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建军是中国共产党建军的特色的优势。七十年来,人民军队遵循政治建军的正确路线,不断加强军队自身的政治建设,成为一支举世无双、所向无敌的威武之师,钢铁劲旅。回顾中国共产党政治建军的历史过程,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党中央反复强调的“政治工作是革命的军队的生命线”,“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一马克思主义重要原则。一、建立党的各级组织,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军队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军队比任何其他社会组织都更能表现出鲜明的阶级性。无产阶级的军队必须服从无产阶级意志,因此,党对军队…  相似文献   

2.
1929年12月28~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古田会议解决了如何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它所确定的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新型人民军队.这支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渐发展壮大,原因是多方面的.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为军队的成长壮大提供了精神动力;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军队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军队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严明的纪律是军队取得战斗胜利的保障;而政治工作则是人民军队建设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4.
《求是》1990年第二期发表迟浩田写的文章,强调必须深化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认识。他指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历史形成的根本建军原则,有着坚实的马列主义理论依据,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也是现实环境和斗争的迫切需要。他认为,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是党领导军队的根本制度。只有遵循这个根本制度,才能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相似文献   

5.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关乎中国革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历史性抉择,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发动南昌起义.以南昌起义为起点,历经三湾改编和古田会议,一支完全区别于古今中外旧式军队的新型人民军队成立.南昌起义中应运而生的八一精神,源于伟大的建党精神,体现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特质和军队是人民子弟兵的本质特性.建党、建军和建立新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个里程碑,与此相应的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矗立的三大坐标,即以红船精神等为代表的建党精神坐标,以八一精神等为代表的建军精神坐标,以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为代表的建立新中国精神坐标.八一精神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相当一段时期没有认识到军队的重要性.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并率领的上了井冈山的军队,才真正建立起了在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的又是执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改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工农革命军.这是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毛泽东是这支新型人民军队的缔造者.  相似文献   

7.
政治生态学认为,政治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不是孤立的存在,二者处于高度的关联之中,并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生态体系.从政治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分析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的体系,可以看出党内生态系统及其与社会内部环境以及社会外部环境之间的交流互动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有机整体的政治生态体系.党内系统生态主要包含政治涵养体系、能量传输体系、防御体系和净化体系四个部分.中国共产党与社会内部环境的交流互动主要是党与国内的行政体系、民主党派和其他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国共产党与社会外部环境之间的交流互动主要指党与国际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的有机整体的政治生态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创建新的革命军队的过程中,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在军事实践中,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过程,就是实现这一根本原则的过程。革命战争年代,党始终保持对人民军队领导的绝对独立与绝对权威,丰富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根本原则的内涵,在领导革命斗争不断走向胜利的过程中持续实现了这一根本原则。夺取全国政权后,党制定了新的最高军事领导制度,保证了我军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的高度一致,有效推动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根本原则的进一步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中央军委采取诸多措施坚持和完善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随着军委主席负责制的全面贯彻和深入落实,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得以根本实现。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斗争过程中,为创建一支革命军队,艰辛探索,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思想和主张。本文从六个方面对孙中山的建军思想作了评述。最后指出孙中山开创了近代资产阶级建军思想体系,是近代政治建军的奠基者。他所确立的一系列正确的建军思想和原则,为人民军队所继承和发扬,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80年来的革命实践和现代化建设 ,推动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深化对人民军队建设规律的认识。以周恩来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新型人民军队建设进行了探索 ,提出许多闪光的思想 ;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阐述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思想 ,并在抗战时期形成体系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正确把握和处理了若干具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提出军队建设的总目标及方针原则 ,实现了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大转变 ;江泽民继续探索新时期下的军队建设 ,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重大思想 ,将中国共产党的建军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古田会议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初步制定了建党建军原则,解决了包括革命道路、政治、军事和组织原则等问题.古田会议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坚持思想建党、实事求是、党指挥枪、执政为民等.古田会议启示我党要从思想、作风、组织等方面着手,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建设,永葆党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运用和建党学说的重大贡献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执政党建设,巩固执政党地位,发挥执政党领导作用的成功经验和根本法宝,它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根本原则。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作为党总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局的基本路线,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集中体现。一、党的群众路线是党自身建设的根本原则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问题,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党的政治路线的实质,首先要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3.
党内法规作为一种具有法意涵的规则体系,规范性是其重要属性.党内法规的规范性可以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和规范性理论的双重视角展开论述.党内法规是党的政治建设的产物,"党内法规具备规范性"命题的直接来源是毛泽东同志关于党内法规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表达了党内法规"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构建党内有序统一的政治秩序"的原初目的.目前党内法规已经构成了严谨的规范阶层结构,这一规范阶层结构是党内法规具体条款具备效力和强制性的体系支撑.党内法规的规范性还来自于中国共产党自身价值正当性及其对党内法规体系以及具体条款的价值传导,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导向和意识形态取向通过党内法规变迁机制、义务权利机制以及规范性表达式传导至党内法规并获得贯彻实施的保障.趋向学科化的党内法规,需要进一步强化对党内法规规范性的阐释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受俄共政治工作的启发,孙中山决心师法苏俄,加强对三民主义的宣传,以党治国,以党领军,引入红军政工制度,以最终完成国民革命.党代表与政治部制是政工制度的两大组成部分.蒋介石既是苏俄政工制度的考察者,也是关键的引进者.孙中山、廖仲恺去世以后,党内纷争激烈.依据条例,党代表制的严格推行可能影响到部队长的指挥权,而蒋介石在党内缺乏至上的权力,所以对党代表的定位强调其监督作用,不提其指导作用,使党代表在军队中仍处于从属地位,难以达到制度设计所期许的效果.1926年3月的中山舰事件,不仅仅是对汪精卫个人的打击,更是对党代表制度的强力冲击.军人部的设置,实际接管了许多党代表的权限.在各种权力之争中,"以党领军"的建军目标逐步被"以军控党"的现实所替代.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是中国社会政治话语发生转型的重要时期.党的核心革命话语建构是应中国社会现实需求而生,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展开多层次的理解与诠释.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围绕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手段、目标、前途等基本问题,形成了一系列话语认知.此时,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加深了对中国国情的认知,逐步勾勒出新民主主义话语体系的雏形.以概念史为视角深度挖掘建党初期党的核心革命话语建构,探寻党的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语境与时代特征,梳理党的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贡献与不足,可更好地为当前党的政治话语体系建设提供基本经验遵循与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16.
<正>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设的根本原则,是“建军之魂”、“立军之本”.保证这一重要原则在部队建设实际中的贯彻落实,高级干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要求高级干部具有很高的政治素质和很强的党性观念.因此,高级干部必须加强党性修养.  相似文献   

