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丽丝·莱辛被誉为继弗吉尼亚·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是历史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十一位女性作家。其处女作《野草在歌唱》以玛丽为主人公,深刻细腻地描写了当时生活在南非大陆的白人女人的现状。文章通过分析玛丽的一生,旨在揭示当时女性地位的可悲可叹。  相似文献   

2.
技术     
英国《自然》杂志:科学家发现蚕丝可人造//法国《科学与生活》杂志:在36米深海底打出淡水//美国《科学》杂志:让小麦在沙漠中成长//英国《自然》杂志:现有动物克隆技术并不完善//美国《杂志》:创造人类历史最低温度纪录  相似文献   

3.
正如瑞典皇家学院在宣布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时所说,J.M.库切(J.M.Coetzee)是一位一丝不苟的怀疑者,在抨击残酷的种族主义和西方文明的虚伪道德时毫不留情。J.M.库切从他的第一部小说《幽暗之乡》起,就开始了他用文学对南非的社会和政治进行批判的旅程。从《乡村中央》、《等待野蛮人》到《迈克尔·K的生平和时代》、《敌手》和《耻》,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对于怎样对待自然,人类就一直争论不休,虽然人类常常受到大自然的恩惠,而且人类能够生存繁衍,很大程度上来说还是依赖自然的力量。但是不少人基于人类主体的思想对于自然一直采取征服的态度以及方式。自从生态文明的理论开始出现之后,人类才开始真正地思考自己的行为,本文中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代表性作品《白鲸》加以研究分析,《白鲸》中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非对抗性的,人与自然是矛盾的两个主体,必须相互依赖相互成长,否则将会受到自然的惩罚,人类自身的发展也将会受到限制。《白鲸》是美国文学史上描写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典小说,小说具有很深刻的象征意义,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迪,本文对《白鲸》从生态批评视野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夏利荣 《现代交际》2013,(9):101-101
以人为本,是指人在这个以人类为主宰的星球上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类生活的世界是由自然、人、社会三部分构成,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金翼》作为一部社会人类学著作,非常生动、真实地再现了福建乡村地区不同家族在面对历史变迁时的不同选择,其中还十分详细地描写了当年福建乡村的民俗习惯和传统文化,对后来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都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当地的风俗节日为切入点,目的在于对比《金翼》中描写的民俗文化和现在当地现存的民俗文化,找出他们的不同点,并探讨差异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菊与刀》是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创作的名作,《菊与刀》在某种程度影响到美国对日政策,美国战后所采取的对日政策的成功,有力的证明《菊与刀》关于日本民族、文化研究的成功。这部作品首次提出日本的文化是"耻感文化",引发关于"耻感文化"的探讨及对日本民族精神的研究,拓展了民族文化形成根源及影响作用的理论研究。本文在探讨《菊与刀》的基础上,研究了日本"耻感文化"的内涵和社会表现,及对日本民族思维理念、行为模式与道德伦理的影响;并探讨了"耻感文化"对社会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及国民素养形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在小说《蝇王》中描写了一群孩童流落荒岛后,从文明有序的生活逐渐演变为野蛮混乱的自相残杀,运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来探究人性本恶,深刻揭示了人性本恶的主题。小说的主题"蝇王"象征着人类内心的丑恶,揭示出原本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由于害怕莫须有的野兽从而逐渐堕落成野蛮人,而真正的野兽却是人性中潜伏着的兽性,并且兽性最终战胜了人性的可悲现实,引发人们对人类自身种种恶行的深思。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部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章回小说,它通过描写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显赫的封建贵族家庭的生活环境,全面揭露了封建社会及其制度下一系列不可解决的矛盾和正在解体的历史命运。这种不可挽回的败落和衰亡的历史命运不是抽象地,而是很形象地通过贾府并旁及其他几个家族的衰亡历史展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湖南卫视的《变形记》,这档真人秀节目虽然褒贬不一,但节目的主旨让人印象深刻——让城市里的“问题青少年”到农村去生活、去接受正面影响,生活反差之大让人印象深刻。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术语来讲,就是偏远山区的小村庄实际上是一个有治疗意义的小区。作为一位长期关注农民生活及推动农村发展项目的老师,我看到这些画面时自然会感到无限感慨与唏嘘。唏嘘感慨,是因为我们一方面在歌颂农村,但另一方面却在歧视农村。  相似文献   

11.
没想到,在香港看的一场原版《色·戒》,颠覆了我和阿伦的性爱和生活。他看到了女人的情欲;而我,却看到了女人的爱情,并不是经过阴道就能到达女人的心底,它最终的归宿,还是灵魂。  相似文献   

