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瑾 《新天地》2016,(3):42-43
家庭徽信群里代沟大 “叮咚!”手机提示音响起,小张不用看就知道,老爸老妈又传微信群过来了. 退休后,老妈这两年迷上微信群,动不动就把老同事群、家族群里收到的信息转给离家赴北京工作的小张.一开始是提醒她诈骗集团的新手法,接着是劝世文、养生秘方、励志故事连发,最近则疯传搭配莲花或风景图片的格言及心灵小语,最下方还一定会加上一句“认同请转发”……  相似文献   

2.
钱军 《社区》2013,(6):44-44
说起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熟悉的朋友就会想起那位“马修老师”用音乐打开那群可爱而调皮的孩子封闭心灵的场景。在上海浦东塘桥街道南城居民区里也有个“放牛班的春天”,其中的主人公就是张老师和她那群“老顽童学生”。  相似文献   

3.
一、裂变与表现早在二十年代就已崭露头角并享有一定声誉的凌淑华、绿漪,以自己的作品融入整个女作家群“哀怜而又慈悲”的创作、将心灵的光投射在腥风血雨的中国大地、展现了她们从传统文化人裂变为现代文化人的心灵历程。“五四”开始了中国文化史上一场真正意义的、大规模的文化冲突,随着鸦片战争打破了我国文化格局的和谐,中西文化观  相似文献   

4.
刘涛 《东方论坛》2011,(5):27-30
庄子认为人的心灵从低到高有四种不同的境界:从“有有”到“有无”,再到“无无”,最后进至“无有”。心灵在此四种境界中分别表征出的样态是:“心灵之困”、“心灵超越”、“心灵之忘”与“心灵逍遥”。  相似文献   

5.
把爱心奉献     
我们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我们来自一所农村小学,我们团结,我们活泼,我们向上,我们更有着真善美的心灵。去年春季,《新少年》上的“手拉手”栏目引起了我们的注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女性文学史中的第一代女作家,凌叔华用手中的“生花妙笔”书写了一曲鲜活的女性生命的赞歌,从她们身上表现出了一群锁在深闺中的女性自我意识“浮出历史地表”的艰难过程以及女性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灵探寻之历程。文章主要就凌叔华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7.
向为史家艳称的清代康熙后期、雍正一朝、乾隆前期近百年的“盛世”实是一个政治牢笼文学最酷密、士子心灵最痛楚的特殊时空间 ,在揭示“盛世”文治真相的同时 ,布衣诗群荒寒阗寂的内心情状、独立不羁的人格精神和与皇权疏离的心态等文化性格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8.
以苏童《碧奴》为代表的当代重写“孟姜女”故事的小说群,通过对女主人公真善美的形象与文中人物丑恶的众生相比较,折射出当代社会人性淡漠的现象,从文化的角度叩问人类的灵魂,探究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孟姜女”故事在作家笔下一次次获得了新生.新时期的“孟姜女”再次向世人昭示着真善美的人性与价值观,召唤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新时代人类心灵的反省.  相似文献   

9.
道家的心灵理论,偏重于“天”而不注重“人”,比较缺乏“人”的欢乐色彩;儒家的心灵状态,偏重于人为的“人”而不注重天然的“人”,所以缺乏发自天性的欢乐色彩。陶渊明注重天然的人的生活,所以能够跳出两种思想的局限,让心灵呈现出最佳的和乐状态。  相似文献   

10.
审美(包含与之相对的审丑)一开始就是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巨大的价值。在中西很早的文化史上,就有许多关于美的功能和价值的言论。孔子提出“美教化”,认为美的诗歌可以“兴”、“观”、“群’、“怨”,柏拉图也认为美的环境有利于人们学习真理的知识,而亚理士多德更认为悲剧的审美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世界。这说明人类很早就已经开始重视审美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心"为美——中国古代美学的表现主义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心”为美,是中国古代关于美本质当然状态的价值界定。这种表现主义的美学观念,存在于中国古代美学的“比兴”说、“神韵”说、“意味”说中。它认为,自然美的本质在人格化、心灵化,人物美的本质在心灵精神,艺术美的本质在心灵意蕴的表现。这种美本质观,渊源于古代宗法社会“内重外轻”的向心文化。  相似文献   