17.
论孙中山师法苏俄模式建军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晚年师法苏俄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师法苏俄模式建军。孙中山建军的理论主要表现在以主义建军 ,建立政治工作制度 ;以党治军 ,建立党代表制度 ;强调武力与国民相结合三个方面。在实践上主要表现在创办黄埔军校培养骨干 ,成立党军 ;按照黄埔党军的模式改造旧军队 ,使之成为革命军的组成部分两个方面。孙中山师法苏俄模式建军的理论与实践 ,在国民党建军史上乃至中国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互联网的应用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互联网对政治社会化、政党文化传承、政党形象塑造等方面影响巨大,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中国的执政党认同也发生了深刻改变:民众的舆论诉求难以得到满足,党的组织体系难以对传播危机进行及时处理,党的政治文化和党的运作方式都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当务之急是正视互联网的挑战,通过顺应互联网时代潮流、坚持党管互联网原则、提升中国共产党软实力等方式塑造互联网时代下的执政党认同.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政治中重文轻武的观念以及军队从属国家的制度建构,在近代逐渐为尚武精神和军阀的私人武装取代。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民心厌战,文治主义呼声高涨,南方以文治政府的政治包装和"党军"的军队建制乃至"国军"的未来期许,最终赢得了对北方的战争。其间致变因素错综复杂,但基本的发展逻辑,却与黑格尔哲学"三段式"即事物呈"正-反-合"的变化轨迹大致吻合。  相似文献   

20.
伦理道德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集中体现,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伦理建设是维护党的社会形象、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增强党长期执政正当性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政党伦理建设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百年历程,构建出合乎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中国实际的政党伦理体系,为百年大党永葆青春活力提供了有力支撑.以赓续共产主义道德为内核,始终确保百年大党伦理建设根本目标不偏移;以实现社会制度的公平正义为原则持续优化制度伦理,不断夯实百年大党伦理建设的制度保障;以塑造伦理认知、深化伦理认同、强化伦理自觉为路径,有效强化百年大党伦理建设的内在支撑.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政党伦理建设的历史经验,也是百年大党能够长期有效执政的根本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