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有10个民族17597370人信仰伊斯兰教。这10个民族除少部分散居全国各地外,基本上都在大西北,现有1400多万人,所以西北是中国穆斯林的主要聚居区。全国回族穆斯林有8602978人,在西北就有500多万人,他们在一千多年艰难,曲折的历程中,为了在中国大地上获得生存权,流血牺牲,艰苦奋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获得了新生。本文试就回族穆斯林的若干问题作一探讨。 一、西北回族穆斯林社会的形成问题 伊斯兰教在穆罕默德宣教后不久,中国大地上就有了穆斯林。但由于中外史籍缺乏翔实记载,诸说不一。我国一些经堂学者,根据先知“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的要求,认为先知在世时,即公元632年以前,已有穆斯林来到中国。此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之始,唐贞观初年之说的史料可资依据。而我国史学家大多认为永徽二年(561年)八月乙丑大食国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遣使到长安朝见唐高宗李治。介绍大食国情一事,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之  相似文献   

2.
马通先生是我国当代伊斯兰教史、回族史研究的著名学者之一,是我国苏菲派研究的开拓者和推进者,也是当代中国伊斯兰教、回族学学科建设的倡导者和奉献者.我国著名史学家、回族史和伊斯兰教史专家白寿彝(1909-2000)先生曾评价他所著<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时说"有开拓性的贡献".这一评价是对在这一领域辛勤耕耘了60年的著名学者--马通先生从事伊斯兰教学术研究掷地有声的肯定.因此,有必要追述先生的人生历程和学术道路.  相似文献   

3.
白寿彝先生的学术活动是多方面的,中国通史、中国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交通史皆有专作,回族史和伊斯兰教史只是其学术活动的一部分。本文仅就后一方面作一简述,以庆贺白寿彝师九十华诞。白寿彝先生研究回族史和伊斯兰教史,始于1935年。这一年的1月至5月,他...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传入西藏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西藏穆斯林研究还停留在起步阶段 ,虽然国内外已发表了为数不少的论文 ,但尚缺乏系统性研究 ;且一些作品中存在明显的谬误。本文建立在前人研究、实地调查、以及尽可能多的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主要以清真寺的修建为标志 ,考察了伊斯兰教传入青藏高原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
父亲白寿彝作为20世纪中国回族研究领域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在他70年的学术实践中筚路蓝缕,笔耕不辍,以其开拓性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回族研究的发展。父亲的学术工作包括对回族和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历史的研究,回族历史人物和伊斯兰教经师的研究,回族史、伊斯兰教史资料整理和刊布,回族史理论的研究等诸多方面。父亲在打倒“四人帮”以后,同全中国人民一起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迎来了中国回族研究的又一个阳光灿烂的春天,中国回族研究的队伍迅速壮大,回族研究的骨干力量也逐渐形成。李松茂、马寿千、杨怀中三位先生在回族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明清两朝的中国回族伊斯兰教历史上,出现过4位视“以儒诠经”为己任的回族伊斯兰教大师王岱舆(真回老人)、马注(文炳)、刘智(介廉)、马德新(复初),他们以学贯中西(天方西域),兼通回、儒、佛、耶四教的深厚学养和磅礴气势,掀起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的对话高潮,开启了伊斯兰教中国本土化的文化运动。其中,生活在清代的云南滇西大理籍的回族伊斯兰教学者马复初,无疑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是4人中最晚的一位学者,也是4人中承先启后的集大成者。他在中国伊斯兰教史上的贡献,奠定了他在中国回族穆斯林社会崇高的伊斯兰经学大师地位…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伊朗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两国之间就有经济文化交往。至17世纪后,随着中国穆斯林前往麦加朝觐及中东一带游学人数的增多,两国穆斯林之间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也有一些传教师东来中国传播伊斯兰教苏非派学理,一大批伊朗伊斯兰教哲学家的关于认主学、伦理学、教法学、教义学的著作传入中国。中国穆斯林学者将这些经典从波斯文、阿拉伯文翻译成汉文,介绍给中国穆斯林群众,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伊斯兰哲学思想。本文将着重探讨伊朗伊斯兰哲学思想东传及其对中国穆斯林的影响。一、伊朗伊斯兰哲学著作对中国穆斯…  相似文献   

8.
从保留至今的回族家谱、墓志、清真寺碑文、正史、地方志及教内外学者有关伊斯兰教的研究资料看,元明时期回回社会内部的文化变迁及礼俗之变,是明代中后期汉文伊斯兰教著译即"汉克塔布"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明清时期穆斯林精英在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下用汉文阐释伊斯兰教义、教法以及伊斯兰哲学思想和苏非思想,旨在构建中国伊斯兰思想体系,促进伊斯兰教与儒学在哲学层面上更好地相互理解。应当说,"汉克塔布"既是伊斯兰教在中国本土化发展的产物,又是中国穆斯林应对本土社会文化挑战的思想回应和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9.
回族作为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与伊斯兰教的关系密不可分。伊斯兰教的教义教法与礼仪规范,深深影响着广大回族穆斯林的观念和行为。回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又赋予了伊斯兰教新的时代特色。本文试就大厂回族自治县的回族经济与伊斯兰教之间的关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虎学良,中国伊斯兰教青年学者,曾于1946年著成<回教女子三字经>.本文基于该书所阐释的回族穆斯林女童的教育观,旨在对作者关于回族穆斯林女童的信仰教育、道德教育、知识教育、生活常规教育、社会教育及劳动教育的教育思想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教在本土化、民族化的进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像王岱舆、刘智等学通四教的著名学者,他们在促进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近代云南回族学者马德新在继承前辈成果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本文从伊斯兰教与儒家文化的不同关怀、共同之处和回族穆斯林的两种关怀和双重认同几个方面论述了马德新的学术思想,对当今回族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昌都位于西藏自治区的东大门,是康巴文化的中心.300年前,昌都就有穆斯林繁衍生息,虽然他们屡遭劫难,但伊斯兰文化薪火传承,未曾断绝.时至今日,昌都穆斯林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构成了昌都多元文化的一道风景线.本文首次全方位向读者介绍昌都穆斯林的来源与现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份较为翔实的资料,填补了中国伊斯兰教研究的一段空白.  相似文献   