12.
拎着一根“透明的红萝卜”,莫言于1985年闯进了文坛。自此一发不可收拾。他以数十部中短篇在近几年的中国文坛上刮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莫言旋风”。文坛被“爆炸”了。面对这一组庞大驳杂而又独特的作品群,人们不禁陷入一种困惑:一个仅有十八年农村生活、七年学历、两年临时工再加十年军龄的普通青年军人,怎么会在短短的两年里突发性地造就了文坛上的“莫言现象”?对此,评论界聚讼纷纭,我则想起了这样一句名言:“作家的作品只是秘密成长心灵的外在成果。”故尔,本文试图从作家的心灵着眼,通过对作家主体的考察,来寻找他创作心理上的种种诱惑,以期尽可能地消除对这位作家的困惑。  相似文献   

13.
心灵的原色     
如果说文题一对应的是大赛主题关键词中的“善”与“美”,那么本文题对应的就是大赛主题关键词中的“真”。原色,《现代汉语词典》释为:能配合成多种颜色的基本颜色。文题中,将形容颜色的“原色”一次借用过来,用心灵作其限制语,看看出命题者强调的是“心灵的本真”或“本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4.
穆木天与象征诗群在新诗草创时期,力图接通西方诗的交响理论与传统诗的“兴”理论,构建象征世界外,还接受异国大师的音乐美、色彩美启迪,追逐富于现代气息的艺术潮流,追求诗的纯粹性,即使诗向音乐靠拢,通过朦胧音乐暗示心灵万有交响,因而形成了《旅心》集的既“幽微远渺”,又明丽清新的独到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相似文献   

15.
“心本体”论是唐君毅美学思想最重要的哲学基础。这种观点以人类的心灵活动为“体”,以各种文化意识为心灵活动之“用”。唐君毅认为心灵和精神的求美活动是生命的意义所在,对自然美、文艺美、人格美的追求是心灵自我超越的上升历程,也是完善道德自我的重要途径。同时,他还论述并分析了美的本质、中国艺术的精神、中国悲剧的特点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在底层》这个剧本的来历,是高尔基对“过时人物”的世界将近二十年观察的总结。一九○二年十二月剧本首次演出后,在回答询问者时,高尔基曾直率地说过他的创作意图:“在舞台上只用拿着旗子的人群表现革命是不够的,必须通过人的——登场人物的心灵来表现革命”。 《在底层》写的是一群失业者、流浪汉的生活。这些“曾经是人的动物”,象一堆散发  相似文献   

17.
抓蟑螂     
晚上睡觉前,我喝下一袋牛奶,当我把牛奶袋扔到客厅垃圾桶时,突然看见吧台角上有一只大蟑螂!我赶紧跑去告诉妈妈,只见妈妈过来迅速脱下一只拖鞋,对着它,“啪啪”两下子,它当场“挂”了!我可开心了,给妈妈送上面巾纸,看着妈妈把地和拖鞋擦干净,把纸团扔进垃圾桶,我才放心地回房睡觉去了。  相似文献   

18.
“义工”,也称“志愿者”。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利用自己的休息和业余时间,志愿地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事情。他们不要报酬,讲的是奉献。他们用付出的辛勤劳动,为构建和谐社会塑造着崇高的时代精神。“志愿者”、“义工”,多么普通而伟大的称呼,这名字是汗水与勤奋的结合,这行为让心灵与责任拉近。他们在呼唤人心向善,用自己真挚的热情,向人间展示一颗颗永恒的爱心。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小说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第一部作品《智血》中,“眼睛”这一意象贯穿小说始终。奥康纳赋予“眼睛”高度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求知求真的激情,引导主人公认知自我。它也象征着通向超越世界的心灵之眼,照亮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之路。但并不是所有的“眼睛”都能获得心灵之眼的视觉。要想获得心灵之眼就必须牺牲肉体之“眼”。  相似文献   

20.
李邺嗣是明末清初浙东学派的重要人物和著名遗民诗人,与黄宗羲亦师亦友,交往密切。特殊的时代和丰富的诗歌唱和活动,使李邺嗣对唱和诗的功能有深刻的认识,他强调诗歌唱和的重要性,以“由是知古今诗家,故未有单行者也”为立足点,使诗歌唱和成为甬上遗民诗人构建自我生存空间和获得精神欢娱的独特方式。他提倡的“群”与“和”的诗歌理念,不仅是其唱和诗创作实践的心灵指导,也是他作为遗民诗人社会生存方式的文学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