2013年6月26日上午,王亚平与其他两位战友经历了15天的太空之旅后,乘坐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回家”。然而,从农家女到中国“神女”、“太空教师”,母亲给了王亚平太多的关爱和付出。面对记者,王亚平说:“我要感谢母亲。因为,母亲给了我成长的力晕,给了我‘飞天’的阶梯!”  相似文献   

4.
何君林 《当代老年》2014,(10):42-43
母亲年过六旬,今年从乡下来城里看我,我发现母亲这次来总是窝在家看电视。我问母亲怎么不下去走走,她无奈地说:“我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有坐骨神经痛的毛病,常腿痛,有时腰背也痛,这六楼爬上爬下怕吃不消!”  相似文献   

5.
南振中 《公关世界》2009,(12):58-58
母亲张秀芳一生操劳,熬出了个“四世同堂”。在母亲90岁生日前夕,全家人商量要献给母亲一首歌,我负责提供歌词,我的喜欢音乐的弟弟谱曲。我从来没有写过诗,更不知道歌词该怎么写,脑海里只有勤劳、宽容、善良的母亲的影子。6月17日凌晨3时,睡梦中忽有所悟,从心底流出了几段“大白话”。我披衣而起,赶紧把这些话敲进电脑。于是,就有了这首《妈就是“家”》。  相似文献   

6.
王纯 《老年世界》2014,(18):20-20
小时候,我以为母亲是不喜欢我的。 有一次,邻居婶子来家里串门,她们在屋子里一边纳鞋底,一边聊天。我在隔壁房间里写作业,却把她们的话听得一清二楚。婶子说:“闺女这次又考了第一名吧?这孩子就是聪明。”母亲答道:“学习好有啥用呀?不如你家小子,这么小就能帮你干活了,那天我看他在地里施肥,有模有样的,真带劲。”婶子说:“我家小子能干,才13岁,干活能赶得上他爸了”。我偷偷听着她们的聊天,愤愤地想,母亲就是重男轻女,我做得再好她也不会喜欢我。她还总是对我说,你要是个男孩多好。还有,她嫌我不如妹妹漂亮活泼,当着别人的面叫我“书呆子”。  相似文献   

7.
“甜歌皇后”是所有歌迷给予李玲玉的美誉。最近,她正在为即将新鲜出炉的专辑《美人吟》而忙碌着。然而,李玲玉笑说:“其实我是一个三明治女人——上有老,下有小。” 外柔内刚的李玲玉,把“三明治”母亲做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8.
赵杰昌 《职业》2014,(19):47-47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为如何处置旧衣服发愁:扔了很可惜,放在衣柜里又占位置,想捐又找不到地方。然而,在校大学生林坤却将旧衣服变废为宝,一件“废衣”经过她的巧手后,就会变成新潮时尚的“美服”。目前,林坤创办的旧衣服改造工作室,每月都有上万元收入。  相似文献   

9.
里辉 《老人世界》2008,(1):31-31
“你是十月蛇,命好!”这句话母亲对我说了40多年。 想起来都后怕,小时候我一直病恹恹的,多病的我自卑得很。每每独自忧伤时,母亲就说:“算命先生说的,你属蛇,晨曦初露时的蛇,舒舒服服睡了一夜.起来时万物都醒了,露水足,小蛙、小虫多.在洞口就能吃得饱饱的!你不会像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长大是要拿笔杆子的噢。”  相似文献   

10.
母亲去世两周年了。这些日子,我把往事细细检点,懂得了人生最宝贵的不是名誉地位,不是万贯家财,不是青春美丽,甚至也不是事业的成功与辉煌,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生命与生命的彼此呵护与照应,是息息相通的爱,是不求回报的付出。我是母亲的满女,母亲怀我的时候已是中年。整个孕期,身体虚弱的母亲被不祥和恐惧笼罩着。她常常自言自语:“生这个孩子,我怕是活不了啦。”二哥安慰母亲道:“娘,您一准会给我生个小妹妹,等您老了,她就是您的小拐棍儿。”听了二哥的话,母亲的心头掠过了一丝激动。从那一刻起,她就默默地对我寄托…  相似文献   

11.
搜索爱     
陈伟 《老人世界》2008,(11):28-29
母亲退休之后,缠着我教她上网。“都一把年纪的老太太了,还学着年轻人上什么网啊?”我故意和母亲开玩笑。母亲也不生气.说:“谁说老太太就不能上网了?你教不教?不教我就和你脱离母子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施立松 《老年人》2010,(6):36-36
自从儿子出生后,我就成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饼干”,就像风箱里的老鼠,少不得两头受气。但是,自从我当上“夹心饼干”,便不吝啬“放糖”——甜言蜜语;“加胶”——把夹心做成粘和剂。等到孩子稍大点,母亲老了,我也人到不惑。这个时候怎样与老人孩子相处,我学到的防夹绝招是,  相似文献   

