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是道德传承的重要载体,有利于推动高校大学生的道德磨砺,主要体现在儒家仁爱自律的伦理道德观对道德品格的涵养,道家、道教真朴寡欲的生命道德观对道德情感的陶冶,以及佛教利他向善的社会道德观对道德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是道德传承的重要载体,有利于推动高校大学生的道德磨砺,主要体现在儒家仁爱自律的伦理道德观对道德品格的涵养,道家、道教真朴寡欲的生命道德观对道德情感的陶冶,以及佛教利他向善的社会道德观对道德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论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的市场经济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有观点认为市场经济的推行是导致大学生道德水平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对该观点进行了批驳。并进一步论证市场经济本身具有一定的道德内涵,这种市场经济道德与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内容上具有密切的联系,同时指出将大学生道德观教育与市场经济语境相联系,能为高校道德观教育提供一种新的思考进路。  相似文献   

4.
了解大学生诚信道德观方面的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诚信道德观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八荣八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明晰了当前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基本状况,分析了大学生诚信道德状况的成因,提出了大学生诚信道德素质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学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高校道德建设需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的作用,文章就如何发挥教育在加强高校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即通过生命观教育、爱心及责任感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通过加强实践、正确认识现实对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通过给以适当的奖励、适度的诱惑、适时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将道德认知的灌输与道德情感的培养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符合社会期望的道德观,做到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培养人的道德观,高校外语教学与任何形式的教育一样,具有其内在的道德功能,采用 Johnston的研究框架,从规章制度、课程认识和课堂中的道德表现三个方面对高校外语教学中深层次的道德冲突进行分析,以获取对此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情感现状呈现出复杂性,在加强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方面,高校应该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以《中庸》为例,其中"诚"的思想不仅推动着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从实然走向应然、从外化走向内化,而且诠释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的终极意义,即教会大学生成就自己,达到仁的道德境界和智的知识境界,使其成为儒家所说的"知、仁、勇"的"三达德"的"内圣外王"的境界,即是圣人的境界。引导大学生树立终身道德观。  相似文献   

8.
网络条件下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交往条件下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受到了巨大冲击,这既不利于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的形成,也不利于网络的可持续发展.在网络交往条件下培养大学生的健康道德人格,应注意确立"以德立人"的网络道德价值取向,培养"以诚为本"的网络交往道德观,唤醒大学生网络交往的道德文化自觉,充分发挥"慎独"在道德人格培养中的内控机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高校德育之魂:大学生道德内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德育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重任,对大学生道德内化起着更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受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高校德育实践日益暴露其弊端。立足于对传统道德思想的反思,在道德内化理论的基础上,提供可选择的尝试,从而促进大学生道德内化,使其从他律走向自律,增强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岳尧 《宿州学院学报》2005,20(6):105-107
道德教育是加快大学生社会化进程,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人,针对学生身心特点、道德现状和道德教育环境变化,加强教育和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科学的道德观,形成高尚的道德人格,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