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根据官方、民间和调研数据, 测算出高校债务总体规模, 研究发现:高校从1999年开始举债, 2007年为债务峰值, 随后逐年减少。高校债务总体是一个动态的量, 债务结构复杂, 存在偿债风险。从高校贷款现状、国家政策释放的信息以及国际经验来看, 举债不失为高校发展的一种筹资方式, 适度负债在当前更有利于高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债务加入是一项具有高度实践性的民事法律制度,司法实践中存在大量与此相关的法律问题.债务加入涉及多方主体的利益,由于我国立法中没有对其加以明确的规定,使得司法实践中的适用较为混乱,这是目前司法审判中的一个突出难点.理论和实务上关于债务加入的认定和解释都有争议,应建立债务加入自身的理论体系,既认识到其与免责的债务承担、第三人代为履行、保证等制度在目的上具有相似性,但又在具体的制度内容、要件和效力功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应当承认债务加入是一项相对独立的民事法律制度,在我国<合同法>中应建立债务加入制度或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制度确立债务加入的具体规则,在司法实务中建立相对清晰的裁判规则.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近代中国铁路修筑的资金来源和债务问题,在梳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陇海铁路债务的形成、整理。分析认为:陇海铁路债务是近代中国资本匮乏下的无奈选择,它有效地促进了铁路的延伸,也成为长期无法摆脱的梦魇;其连续性与阶段性并存,内外债并举,逐步形成中外资本联合修筑中国铁路的模式,推动了近代中国铁路债务思想理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地方政府对资金的需求增加,除了中央政府转贷的债务外,地方政府开始举借其他债务,由于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暴露出一些管理问题。一是地方政府举债无节制,缺少制度法规,使政府债务管理比较混乱;二是没有规范的报告和披露制度,脱离了上级政府和同级人大的监督。针对这些问题,从政府债务应纳入财政预算、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建立审批程序、举债收入使用范围和偿还责任等方面提出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和机制建立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目前主权债务寒流侵袭世界经济,特别是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久而不决,西方发达国家在庞大的主权债务泥潭中深陷困境,国家经济复苏乏力,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也普遍在遭受主权债务问题的困扰。对于中国而言,短期内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小,但我们不能仅仅将视线集中于显性主权债务,来自于社会保障欠账、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国有企业亏损、地方政府债务的隐性主权债务风险应该引起我们足够重视。本文主要对中国隐性主权债务风险来源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6.
充足的资金是进行经济建设的基本前提。在财政聚财能力一定的情况下 ,举债就成为各级政府进行经济建设、实现政府既定的经济发展目标的有效的筹资途径。但是 ,债务是依据一定条件借入的带有风险性的有偿使用资金 ,债务的规模不能盲目地扩大 ,否则会出现债务危机 ;各国的实践表明 :债务规模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必须与偿还债务的能力相适应。政府要对债务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科学管理 ,坚持将债务资金用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高、投资回报最快的领域 ,并相应地建立债务管理风险责任制  相似文献   

7.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发生的债务可以划分为夫妻共同债务、夫妻个人债务以及夫妻之间的债务,并且可以根据债务性质的不同,在优先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前提下,分别适用不同的清偿原则。此外,无论何种性质的债务清偿,都不能仅看举债的目的及夫妻一方对债务发生的认可,而要根据债务发生原因及双方是否受益。本着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只要夫妻一方受益于因债务产生的主要利益,就负有偿还该债务的义务。  相似文献   

