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卡尔·波佩尔(Karl Popper),这位1902年出生于维也纳的奥地利—英国学者,被西方思想界公认为当代最著名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哲学家兼方法论大师。目前许多国家(包括苏联和东欧)都在对他的学术思想展开讨论。今年十二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筹备委员会也将在北京召开波佩尔科学哲学学术讨论会。波佩尔一生的活动领域极广,他的思想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以下八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在人们心目中,卡尔·波佩尔爵士似乎主要是位科学哲学家,其实他对哲学的贡献涉及诸多领域,从逻辑学、数学哲学、认识论、形而上学及精神哲学直到社会理论、历史哲学、道德哲学及政治哲学。波佩尔哲学鲜明的整体性使我们可以谈论一种波佩尔式的世界观,一个可与经典哲学家的体系相媲美的包罗万象的哲学大厦。只有一个哲学分支未经波佩尔系统探究,这就是美学。  相似文献   

3.
波佩尔对穆勒的人文科学理论进行了一系列批判。其中包括对穆勒所主张的“复杂性”偏见的批判以及对他的“心理主义”和“历史主义”的批判。由于受到如此的批判,穆勒的理论被大大地修正了。但是,我们可以说,波佩尔的批判并非想改变穆勒设定的基本路线,而是在弥补其理论不足的同时,使具有科学性质的社会研究更加完善。在波佩尔看来,作为科学的社会科学,归根结底应采取“工程学社会科学”或者“社会工程学”的形式。波佩尔对穆勒的“复杂性”理论的批判在穆勒看来,社会现象要比自然现象复杂得多。研究对象的这种复杂性是人文科学的特征之一。波佩尔认  相似文献   

4.
冯友兰吸收西方现代哲学的逻辑分析方法改造中国哲学,在谋求传统哲学现代化方面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就哲学方法而言,冯先生至少在以下两点上区别于以逻辑分析见长的维也纳学派、新实在论等西方现代实证主义哲学:一是,他不赞同维也纳学派否认概念的客观意义,把逻辑分析单纯限定在语言逻辑的范围,并由此出发取消形而上学的作法,主张由“辨名”(分析语言概念)而“析理”(认识客观实在),运用逻辑分析方法重建形而上学;二是,他认为逻辑分析并不是唯一有效的哲学方法,主张理智与直觉互补,认为在运用逻辑分析方法讲形而上学的同时,还必须求助于“负的方法”,即直觉方法。一、“讲形上学不能讲”冯友兰说:“真正底形上学的方法有两种:一  相似文献   

5.
许欢 《北京社会科学》2015,(10):111-118
对于快乐论者来说,快乐是至善;但是他们对于什么是作为目的的善有不同看法。在快乐和明智的关系上,居勒尼学派认为对于快乐的选择并非总是通过明智的判断,而伊壁鸠鲁则认为快乐与明智两者不可分离。在快乐和节制的关系上,居勒尼学派否认作为目的的快乐必须受到节制,而伊壁鸠鲁认为作为目的的快乐必须受到节制。尽管居勒尼学派有可能陷入一种享乐的生活,但是伊壁鸠鲁主义不能被看成是一种享乐主义。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的真正思想家”专栏已开设数周,但是,时至今日仍然有人问我怎样选择人物。为什么选择普利戈津、波佩尔、曼斯基,而不选择其他人?进而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以前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些人?事实上,我的选择并非那么随意。我力图依次介绍一些重要的学科和被同学科的人称为大师的人。我采用的标准仍然是英国史学家I.伯林向我提出的、几个星期前曾在《费加罗杂志》上陈述过的标准:把改变人们思维方式的人看作是“真正的思想家”。人们常向我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为  相似文献   

