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审美资本主义的审美价值,既是现代社会生产与艺术联动的产物,又是资本将审美要素纳入增殖逻辑的新手段。审美资本主义以商品的展示价值重塑商品逻辑;以审美的无限性与超越性促逼商品流通,赋予商品从物性的满足到关系性的崇拜。以打上审美价值烙印的复制化与程序化的工业定制,迎合大众消遣的艺术消费,本质上是以审美体验感性化、消费审美自然化、消费享乐化为特点的感性活动新异化,是资本以审美消费来驱动增殖的经济逻辑、以审美价值改造生命追求的政治宰制。唯有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穿透审美资本主义审美价值的政治叙事,才能洞悉资本主义形态变化的本质,才能真正使审美价值复归人的感性丰盈、朝向人的现实解放。  相似文献   

2.
以电子游戏为代表的大众文化产品,是晚近能源人文研究关注的重要文本对象之一。通过算法和沉浸式体验,电子游戏革新了传统大众文化产品的信息传播、接收模式,是当代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调节公共关系、意义协商、战略沟通的场所。通过程序修辞的分析框架,对两款以加拿大西部阿尔伯塔省油砂产业为主题的游戏的分析表明,两款游戏传达出了明确的殖民主义、新自由主义的立场。尽管在游戏叙事层面展现出了一定的环保主义倾向,但其程序修辞仍以当代资本主义核心意识形态为内核。嵌入特定意识形态的电子游戏可以通过大众文化的全球商业网络形成全球性传播,为特定的议程服务。中国应重视和加强对电子游戏产业的监管、引导与投入,增强中国电子游戏产业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依托于人工智能、大数据、5G、云等新型数字科技之翼,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迈向了一个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数字资本主义社会。在这一社会中,异化现象仍然存在。具体表现为,数字资本主义社会对消费观念进行了新塑造,算法指令的生成引发消费内容的私人定制化,数据平台的产生促成消费生态的重新架构,数字技术的普及致使消费主义的大肆泛滥,消费趋于盲从;对日常生活进行了全覆盖,其连续性与稳定性逐渐被数字信息的狂轰滥炸打破,呈现碎片化样态;日常生活的惬意与宁静逐渐被数据与算法的推送与订阅打破,显现出平庸化样态;对精神世界进行了新渗透,个体思想日趋浅薄空疏、大众审美日趋媚俗粗鄙、精神世界日趋虚无。厘清西方数字资本主义社会在消费、生活与精神层面产生的异化现象,对于我国今后在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避免异化现象的产生具有重要的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子游戏市场的发展,女性玩家逐渐成为游戏公司不容忽视的消费群体。然而,电子游戏广告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并未随之减少。通过使用带有性别刻板印象广告的问卷与没有性别刻板印象广告的问卷,分别调研消费者对电子游戏性别刻板印象广告的反应。采用描述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及协变量的变异数分析等统计研究方法对调研数据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于没有性别刻板印象的广告反应优于有性别刻板印象的广告。游戏广告创作需与电子游戏发展趋势相匹配,通过减少电子游戏广告中的性别刻板印象来提高消费者的情绪愉悦程度、降低消费者的广告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世界文学从现实主义发展到现代主义,这是文学循着反映现实的认识论方向直线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性所决定的。根据世界文学发展的这一规律,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选择和前途不外乎两种或者坚持文学的认识论方向,走向现代主义;或者放弃现实主义原则,转向主观表现,承接中国古代文学传统,表现自由生命。后一种前途亦有其必然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并不等于社会主义制度与列宁思想的寿终正寝,反倒预示着认识列宁思想新时代的到来。列宁的资本主义观是理解列宁思想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的一个关键。以1914年为界,列宁的资本主义观可划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范式,即前期自由资本主义论或社会民主主义批判视野中的资本主义发展理论和后期帝国主义论或无产阶级革命视野中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理论。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之说固然成为历史,但目前全球化资本主义仍然具有垄断的、帝国主义的特征。国家垄断与跨国垄断仍然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基本结构与现实特征。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的许多重大问题都要从重思列宁资本主义观的历史与逻辑开始。  相似文献   

7.
正义的核心是自由和平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正义的批判是在自由和平等的框架基础上完成的.资本主义正义与以往的社会正义有所不同,它使自由从形式转向实质,并切入现实的平等问题.而对正义的概念“析分”中,可以认定人性、物和制度是其三个组成要素,这三个要素构成了资本主义正义的轮廓.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正义中包括的不自由、不平等因素作了批判,认为自由主义对正义的修正和完善没有从根本上完成实质性正义的建构,进而指出了废除私有制度在实现实质性正义中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列宁的资本主义社会理论把资本主义划分为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他关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之说虽已成为历史,但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仍然是当代世界资本主义的现实特征,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列宁的资本主义社会理论是否过时,要历史地、客观地看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要正确理解当代全球化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和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建设就必须认真研究列宁的资本主义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9.
电子游戏作为一种不同于图书、电影、电视的中介技术,与人的肉体和精神形成了独特联系,其规则机制开辟出一个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现实的临时世界。通过操控设备,人更容易将自身的意识延伸到影像之中,产生同影像的深度连接。在实时的互动序列中,游戏提供的沉浸性、流畅性,其实是对玩家主体体验实现的全局性的设计操控;在游戏世界里的自由,只是被全面控制下的自由感。电子游戏人需要从被全面控制的“第一层的模范玩家”成长为具备元游戏素养的“第二层的模范玩家”。在元游戏的过程中,游戏的世界不再是逃避现实风浪的避风港,而是可以作为促使人精神成长的他者。  相似文献   