13.
孩提时,儿子扬着小手对母亲说:“妈妈,我腿疼。”母亲急忙抱起儿子,问:“乖,哪儿疼?”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蹬了蹬小腿说:“噢,不疼了。”但刚把他放下,他就嚷:“又疼了。”母亲明白了:儿子原来是想让她抱。年轻的母亲抱着儿子,亲着他的小鼻头说:“坏宝宝,还骗妈妈呢。”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一脸得意地笑着。这是孩子对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相似文献   

14.
江海 《老人天地》2013,(1):30-31
不久前,年轻艺术家宋洋的个人漫画展终于开幕了。在人山人海的观众中,宋洋找到自己的妈妈表示感激之情,母亲李俊珍则说:“有人肯欣赏我儿子的画,就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相似文献   

15.
一把钥匙     
18年前,我出嫁那天,母亲拉着我的手,郑重地将一把钥匙放在我的手里,说:“带上它,有空儿就回来看看我吧!”这是母亲的家门钥匙。结婚后,这把钥匙就一直陪伴着我,并将它放在钱包里。看到它就仿佛看见了母亲慈祥的面容,心里异常的温暖。  相似文献   

16.
读书真好     
一 1956年我应征入伍,第二年回家省亲。在我村任小学教师的邓君和邻村任教的车君是我读初级师范的同班同学,特邀来家小聚。母亲很热情问候二君父母好,同二君叙家常。母亲不咬舌亦不卷舌,为何把教师的“师”念“Xi”(席),我听了觉得挺别扭。二位同学离去后,我埋怨母亲。母亲说:“你姥爷就是念教Xi(席)呀!”  相似文献   

17.
记不清在什么地方曾看到过下面这个有趣的故事。一位小学老师要求同学们就“发现”和“发明”这两个动词各造一个句子,以彰显它们之间在含义上的差异。有个机敏的小学生回答道:“我爸爸发现了我妈妈,我爸爸和我妈妈发明了我。”这个出人意料的回答引来了笑声,但仔细一想,它确实别出心裁地道出了这两个动词在含义上的差异:“发现”就是把原来已经存在着的事物对象化,“发明”就是把原来不存在的事物创造出来。从这个有趣的故事联想到“做学问”。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做学问也就是像那个小学生一样“找差异”。众所周知,任何一门学问都要使…  相似文献   

18.
王淼 《老年世界》2013,(23):22-22
“我新找了个伴儿,得搬出去住。”母亲突然对我说,弄得我一愣一愣的,一时不知怎么回事儿。自打父亲去世后,我就把母亲接到家里来住。我是早就希望母亲再找个伴儿,相互也有个照应,毕竟我和妻子都是上班族。可每次提到这事儿,母亲都坚决拒绝,表示这么大年纪了,不想再折腾了。现在看到母亲主动提起找伴儿,我当然大力支持:“只要您觉着合适,我们没有什么意见。”  相似文献   

19.
最近写稿不顺,心情郁闷,母亲见我整日耷拉着脸,问我:“怎么回事,以前不是好好的吗,这个月为什么就不行了?”我告诉她:“暑假陪孩子疯玩了两个月,现在找不到写作的感觉了.”“不是用电脑写的吗,怎么还要找感觉?”母亲是农村妇女,大字不识几个,灵感方面的事当然不懂,我只好耐着性子跟她说:“妈,这感觉呢,就是写作的灵感.”母亲更来劲了,追问:“灵感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感谢苦难     
贝多芬说:遭遇苦难时绝对不可动摇。巴尔扎克说:苦难造就作家。所以我说:——在我这一生中,可以说苦难与生俱来。我降生的那天,母亲因难产而丧命,我的生日便成了我母亲的思辰。最恨我的人是曾经做过黑龙江巡抚的外祖父,他骂我是“扫帚星”下凡、“妨人精”,活活要了我娘的命,主张把我摔死。做过道台的祖父则骂我是“八败星转世”、“披头鬼穿宅”,主着“家败人亡”,他比外祖父的态度稍好一点,是没判我“死刑”,只是口口声声叫我“臭丫头片子”。“赔钱货”O我一落生,就是在无情的咒骂声中活过来的。三岁时娶进继母,从此挨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