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索恩—雷特尔试图给康德认识论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答案,他提出,商品交换中发生的现实抽象的价值关系才是康德先天观念综合的真正缘起。在商品交换的现实抽象中出现了与纯粹知性发生相同的情形。因为现实抽象中出现的形式同一性不是由交换主体自觉发动的,社会综合的生成恰恰在他们之外。这样,在商品生产社会中,先天观念构架中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校准机制,也就是康德先天观念综合所生成的知性统觉机制,从现实基础上看恰恰是交换中发生作用的相互居有关系的间接结果。正是这种在社会生活发生的"第二自然"——个人之外自发生成的现实抽象构成了康德先天观念综合和思维抽象逻辑统摄的秘密。 相似文献
3.
索恩–雷特尔对于传统认识论的基本诊断就是“意识的内在性”,“黑格尔框架中的康德知识论问题”是一种“镜式本质”的知识论,无法阐释清楚自身综合能力的真实起源,归根结底是虚假的“镜像”,不能走出意识的内在性,索恩–雷特尔提出了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破镜方案,主张商品交换规律的社会综合对于思维抽象的奠基性作用,进而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与“黑格尔框架中的康德知识论问题之间”建立起了批判性的联结,这种联结是索恩–雷特尔独特的学术贡献和学术发现,但也有其自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社会治理体现出人民本位、秩序优先、良性互动、科技应用等特征与诉求。源于西方学术话语的"国家-社会"范式为社会治理提供了观察和研究的参考,但其精英路线、微观叙事、结构分析方法等,对中国故事并不能提供充分的解释力。中国社会治理体制中的党委领导决定了治理的实践品质,它以党建引领为政治宣示与实践展开。党建引领尽管目前尚未实现对"国家-社会"范式的学理替代,但在社会治理的方向、格局、功能,以及技术治理等方面,显示出越来越清晰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5.
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的伟大发现早已深入人心。但唯物史观存在着两个“理论前设”,且受到西方学者的质疑。我们应当调整或者改变唯物史观的叙事方式,创新社会工程哲学,将“实践”范畴具体化、历史化、工程化,把生态学语境和社会工程思想引入唯物史观,把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原则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6.
代利刚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91-101
“鲁宾难题”揭示物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复杂关系,关系到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定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中的核心问题。关于“鲁宾难题”的多次论战使得问题深入到马克思的价值范畴是黑格尔式的精神抽象还是李嘉图主义的社会劳动抽象。引入当代《资本论》的近亚里士多德解读,以马克思文本的词频学、谱系学研究加以辨识,劳动的抽象过程是劳动者“表现”的过程,蕴含着对象化劳动表现或“选择性关注”社会对象化的思想向度,双向对象化在劳动抽象的历史化过程中呈现出内部统一运行于外部对立的复杂关系。具体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是一种矛盾运动中的表现性抽象关系。由此反观视域本身,马克思对“对象化劳动”反思显示着一种对存在的“旁观者”视角,海德格尔式的现象学解读需要被扬弃和超越。 相似文献
7.
由工业化而城市化而现代化 ,是社会学界所普遍认同的一种现代农村社会发展的路子 ,本文以对甘肃省部分地区农村社会发展的几种实践模式之研究为依据 ,对这一社会学界的共识进行了质疑 相似文献
8.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主要方式。但长期以来,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效性难以提升,其影响因素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性质和学生主体自身因素以及客观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东盟自成立以来,在维护地区政治稳定、推动安全合作与经济发展方面扮演着积极与重要的角色。随着东盟地区主义的发展,东盟共同体建设的目标在强化政治安全共同体与经济共同体的同时,向社会与文化共同体的建设发展。在东盟社会与文化极其复杂与多样的环境下,社会文化原则的认同与规范一致是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成功的基础与前提,以人为本、社会福利、社会正义、捍卫人权、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包容与多元文化主义等现代的社会文化观念,成为建设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的基础与重要原则。尤其值得指出,随着中国与东盟地区合作的深入发展,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的规范原则以及实践方式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与借鉴,这对中国全面深化与东盟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都市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兼论南京都市农业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都市农业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以满足都市居民多层次需求,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新型多功能农业。都市农业的大规模实践,主要集中在一些人口众多、国土面积狭小、农业发展受自然资源约束较大的国家或地区,如日本、荷兰、新加坡以及我国的台湾。借鉴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南京都市农业从目标定位、产业特色、功能分区、政府作用以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1.