10.
产消合一资本主义是当代资本主义数字化存在的样态之一,它以情感诱导、平台规训和数据监视为抓手构建控制模式;通过隐匿剥削意图、打破剥削时空界限和扩大剥削范围实现剥削最大化;推动个体堕入更深层次的“麦当劳化”,使整个社会陷入无序状态。瑞泽尔试图通过祛除“麦当劳化”的束缚和建设合作共享型数字平台,探索一条以认知和实践为核心的超越路径,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其对产消合一资本主义的批判与超越具有不彻底性。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立场与方法,才能正确认识产消合一资本主义的运行机理,为寻求有效的社会反抗路径提供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消费时代的泛文学化倾向及文学批评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社会的文学终结论与其始祖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一样是一种艺术观的本质主义,其运思逻辑依然是西方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传统.消费时代影像化、符码化等泛文学化现象说明文学正以新的面貌转化.面对这种新的文学现象,文学批评的向度就在于揭示商品生活中种种泛文学化现象背后的意识形态背景并对其作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生产固有矛盾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社会发展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替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尽管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并不完全吻合,但当代资本主义的不断改良、修正,以及“第三条道路”的兴起,使得其社会制度中蕴含的社会主义因素日益增多,这无疑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奠定了基础,资本主义终将无法改变被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资本主义法律自由观建构在个人主义哲学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法律自由观建构在马克思劳动哲学基础上。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个人自由主义,就是权利主义,强调每个人平等享有言论、信仰、人身安全特别是个人私有财产所有权等。社会主义法律自由观在强调个人基本人权平等的基础上,强调任何权利的实现都不是抽象的,需要具体的社会条件,政治上的权利平等需要经济平等的支持,社会财富的分配、占有、管理和消费都应该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法律真正应该保护的个人私有财产权必须是劳动所得。社会主义法律自由观超越了资本主义法律自由观,更有利于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课程忽视了实现学生的精神自由这一应有的课程价值取向。儒家课程思想从课程价值、课程知识以及课程实施三个方面体现了其蕴含的精神自由向度。这启示我们应将课程视为学生个体精神生命成长的资源,树立具有生存论意义的课程知识观,注重意境化的课程实施,以此促进学生精神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在现象学美学的理论视阈下来重新审视电子游戏的审美特质,可将游戏描述为文本意义的建构.游戏软件并非静寂、孤立的客观实体而是使用上手的存在,游戏文本所体现的视物如己、视人如己的交互性,以及游戏活动所开启和呈现的审美世界,使人们在游戏活动中实现了主体与主体之间在虚拟空间中的充分对话和和谐交往,从而使游戏活动成为超越现实之自由的生存方式和领悟生存意义的体验活动.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与资本的空间布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马克思的资本逻辑出发,全球化是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展开,这是继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之后出现的跨国资本主义时代,有的学者甚至将之看作是一种新“帝国”的形成。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传统模式提出许多挑战,并开启了传统研究中许多被忽视的领域,特别是全球资本主义运行中资本的空间布展问题,使得空间的生产与规划和资本的权力结构关系日益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不可否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它否定了君权神授、等级授权制、以人治国、世袭制、终身制等封建专制政治制度和传统,并为人类追求更高级的社会政治形态,实现民主政治理想开辟了道路。但必须看到的是,任何政治关系都是一定的阶级关系的体现,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历史进步性,并不能掩盖它的局限性。当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困境主要表现为:一是"民主政治"与"经济自由"变得越发不能兼容;二是钱权交易大行其道,民主政治运作走形变样;三是福利资本主义进退维谷,政治妥协难以实现;四是民主输出与民主制度的野蛮化和军事化。  相似文献   

18.
电子游戏已成为了“数字化时代”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电子游戏的审美研究既是电子游戏艺术形态和游戏产业发展走向成熟的理论所需,也是新媒介审美文化研究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电子游戏的审美研究由于研究路径选择上的偏失,造成了理论困惑与技术主义的“概念先行”的研究困境,使得游戏审美研究既不能回应现实对理论的需求,同时阻碍了新媒介审美研究在深度、广度、视界上的拓展。走出这一困境的根本途径在于,通过对“电子游戏文本”的细读,纳绎出电子游戏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组建原理,建构一个基于电子游戏文本描述的游戏诗学。  相似文献   

19.
破解资本主义“何以可能”的历史机理,并发掘其“必然消亡”的现实依据,是《资本论》的学术任务。马克思以社会化的货币权力为切入点对资本主义发展史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其中,分别以“交换价值”“平均利润”以及“生息资本”形态出现的社会化货币权力,无异于资本主义从“萌芽”到“成熟”及至“转型”的阶段性“标记”。据此,马克思完成了对资本主义从“因何所是”到“确如其是”及至“是其所是”的历史唯物主义演绎。与此同时,社会化的货币权力本身,又蕴含资本主义诞生的“偶然性”、发展的“矛盾性”以及灭亡的“必然性”。于是,马克思又从资本主义“自我建构”的既成事实中提炼出资本主义“自我扬弃”的历史唯物主义素材。这同时引申出《资本论》的实践诉求:与马克思用货币权力的社会化史诠释资本主义“从哪里来”的历史实然性相对应,应在社会性个体的实践史中不断确证资本主义“往何处去”逻辑应然性,从而实现共产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彻底扬弃。  相似文献   

20.
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竞争及其分化特性如何借助空间分裂得以实现和巩固是人们理解马克思在其经典巨著<资本论>中对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空间向度论述的盲点.本文从工业城市内部空间分裂、城乡分裂、全球分裂三个层次的空间分裂详细分析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的空间生产分裂、对抗特性,以揭示工业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空间条件和空间形式,扭转以往人们对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片面的历史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