12.
艾利丝·门罗的短篇小说合集《逃离》是其代表作,2004年一经出版就受到了读者的青睐。《逃离》主要是描写加拿大小镇女性的日常生活与生存状态,这其中彰显出了强烈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具体表现在:在父权制二元论思维模式的社会中,女性与自然同处弱势地位;女性由于在经济和情感上依附男性而无法逃离其悲剧的命运;女性对新的精神信仰的追求在传统的宗教制度下最终瓦解。门罗深刻地批判了西方社会的二元论思想,倡导建立男女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13.
在所有的人类学著作和田野调查报告里,有关文化的自我实现和社会变迁的描述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在有关家族的研究中,对家庭的兴衰、变故和复兴等人类学主题的解释常使人充满了遐想。林耀华先生在小说体著作《金翼》中就描写了不安于现状的农民东林和他的姐夫芬洲(一个乡村医生)通过合伙经商出人头地,由莽撞的青年贫苦农民一变而成村落精英的故事。然而,创业难,守业更难,随着生意的扩大和生命周期的展开,盖房、娶妻生子以及财产纠纷等事件一一到来,东林的家族几经变故却一直兴旺,而精明的芬洲的家族后代却逐渐衰落下去。《金翼》虽然是小说体式,其实是作者家族体会式的学术作品。庄孔韶在《金翼家族百年过程的学术研究要义》中指出,书中详尽的描写与一般的文学作品不同,“这些刻意的描写最终归结到宗族、房与家族制度如何运转的人类学主题”。  相似文献   

14.
在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长河中,人类曾一度迷失在崇尚暴力的“森林法则”里,迷失在对“哲学王”的天然期待中。历经了迷茫与困惑、荡涤了硝烟与血腥之后,我们最终选择了法治,法治成为现代公民身份皈依和福祉存附的归宿。  相似文献   

15.
启示录文学有很长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圣经》新约全书中的《启示录》。后来,许多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描绘了环境灾难,启示录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学体裁。1999年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推出了生态寓言小说《玛拉和丹恩历险记》。这部史诗般的小说深受青年读者喜爱,描写了人类遭受毁灭性生态灾难的未来情景,影射了当今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人间失格》发表于1948年,是太宰治生平最后一部作品,也是太宰治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作品,描写主角从青少年到中年,为了逃避现实而不断沉沦,经历自我放逐、酗酒、自杀、用药物麻痹自己,终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苦闷,并借此提出生而为人的最真切的痛苦问题。对《人间失格》的解读角度很多,本文仅通过"耻"与"罪"的角度对小说进行分析,并窥探一下太宰治的文学特色。  相似文献   

17.
陶禹含 《现代妇女》2013,(11):29-30
《女工记》是诗人郑小琼的一本叙事诗集,它描写了一百多位底层女工的生活与命运轨迹,每一首诗都是以叙述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在这些近乎纪实的诗歌中,呈现的是底层女工们的普遍生活和各异的命运,塑造了底层女工个体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更是整个时代的映像。  相似文献   

18.
薇拉·凯瑟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著名女作家。《啊,拓荒者!》是凯瑟描写美国西部边疆小说的第一部,自问世以来,评论界一直对它赞誉有加。有的评论家歌颂作品中体现的拓荒精神,有的着重作品中反映的文化及民族融合问题。另外它更是女性主义评论家宣扬其主张的素材。近年来随着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和西进运动研究的兴起,小说中所反映的女性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也开始受到关注。小说中女主人公被认为具备生态女性意识,与自然融为一体,但事实上女主人公生态女性意识的最终完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而非一开始就存在的。因此本论文以生态女性主义视角重新解读凯瑟的《啊,拓荒者!》,对女主角亚历山德拉与自然,男性和女性的关系进行比较,指出西进运动对其在父权制社会中形成女性意识,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卡尔维诺是一位具有深刻自然意识的小说家,其《帕洛马尔》具有鲜明的生态现象学色彩和意义,即在充分尊重自然的内在规定性和固有价值的基础上,将自然保护在本性之中。这种生态现象的观照方式为自然复魅,有利于从认识论的角度更新人类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20.
荷马史诗中描写生命与死亡的片段是给读者留下最为深刻印象的部分,无数英雄在抗争着命运的同时又成为了命运中的一环,英雄的陨落往往伴随着巨大的荣誉,在天神眼中,人类是多么的渺小,人类的抗争又是多么的可笑。本文将对以荷马史诗为背景的著作《荷马史诗中的生与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