7.
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不是被誉为康德以来最伟大的哲学家,就被蔑视为哲学的破坏者。普林斯顿大学考夫曼教授写道,“每一个伟大的哲学家都给哲学指出新的方向,但唯有维特根斯坦是两次做到了这一点”:作为逻辑学家和作为语言哲学家。美国哲学教授巴特莱第三(William Warren Bartley Ⅲ)在他发表他的维特根斯坦传记(德文版书名《维特根斯坦的一生》)后,引起了维特根斯坦门徒们的公愤。因为巴特莱将他们的老师的形象描写得有“失人的尊严”。因为巴特莱虽认为除了波佩尔之外,维特根斯坦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但也说他“不是一个很有独到见解的思想家”,说维特根斯坦是个同性恋爱者,“他喜欢放荡不羁的几乎无法控制的乱交”。1911年秋天,维特根斯坦认识了罗素  相似文献   

8.
时至今日,哲学历史文献中还普遍存在着一种这样的见解:战后的英国哲学几乎无例外地都是语言哲学派,新实证主义分为两大基本流派,号称“语言哲学派”的就是其中之一,它与维也纳小组的逻辑实证主义的区别在于它特别着重于自然语言的哲学分析。的确,在一定时期内语义分析哲学在大不列颠岛的统治地位几乎是稳如磐石的,其开创者是乔治·摩尔,其次是列·维特根斯坦。但是这个见解只能说是针对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的英国资产阶级哲学而言。无论如何,至少在1959年卡尔·波佩尔已经在其著作《科学研究的逻辑》的英文版前言中对语言哲学化的方法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指责那些日常语言哲学家的以解决永恒的哲学问题自命的狂妄态度。当然,这一类的批评早就有了,但是到六十年代初才广泛开展起  相似文献   

9.
“华沙学派”曾是当代西方哲学中颇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如果说在一般哲学理论上它与“维也纳学派”、“马堡学派”、“牛津学派”等仅仅能平分秋色,那么它在当代分析哲学领域可与维也纳学派“两分天下”,而在逻辑语义学“王国”内可要独占鳌头了。“华沙学派”形成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叶。其前身为原波兰境内利沃夫大学的哲学协会;历经“利沃夫学派”或“特瓦尔多夫  相似文献   

10.
卡尔·波佩尔最近指出,现在需要对目前流行的所谓正统的达尔文主义进化理论进行修正,他的方法是将达尔文主义分为被动的、决定论的和主动的、有目的的两种形式.显然,他所说的被动形式达尔文主义是指目前普遍接受的理论,即随机突变和自然选择必然导致生命较高级形式的进化.他认为,被动形式的达尔文主义是一个被误解了的适应思想,是一直统治着生物学界而现今在社会生物学中得到表述的不完善  相似文献   

11.
过年过劫     
我可以让他陪我过元旦、过情人节、妇女节、圣诞节,但是我却不能让他陪我一起过年,这个对中国人来说,最重要的节日。直到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原来连他的一个家人,都算不上。  相似文献   

12.
汉代封国食邑制度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封国食邑制度的性质问题在史学界曾有过争论。从已发表的文章来看,基本上有两种意见:其一是以谢忠梁先生为代表,他认为汉代的封国食邑制度是“披着国有制外衣的私有土地制度”①;其二是以韩连琪先生为代表,他认为汉代的封国食邑制度本身“并不能单独成为一种土地占有形态”,封君在其封邑内衣食的租税“只是一种优厚宗室大臣的变相的俸禄”。我基本上同意韩先生的看法。但韩先生又认为汉初的诸侯王“得受茅土之封”。“对土地确实存在着占有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西周分封制的再现”②,我认为这一点是值得商榷的。本文试就汉代…  相似文献   

