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实的个人与马克思人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人学观的逻辑出发点.马克思正是以"现实的个人"为立足点,建构了包括人的存在观、人的本质观和人的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人学理论体系."现实的个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社会存在和精神存在的整体性存在物."现实的个人"的实践性决定着人的本质是劳动和社会关系的统一."现实的个人"的历史性决定着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生成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
张守连  石菲菲 《理论界》2008,(12):26-27
“以人为本”是中共十六大、十七大突出强调的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人”是马克思研究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当代人的存在状态及理论架构也并没有超出马克思的人学视域。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在新形势、新条件下的明晰阐释。重新研究理解马克思人学思想对于审视当代人的存在状态及其行为规范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琳 《江汉论坛》2007,40(4):64-67
马克思撰写的博士论文有着丰富的人学思想,博士论文中的启蒙意识带来了人的出场;博士论文对"原子论"和"自我意识"的关系的分析,体现了马克思的人在本体论上自由的思想;博士论文对人的感性生成即人的实现的说明,体现了马克思认为人是创造性存在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5.
哲学与自然科学到底如何结合,历来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对于二者的关系,不少教科书也似乎做出了定论,但对于二者为什么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结合,并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在当前,正如马克思所论述的那样,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始终是一种相互疏远的关系,其间虽然存在着结合的意志,但仍缺乏结合的能力,因此,把二者结合起来不过是离奇的幻想。在马克思看来,过去之所以没有实现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真正结合,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哲学与自然科学实质上是一门科学,即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科学。当我们把哲学与自然科学在本质上看作是一门科学的时候,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就不再是一种意志的结合,更不是一种离奇的幻想,而是一种真正的现实的结合,即通过工业实现二者的真正结合。  相似文献   

6.
雍涛 《江汉论坛》2001,42(3):51-57
改革开放的实践和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加快,使人学研究成为热点。毛泽东的人学思想在毛泽东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毛泽东深刻论述了人的本质、价值、特性和人的自由解放以及人性、人权、人道主义等诸多问题,具有丰富的内涵,但也存在着某些历史局限性。扬弃其历史局限,发扬光大其正确思想,对于从历史观和价值观上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指导原则,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以人的解放和发展为价值旨归,从人的充分自由发展来确立文化的价值引导意义,确立了文化解放思想,并从文化解放的必然性、阶级性质、路径选择以及最终目标等维度探究了文化解放问题。  相似文献   

8.
旅游日渐成为现代社会人们重要的活动内容。旅游活动蕴涵着深刻的人学内涵,它体现出人的生存方式的本真性、自由性、文化性与审美性等特征,是人向自我生成和发展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9.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其与马克思的人学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马克思所说的人并不是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而是现实的人;马克思人学的旨趣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人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东岳论丛》2016,(10):81-86
马克思从人作为"类存在物"出发,承认社会进步的历史意义,也就必然承认已取得了政治解放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正义。不过,在马克思看来,只有在"人的解放"实现的情况下,分配正义才能最终实现。政治解放只是使社会成员从那种分离的、孤立的、个人主义的和自私自利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只是完全摆脱了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奴役的境况,虽然取得了政治上的权利,但还没有达到人的解放的社会,因此分配正义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但是,我们不可否认,政治解放为人的解放的实现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政治解放的进程促进了分配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立足于认知理性的人本主义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最终却将人归结为与物毫无区别的直观的、抽象的存在物.马克思从实践论的视角出发,把人看作是生成的、展开的、自为的存在,弥合了个人与社会、人的现实性与历史性的割裂,发现了摆脱"人的依赖关系"和"物的依赖关系"的秘密,为"全人类的解放"乃至"人是目的"的实现提供了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试论自然科学的科学属性与人文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宪毅  邢润川 《齐鲁学刊》2002,1(4):105-112
自然科学的科学属性与人文属性是涉及自然科学本质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自然科学具有科学属性与人文属性的原因和依据在于 ,自然科学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反映与创造的统一、物质与精神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性的统一、自然科学家追求真、善、美的统一。这些原因和依据从多层面、多视角反映了科学属性与人文属性都是自然科学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 ,共同决定自然科学的性质、功能和价值。自然科学所具有的科学属性与人文属性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深入研究、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自然科学的科学属性与人文属性及其二者的辨证关系 ,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科隆日报〉第179号的社论》中通过批判德国哲学的宁静孤寂和不切实际,宣称作为历史产儿的哲学应该面向世界,成为世界的哲学和文化的活的灵魂.马克思把这种对哲学的新理解和新要求概括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这个命题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表达了马克思形成了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化的活的灵魂”这种新理解和新要求,而且彰显了马克思对哲学精髓的把握,即哲学“以世界公民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与时代现实相结合,解答时代的迫切问题,为人类解放“盗取天火”.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在科学技术对现代文明影响愈加深远的趋势之下,文学与自然科学的互渗与交锋变得更加显著,现从两者的差异性、互渗性、交锋情况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只有通过哲学与科学的关系角度,才能正确认识马克思思想的真正本质。马克思的思想不是实证意义上的科学,它也不是凌驾于科学之上的以探讨普遍性为目的的思辨哲学。事实上,对马克思思想本质的界定必须超越科学与哲学的简单对立。  相似文献   

16.
张艳玲  张平 《河北学刊》2007,27(2):14-17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构建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根本原则。马克思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之“本”的基本内涵包括社会发展以人民群众的主体创造活动为本;社会发展以绝大多数人的需要和利益为本;社会发展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17.
17~18世纪,随着人本思潮的兴起,作为世界文化代表的东方文学和西方哲学有了新的交汇和融通。对人学的表达,文学与哲学就方式方法来说自然不同,但都是对“人”的问题的深切关注和理解,都是对人的前途命运的把握和分析。蒲松龄寄情志于鬼狐,是源于一种人学精神的坚执。休谟坚信自己的哲学是关于“人的科学”。从人学角度看,两位贤哲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和影响同样是深远巨大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幸福观是对前人幸福追求的总结和超越.他把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统一起来,追求人的自我解放与人类的自我解放,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和人类的自由,最终达到"解放全人类"的最高理想,从而把人类的幸福追求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马克思的幸福观具有"利他的"、"实践的"和"积极的"三个主要特点,并且在人生实践中身体力行,达到了知行统一的崇高境界.总结、学习马克思的幸福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进行幸福研究和实践,对于追求幸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和辶十伦理学的特征在于其人学基础,而"人间"与"间柄"二个概念则是其人学的基石。日语词汇"人间"既有"人"的含义,又有"人的关系"的含义;而"间柄"则更加明确了人存在的二重性,个人与全体性通过相互否定的"空的运动"实现善恶的转化;人伦组织构成和辶十伦理学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0.
王德胜  徐可 《河北学刊》2005,25(4):43-47
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有其各自的标准与规范.自然科学的标准主要是理性标准、逻辑完备性标准、科学实验和科学实践的标准、可重复性标准、唯物论可知论标准、科学的简单性标准;人文科学的标准主要是法律道德标准、先进性和新颖性标准、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标准、美学和欣赏性标准、典型性和独创性标准、生产力标准.自然科学标准和人文科学标准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它们的统一性主要是对象的统一性、研究目的的统一性、成果来源的统一性、研究方式的统一性;它们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预言和猜想、重复与独一无二问题、数学逻辑问题、实验与调查等四个方面.所以,两种科学的统一是"有差异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