8.
以2011-2014年的40家文化产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从债务融资水平、债务期限和债务来源3方面分析了债务融资对我国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产业负债比整体较低,且主要以短期负债为主;债务融资水平、短期债务比、长期债务比与我国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绩效呈显著正相关,但是对少数负债比例过高的公司而言,债务融资水平对公司绩效表现出了弱的负作用;从债务的来源角度来看,企业债务中来源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借款占比与企业的绩效呈显著正相关,而商业信用借款占比对其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债务对企业经济活动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债务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因此,需要建立债务市场,实施新型债务管理制度,促进企业经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加大,债务规模激增。基于新常态的背景,建立相关模型,从民生及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及保障性住房建设、就业及社保基金缺口和新型城镇化等四个方面,定量测算各省级政府在2016—2020年的债务规模。然后用债务增长平衡系数和负债率两个指标来衡量各地的债务压力,发现黑龙江、辽宁等地债务增速迅猛,按时偿还到期债务是各地方政府面临的主要困境,而且青海、贵州和甘肃的负债率远超国际警戒线。在以上分析结果基础上得出了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局部加剧等相关结论,并提出加快经济发展、市场化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和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法语境下的并存债务承担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并存债务承担制度在立法及理论研究上的缺憾,文章对该制度进行系统研究。正确理解并存债务承担制度,必须考虑到我国特定的学术与立法背景。文章分析了并存债务承担制度的内涵与外延,并通过对《合同法》第84条的解释论分析,认为并存债务承担并不包含在“部分移转”之中,我国立法并未承认并存债务承担制度,存在立法漏洞。文章突出债务承担合同的中心地位,并以此为基础讨论并存债务承担中履行障碍的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2.
乡村债务是制约当前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如何消减乡村债务,如快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是经济学界正在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乡村过度负债问题提出入手,对乡村债务形成的直接和深层次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对我国目前乡村债务消减的途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并存债务承担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并存债务承担在大多数国家法律中并无专门规定,但是在司法实务中,并存债务承担的现象屡见不鲜。关于并存债务承担应在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中与相关概念加以区分。本文通过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试对并存债务承担的法律性质和构成要件进行明确。  相似文献   

14.
15.
税费改革与乡村债务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债务是制约当前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如何消减乡村债务,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是经济学界正在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税费改革与乡村债务互动关系入手,分析了乡村债务形成的重要原因是我国农村现存税费制度不合理,提出乡村制度消减迫切需要税费改革,税费改革对乡村债务消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偿还养老金隐性债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源自我国的养老保险改革。此问题是否解决,关系到养老保险改革的成败。在研究了如何偿还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的国内外主要观点和理论的基础上,发现在政策设计上还存在一些基础性问题需要解决,学术界的理论研究也尚存在着诸多不足。可以通过“建立一个模型,构筑两个制度,完善三个支柱,实施四个转向”来解决偿还养老金隐性债务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剧增加,部分地方政府偿债压力较大,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其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称、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滞后和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缺陷造成的。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增强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能力;推进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经济社会风险分散化解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监督,确保国家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债务融资对过度投资行为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严重的过度投资现象,债务融资及其构成特征整体上并未对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起到抑制作用.通过进一步按最终控制人性质分组检验发现,债务融资比例与银行借款在国有控股公司不但没起到抑制过度投资行为的作用,反而还恶化了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债务融资比例与银行借款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起到了制约过度投资的作用,商业信用和长短期债务在国有与非国有控股公司中仍没起到制约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科技型企业股权并购中被收购企业的隐形债务常常侵蚀新股东的经济利益,而目前的法律制度在规制股权融资中隐形债务施虐问题上处于失范的状态。由于股权并购人无法利用制度工具保护自己权益,导致很多从经济上本该完成的股权收购事项没有完成。因此,建构公司隐形债务规制制度对于促进股权投资的健康发展,完善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和维护金融市场的良好秩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技型企业股权并购中被收购企业的隐形债务常常侵蚀新股东的经济利益,而目前的法律制度在规制股权融资中隐形债务施虐问题上处于失范的状态.由于股权并购人无法利用制度工具保护自己权益,导致很多从经济上本该完成的股权收购事项没有完成.因此,建构公司隐形债务规制制度对于促进股权投资的健康发展,完善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和维护金融市场的良好秩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