13.
对回族和伊斯兰教的研究是近年我国学术界蓬勃发展的学科之一。李松茂著《回族伊斯兰教研究》一书,已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24万余字,汇集作者近年研究回族和伊斯兰教的主要成果。这部论集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近年来这一学术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的进展。 李松茂先生50年代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分配到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担任世界中世纪史的教学,接触到阿拉伯史和伊斯兰教史,而对中国伊斯兰教和回族的研究,主要是从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回族人与汉族人对回族和伊斯兰教研究的合作开拓,  相似文献   

14.
17世纪中国伊斯兰汉文著述的兴起和代表学者  伊斯兰教自公元7世纪传入中国,一直在穆斯林中祖辈相传,从不向非穆斯林的汉族宣教,也不参与中国历代儒、释、道为代表的三教论辩。因此,形成占中国人口绝对多数的汉族对伊斯兰教义、礼仪很不了解,他们更多地把伊斯兰教看作是一种民风民俗。如何用汉文著述向广大的汉族人民宣讲伊斯兰教,使他们能较全面准确的了解伊斯兰教,消除误解,有利于回族等族穆斯林的生存发展,这个问题突出地摆在了中国伊斯兰教的面前。还有一点,自唐、宋,特别是元代,大批中亚、波斯、阿拉伯穆斯林迁徙到中国内地。一开始…  相似文献   

15.
一、回族和伊斯兰研究概况掠影在我国,对回回民族和伊斯兰教的研究,约始于明末清初,曾经出现一些穆斯林学者用汉文撰写、译述的著作,其中以王岱舆、刘智、马注、马德新、马联元等著述较多,此外,有作品镌刻传世的还有三四十人。不过,他们的著述多偏重于伊斯兰教哲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回族人是穆斯林,这是一个基本常识.中国回族的形成与伊斯兰教传人中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伊斯兰教传人中国之前,中国没有回族.西域各国穆斯林东进,骑着骆驼来华夏之地经商,在中国定居,初称"蕃客"或"蕃商",后来有了土生土长的"蕃客",他们繁衍生息,人数与日俱增,逐渐形成了回族.  相似文献   

17.
马良骏及其《考证回教历史》杨峰《考证回教历史》一书,是已故新疆宗教界著名人士,中国西北伊斯兰教著名学者,原新疆回族总教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常委马良骏先生成书于解放前的一部有较大影响的伊斯兰教史、回族史学术著作,曾于民国28年(1939年)刻印约数十本...  相似文献   

18.
西藏回族与清真寺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笔者发表了《西藏穆斯林的来源及其生活》一文(《宁夏社会科学》第3期),5年过去了,笔者又于1991年对西藏的回族和清真寺作了实地考察,结合中外历史文献,认为有必要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一、西藏的清真寺 在《西藏穆斯林的来源及其生活》中已谈到,据阿拉伯方面的古籍,早在唐代西藏的吐蕃王朝时期,逻莎(今拉萨)已有了一座清真寺及一个不大的穆斯林社团。宋元之际,由于缺乏史料,我们对西藏的清真寺无  相似文献   

19.
阿拉伯典籍对中国穆斯林的记载由来已久,20世纪以来阿拉伯国家报刊和著作中有关中国回族和伊斯兰教的记述与研究与日俱增。本文通过对阿拉伯文化中的中国文化印象、20世纪以来阿拉伯期刊典籍中对中国回族和伊斯兰教记载和论述的梳理与评述,概述了阿拉伯学界对中国回族与伊斯兰教的介绍、研究与认知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20.
近十几年来 ,在回族史和中国伊斯兰教史的研究方面 ,出现了十分可喜而又令人鼓舞的局面 ,虽然说不上硕果累累 ,然而同我国历史上前两期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相比较 ,取得的成绩是昭然若揭的。其一 ,从 17世纪开始的约一百余年的伊斯兰教“译经”活动。这期间我们诞生了一批光彩夺目 ,完全可以与中国历史著名哲人学者彪炳光辉的回族思想家、宗教学家 ,如王岱舆、张中、马注、伍遵契、刘智等。他们的编译和著述作品 ,小而言之 ,让中国穆斯林从语言上 (汉文 )更贴近更感性了解和领悟经文和教义 ;大而言之 ,是将中国的伊斯兰教提高到可以与儒释道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