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益辉 《云梦学刊》2010,31(4):72-75
从哲学的角度来解读,和谐的本质包含九个方面的涵义:和谐是一种社会趋势;和谐是一种社会理念;和谐是一种社会状态;和谐是一种社会理想;和谐是一场社会建设;和谐是一种科学方法;和谐是一种人生境界;和谐是一种理想人格;和谐是一种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2.
系统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几乎都是有机整体,且又都自成系统、互为系统;每个系统都是在与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中变化发展,并能保持动态稳定的开放系统;系统内部及系统之间保持一种有序状态。人类社会是一个价值系统。人类社会的价值在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人类社会是不断进化发展的,并且总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在发展的过程中又总是要从旧社会中不断产生新社会。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贯穿于社会发展运动的始终,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社会主义社会不断致力于建设一套化解矛盾的机制,保证我们的社会在矛盾与冲突中得到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不断地追求更理想的和谐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3.
儒家和谐取向社会哲学的现代审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对实力增长和内部和谐两大基本目标的不同排序,规范性的社会哲学可分为三种:增长取向的社会哲学,和谐取向的社会哲学,增长与和谐并重的社会哲学。在中国传统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学主张和谐取向的社会哲学。到19世纪后半期,儒家和谐取向社会哲学被增长取向的社会哲学所取代,中国的社会哲学实现了转型。尽管增长取向的社会哲学造成了诸多社会问题,但其存在仍然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因此,它是现阶段唯一现实的哲学理念。至于向增长与和谐并重的社会哲学的过渡,目前为时尚早,而重返儒家的和谐取向社会哲学更不可取  相似文献   

4.
从国内来看,近年来和谐哲学的研究主流是围绕斗争哲学而展开的,此外,还有一部分学者从系统论和理念创新的角度研究和谐哲学,可视为和谐哲学研究的两条支流。当今和谐哲学命题自身面临着生存危机;和谐哲学的儒化思想严重;和谐哲学理论体系亟待建立等诸多问题。未来的和谐哲学研究内容应扩大眼界,汲取百家之长;和谐哲学研究界域应控制在学术领域,避免将学术争辩上升到政治斗争;和谐哲学研究范围不应仅限于国内,还应扩展到国外。  相似文献   

5.
和谐作为一种理想社会的构架理念,其基本内涵经历了从自然哲学层面向精神哲学层面、再向社会哲学层面转变的过程。要将和谐的理念融入到整个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去,同时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就必须确定一种模式,即法治型和谐社会,而要落实这种模式,就要确定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最高目标——和谐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社会基本价值目标及其次序的确立,社会哲学可以分为三种:增长取向的社会哲学、和谐取向的社会哲学、增长与和谐并重的社会哲学。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和谐取向的社会哲学占有主导地位。在近代,社会哲学发生了从和谐取向向增长取向的转型。迄今为止,虽然增长取向社会哲学带来了许多弊端,但由于其社会根源依然存在,所以它仍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中国共产党政治地位和历史角色的转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亦经历了一个从斗争哲学到和谐哲学的转换过程.从斗争哲学到和谐哲学,其本质的差异就是从“两功能”向“三功能”的跃迁,即从认识和改造世界向认识、改造和享受世界的跃迁.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理论升华,和谐哲学是时代精神的集中表现,同时代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走向.  相似文献   

8.
由于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和现代化建设仍将是21世纪国内外的基本实践,这决定了我们应该特别关注21世纪经济哲学的发展趋势问题。这个问题可以从经济哲学与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世界和和谐社会、解决“世界是平的”和“财富的革命”条件下的发展问题去理解;经济哲学在推动这些实践问题的解决中,也将进一步推进自己的学科与学者群建设。  相似文献   

9.
世纪哲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德义 《云梦学刊》2008,29(6):62-68
哲学是人学,是人的社会学和人的宇宙学.哲学应当成为有创造性的建设的发展的哲学.需要是哲学发展的动力.哲学的任务是安顿人的心灵.存在的最高境界在于永恒.概念是历史的,是对实在的界限.分析批判改造"概念"、实现其向本体回归是当代哲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过去的哲学是对立斗争的哲学,今天的哲学是整体和谐的哲学.以自然为本.人们在评判事物的存在状态和发展态势时,有肯定、否定与未定三种方式.实际、实用、实效.是我们这个时代与社会的特征.实用主义追求效果、效率和效益.实事求是是实用的最高境界.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标志.哲学是国家、民族、时代的灵魂.以人为本是幸福的法则.有用的价值判断是实践哲学的中心.  相似文献   

10.
蔡曙山 《学术界》2006,(4):20-39
20世纪西方哲学经历了分析哲学到语言哲学再到心智哲学的发展。所有的这一切变革,都发生在其语言基础上。语言转向有双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20世纪初发生的从自然语言到理想语言的转向,其结果是分析哲学的诞生;第二种含义是战后发生的从理想语言回归于自然语言的转向,其结果是语言哲学的诞生。20世纪中叶以后,语言哲学成为西方哲学的主流。语言哲学的三大研究领域是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20世纪最后20年,在认知科学的影响下,西方哲学又发生了从语言向心智的转变。我们要充分重视哲学的语言转向及其语言基础和研究方法的变革,吸收其合理因素,用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