13.
一意识研究,是萨将自出哲学的出发点。其中不难看出胡塞尔现象学的深刻影响。在萨特看来,胡塞尔为意识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法,尤其是他的“意向性“,赋予意识以能动性和创造性。但他不而意胡答尔,又认为在“纯粹意识“中“先验自我”起着决定和支配作用。他认为,意识是清澈透明的,它物不应被嵌入,它不可能被产生、被支配,否则.就会陷入恶无限并终将导致“世界仍然性”的证明。意识无需它物而自己康在.它是完全充实的存在,只为自己所决定、所限制>。萨特也不同意苗卡尔以“我思”作为哲学的出发点。因我思是一种反思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正>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时候,曾受到长尔·李希诺夫斯基公爵的照顾。李希诺夫斯基是当时有名的“艺术保护者”,曾资助过莫扎特。莫扎特去世后,他又极力赞助和庇护贝多芬。他和他的夫人都非常倾慕贝多芬,曾在若干年中每年给贝多芬一大笔钱。贝多芬敬重公爵,对他的照顾是感谢的,但他不愿做顺从的“音乐的奴仆”。有一天晚上,公爵要求贝多芬为当时住在他家里的法国军官演奏。这些军官是当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哲学流派之一爱利亚学派中最著名的代表——巴门尼德,他的全部哲学理论体系都建立在他的“存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其一切哲学问题也都是围绕“存在”而展开的。对于他的“存在论”哲学的性质,长期以来就存在着争论。有人认为是唯心主义,有人认为是唯物主义。在我国,巴门尼德的哲学普遍被认为是唯心主义的,这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6.
一部好书 ,留给人的记忆是久远的。大约在一年前 ,钱津博士送给我一部他的论文集———《理性出击———中国企业改革分析》。读后 ,令人耳目一新。一些感受如鲠在喉 ,不吐不快。  记得恩格斯曾经说过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世界的最高峰 ,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认为理论无用 ,只能被看作是无知。钱津博士是研究理论经常学或者政治经济学的 ,他的观点或许更加侧重于理论层面 ,就像他在研究中国企业改革时所说的那样 :仅仅依靠感性的经验 ,或者说只重实践 ,不研究理论 ,是搞不好企业改革的企业改革的理性分析——评《理性出击——中国企业…  相似文献   

17.
在《音乐、心智和教育》一书中,K.斯旺尼克为英国的音乐教育提出了一种理论。他继承了卡尔·波佩尔的传统,认为“人类和科学的中心活动不过是对各种理论的诋毁和赞誉”。他不仅阐述理论问题,而且亲自谱曲。在书中,他以5章篇幅从理论上探讨了音乐教育实践中的三个难题:音乐课程的结构、文化联系以及对学生水平进展的评价。本书的意义在于,他综合了过去20年来英国音乐教育研究的成果,分析了社会中的音乐与教育中的音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试论周行己     
南宋时期,薛季宣、叶适的永嘉事功学派与朱熹的理学(或称道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而立,成为全国思想界三大学派。推溯其源,永嘉之学与北宋后期周行已有一定关系。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说他是“永嘉学问所从出也”。而近人侯外庐先生《叶适的唯物主义思想及其对哲学遗产的批判》却认为这“未免估计过高,周行己本人在学术上并没有新的创见”。建国以来,除侯先生大作简单的附带提及周行己外,尚未有专文介绍。因此,本文拟就周行己的生平、思想、同永嘉事功学派的关系,以及他在学术上的贡献,试加论述,求教于学术界前辈和同志。一、周行己的生平周行己字恭叔,学者称浮沚先生。北宋后期温州永嘉县人。  相似文献   

19.
我在青年时代,就看到过诗人泰戈尔,他有一双炯炯的深澈的目光,透露出无限的智慧。他的波纹的长发与美丽的须冉,如一古代的圣者,既潇洒又庄严,给我留下永不能忘的印象。一九二二年,我十八岁时到南京美术专门学校去读书,同时也到东南大学去听文学课和  相似文献   

20.
在艾耶尔对哲学的许多富有影响的贡献中,包括了在其哲学发展不同阶段上所作的关于形而上学本质的论述。其早期观点是维也纳学派(更一般地说,是逻辑实证主义)反形而上学观点的明显翻版,而其后期观点,正如他通常强调的那样,在某些决定性方面则受惠于皮尔斯的实用主义和雷姆塞对理论的结构的分析。本文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重新考察艾耶尔后期的形而上学观;二是通过揭示常识、科学和形而上学之间的关系来维护我自己关于形而上学本质的论述,并证明其有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