社会资本是指一种促进生产的社会关系结构,其理论的展开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普特南之前,社会资本一般只是运用在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普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一书的发表则使社会资本全面进入了经济学、政治学乃至法学的视野。普特南用社会学的社会资本概念去分析社团如何缔造人际间的信任和互惠的规范。可见,我国在商会立法时,必须发掘商会自有的社会资本潜力,积极为商会创造出一个充满信任、互惠的法制土壤。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分层理论范式探析——兼论转型中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导致西方社会踏上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发展历程,从而引发社会分层结构发生剧烈变迁,社会学家通过深切观察和思考阶层分化现象,最终形成批判结构主义、建构主义、功能主义三种经典分层理论范式.此项探讨不仅能帮助我们深刻认识社会分层现象,而且能帮助我们正确解读现实中国社会的阶层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中州学刊》2019,(6)
新型城镇化社区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但面临一系列结构性困境,如社区人口结构异质性导致居民诉求复杂化,社区权力结构失衡加剧小区管理困难,社区组织关系结构难以协调造成协同治理能力薄弱等。这些结构性困境使新型城镇化社区治理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弥补基层社会治理短板、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需要从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方式和治理机制等社区治理体系结构方面不断探索符合新型城镇化社区特点与规律的社区治理之路。上海市金山区在新型城镇化社区治理方面的实践探索,为破解新型城镇化社区治理面临的结构性困境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4.
何鑫华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Z1):1-2
社会资本是继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后,20世纪80年代最早由社会学家提出的一个概念,很快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学术热点,被运用到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中,近几年在学校管理的研究中也急剧增多。作为一个新的理论或分析视角,社会资本理论本身也处于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尽管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但还未成为一个完全成熟并形成定论的概念。在这样的状况下引用社会资本理论进行学校管理的研究不免会陷入某些误区,因此正确地把握社会资本的概念,明确社会资本理论对学校组织管理的研究和实践的启示和适用范 相似文献
15.
梁漱溟是一位思考并行动着的新儒者,对人生问题与社会问题的思考激励着他复兴儒家文化的勇气与决心,他援佛入儒并吸纳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思想,以静默静心的形式构建自己的道德修养理论,并将这种儒家思想转换为伦理实践,开展乡村建设,试图实现中西文化之间的沟通融合. 相似文献
16.
实践理性应用于三个层面的“应该”问题。实用层面的“应该”表现为在目标给定中对手段进行合理选择;价值层面的“应该”表现为对人生终极目的的抉择;道德层面的“应该”表现为在调节主体间利益冲突时所依据的道德原则。道德原则的实现以价值性“应该”问题的解决为前提。 相似文献
17.
18.
马克思的实践观认为,自在的自然作为客观存在仅仅是实践观的起点和前提,而自为的自然是在与人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实践中逐渐展现的。自然的存在就是人的实践性的存在,自然的意义在于人的意义,而人的意义在实践中体现,因此自然只有作为人的实践范畴,纳入到人的实践中才具有意义。马克思关于自然的实践观点超越了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机械论述,在一个新的层面上达到了有机统一,为生态哲学提供了一套根本指导方法,离生态主义思想的建立只有一步之遥。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中国学术现代化的潮流中,考古学在国内的应运而生本是大势所趋,但能使它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迅速发展为一门与国际接轨,且无论在规模还是成就上都足以跻身于世界学术之林的现代科学,则不能不首先归功于李济所领导的考古学团队。李济在考古事业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发奋精神,对西方现代科学的追求和对传统学术的包容承继,以及勇于在实践中探索创新的气度,不仅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早期建构路向树立了一支标杆,也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值得尊重的学术遗产。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能否仅被视为一套公理体系——兼论经济理论的基本诉求及其发展转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现代主流经济学盲目地照搬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结果使得理论与现实相距越来越远.并最终抛弃了预测和指导实践的功能而局限于解释这一层次上,甚至蜕变成为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或自洽性的公理体系.但是,经济学本身是一门致用之学,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因而经济学的研究思维不能模仿物理学等自然科学,更不能被视为像几何学那样的一套公理体系.正因如此,经济学要取得实质性发展就面临方法论的转变,在当前中国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