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贫困大学生已成为我国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承受经济上的压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承受着心理上的压力。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贫困大学生心理上的需要。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可以拓宽心理教育渠道,丰富心理教育内容,提升心理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2.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为当前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理念和价值力量,以之观照当下我国心理教师专业角色的发展,要求在创设若干条件的基础上,促使心理教师在承担的专业角色功能、心理教育过程中师生的互动角色类型、承担的多重角色间关系、社会协同中专业角色的地位表现、专业角色的自我认同等方面实现重塑,以适应心理教育的积极心理学取向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心理委员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负有重要使命。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进一步明确心理委员的工作对象、职责、方法、内容,增强心理委员自我效能感,培养心理委员积极的人格品质,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由消极向积极的转变,构建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积极模式。  相似文献   

4.
心理委员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负有重要使命。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进一步明确心理委员的工作对象、职责、方法、内容,增强心理委员自我效能感,培养心理委员积极的人格品质,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由消极向积极的转变,构建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积极模式。  相似文献   

5.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艺术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形式、丰富的教育内容和良好的教育效果日益受到心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在当前高职院校尤其是工科类院校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所限,艺术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尚难充分发挥。通过分析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艺术教育与心理教育,探讨了艺术教育在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于1997年提出了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概念,很快积极心理学便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心理学运动,甚至有人将这场运动称为心理学的革命。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学不仅要解决消极心理问题,更要帮助人们建立起高质量的社会和个人生活。本专栏的4篇文章分别探讨了积极心理学在社会心理、发展心理、临床心理和教育心理四个方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它关注个体的积极面以及社会的和谐,主张心理学应对人类自身拥有的正向品质加以研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心理体验,构建积极完善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积极的宣传氛围、组织系统、教育活动、评估体系、干预策略、课程体系”六大模块,塑造学生的积极人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而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积极型心理教育:21世纪心理教育的主导范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积极型心理教育是一种致力于培养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促进心理积极和谐发展与心理潜能充分开发的心理教育。本文探讨了积极型心理教育的理论来源与思想基础,分析了积极型心理教育与消极型心理教育的区别。积极型心理教育必定会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21世纪心理教育的主导范式。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学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大学生健康心理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格培育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大学生自身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格的培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的积极性之假设和美德追求的内容,是哲学分支价值论所研究的内容,而价值论为积极心理学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假设。从价值论层面来分析积极心理学的积极心理体验及幸福感等理论内涵,实现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第一表现在价值观影响情感,是情感活动发生的基础,同时情感也对价值观有反作用;第二,幸福感是积极心理体验的核心,而对幸福的判断恰恰是价值论要提供的标准;第三,良好的道德行为增进人的幸福感,一个人的幸福必然要在与他人的关系中体现出来,而通过道德行为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够确保幸福感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股新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积极心理学在主观层面研究了积极情绪与体验,在个体层面上研究了积极的人格品质,在群体层面上研究了积极的公众品质及良好的社会组织。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沿袭了以往的消极心理学模式,应该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达到增进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在消极视角下以“问题模式”推进。近年来西方兴起的积极心理学运动,秉持积极的人性视角,肯定人的美德与力量,关注人的潜能与幸福,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积极”浪潮。它一方面凸显了当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模式”的缺失,揭示了重心转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也阐明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消极走向积极的理论依据,并为实践层面实施重心转移提供了操作定位。  相似文献   

13.
从90后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与心理特征调查入手,通过实证统计和定性访谈,分析归纳了90后大学生典型的网络行为及心理特征。研究结果发现,网络生活化、便利性、休闲娱乐化和互动平等性等都对90后大学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最后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提出促进90后大学生心理和人格发展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积极心理学与团体训练活动代表了未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两大趋势,当前大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受到教育工作者们前所未有的关注,为了进一步探讨学生积极品质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作者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进行了三年的实证研究,分析收获了一些有意义的数据,较为科学地得出了培养积极品质能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国外心理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当前心理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国外心理教育的发展来看 ,社会的需要推动心理教育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 ,因此 ,当前心理教育应成为学校和政府行为 ,加强学校心理学服务机构建设、心理教育专业人员培养和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就业艰难时期,分析了大学生心理挫折现象,探讨了增强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教育对策,并对大学生挫折心理的两重性及价值进行归纳分析,提出开展大学生挫折心理和行为的教育引导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探讨了委婉语产生的心理文化根源 ,说明委婉语是一种共同的趋美心理所致 ,是为了达到某种“心理平衡” ,同时又兼顾了礼貌原则。在此基础上 ,着重从正面文化价值和负面文化价值两个方面论述了委婉语的社会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学与灾后心理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灾后的心理重建在修复个体心理创伤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增强人们对今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的应对能力。地震造成了人们的心理危机,也给个人和社会的成长带来了契机。积极心理学在灾后心理重建中不但有助于缓解危机已造成的消极效应,而且通过积极情绪的体验、积极人格的塑造、积极社会制度系统的完善,可以使我们从灾难’中学到更多新的知识,重新发现自己的潜能,建设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心理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心理素质和解决心理问题为基本目标的教育。当代教育改革中 ,更应把心理学教学与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此 ,在心理学教学中应注意五个方面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