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两年来,中越边境贸易发展迅猛.1988年越南边民进入广西7个县市贸易点经商互市买卖人数已达75万多人次.比五十年代最高年,还超出25万人.中越成交额据不完全统计1988、1989年每年已近亿元,其中凭祥市则占5000多万元.可是,1990年4月以来,情况有所变化,进入贸易点人数渐少,商品交换日益萧条.为了使今后中越边贸更好地恢复健康发展起来,促进我边贸生产建设大发展,民族经济大繁荣,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一、发展边境贸易,繁荣民族经济  相似文献   

2.
"一廊"和"一圈"框架内广西与越南旅游资源的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业素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作为全国旅游资源丰富的省区之一——广西,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多方努力下,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广西与东盟国家之一的越南毗邻,双方对资源的整合和旅游产品的开发尚显缓慢。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构建和“两廊一圈”深入推进的情况下,广西的旅游业应当抓住机遇,实现“一廊”和“一圈”框架内广西与越南旅游资源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3.
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特别是自2004年每年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的举办,极大地促进了中越两国的文化交流.而文化交流的重要基础则在于语言上的沟通,中国越南语翻译专业、翻译的历史与现状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越两国在相互学习对方语言上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2010年3月19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旅游条例》;并报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10年5月27日批准,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五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专题听取汇报,研究推进贯彻实施《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旅游条例》的具体举措,大力实施“生态文化旅游名县”战略,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培育,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越边民在长期的经济、社会往来中,形成了独特的跨国婚姻模式.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越南女子涌人中国,并呈“一边倒”趋势,给中越边境地区传统的跨国婚姻带来了新的变化与挑战.基于此,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前中越边境地区跨国婚姻模式进行探析,把握其现状和特征,以期为中越边境地区的稳定与和谐发展提供...  相似文献   

6.
越南西北部的莽人杨六金据《莽语概述》载:“莽人现今居住在越南、老挝和中国的领土上。”①越南莽人主要分布在莱州省的新河、孟谍、封土、孟来等四县,有2200人;②中国莽人有575人(1995年底);老挝莽人人数不详。本文拟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越南封土县莽...  相似文献   

7.
京族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京族聚集地具备优良的旅游资源,金滩景区已有10多年的旅游开发历史,但旅游开发一直处于较低的层面上进行。了解中国京族聚集地旅游业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加强其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对发展京族民族经济,增进民族和谐和促进对越南的友好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是湖南旅游资源富集的重要区域之一,也是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湖南省旅游局加大了对全省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工作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做法有:一是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支持,特别是《湖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的“两个核心、三大板块、四条黄金旅游带”格局中,把民族地区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并且还在全省民族地区重点开发了一批古村、古镇、古民居的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9.
从建构论的视角,基于田野调查的实地研究,由"物"及"人"进行逐步剖析,发掘D市越南籍旅游小商品流动商贩与中国游客的互动中"越南"作为"他者"文化丛的建构历程。进而围绕"情景族群性"这一理论视角进行讨论,展现这一建构历程的个体化因素,从而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越边境以及中国边疆治理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中越两国是友好邻邦,广西与越南山水相连。越南区位优越、资源丰富、开放度高,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国家之一。与越南山水相连的广西,是中国南疆一颗璀璨明珠,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产业优势。2008年1月16日,中国政府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从此广西成为中国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前沿,是中国第一个、也是惟一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示范区,是中国与东盟互利共赢合作的又一新平台。  相似文献   

11.
中越边境地区上世纪80年代末两国关系得到改善以来,中国与越南毗邻村屯边民之间缔结的跨国婚姻数量呈快速上升的态势,越来越多的越南妇女嫁入到中国家庭。本文着力探讨中越边境跨国婚姻建立的基础,同时关注这些嫁入中国家庭并生育子女的越南妇女的处境。由于制度等各种条件限制,她们难以有正常的婚姻登记,最终沦为尴尬的无国籍女人,这对中越边境社会的稳定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壮族、越南岱侬族的族群叙事将侬智高这一史实人物神圣化为英雄祖先与始祖神.文章选取中越边境的靖西安德乡和那坡念井村为田野点,通过对在中国壮族与越南岱侬族等族群中活态传承的侬智高信仰,分析地方社会如何将侬智高的历史记忆置放在古骆越族“祖先崇拜”的信仰结构中,并经过族群内部的神话叙事、祭祀仪式到公共性的社会展演等文化实践,重塑了独具地方性的历史真实.侬智高信仰成为壮族与岱侬族等中越跨境民族的族群记忆与家园遗产.  相似文献   

13.
牛志男  林蓓 《中国民族》2007,(11):35-36
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涉足旅游研究开始,张广瑞教授一直活跃在国内的旅游学术界,致力于旅游经济、政策、规划与开发和国际旅游发展政策比较研究。从2001年开始,组织编撰年度《中国旅游发展与预测》(即《中国旅游绿皮书》),为国内外旅游管理部门和学术界所关注。最近,他正筹备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中国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论坛”。该论坛将于11月28日在张家界举办,这也标示着“民族旅游”作为一个特别的论题,正式进入我国旅游研究权威机构的视野与语境之中。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村寨承载着本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通过比较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平安壮族村寨与越南老街省沙坝县CatCat民族村的旅游发展,比较中越民族旅游村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自特点及其原因,以期推动民族传统村寨形成相互借鉴、保护传统、推动民族经济的旅游发展模式,促进中越少数民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村寨承载着本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通过比较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平安壮族村寨与越南老街省沙坝县CatCat民族村的旅游发展,比较中越民族旅游村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自特点及其原因,以期推动民族传统村寨形成相互借鉴、保护传统、推动民族经济的旅游发展模式,促进中越少数民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曾三到边城凭祥市城外的弄尧边贸点,这个离越南同登镇仅4公里的“草皮街”,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成百上千的“中越挑夫”。一条扁担,一套绳索,卷起裤脚,挽着衣袖,或赤脚,或趿一双廉价而结实的塑料拖鞋,男的戴个头盔,女的戴顶草帽。一律晒得满身黝黑,一身淋漓汗水——这便是“草皮街”的“中越挑夫”。凭祥人管“挑夫”叫“九饼”。越南扑克牌第九张牌面插图上,画的都是挑担者,所以“挑夫”被谑称“九饼”。九饼以越南边民居多,中国边民也有一些,九饼中女的不见得比男的少。九饼的悄然兴起是近几年的事。随着中越关系的解冻,与越南接壤的凭祥市边境沿线逐渐恢复双边民间贸易,其中以弄尧最为热闹。开始是一些零星的物资交换,后来很快有大宗商品交换出现。因为弹丸之地的  相似文献   

17.
彭振(1985-),广西桂林人,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兼职律师。研究方向:民族法、法学理论和立法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民委项目1项,参与多项国家社科重大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行政管理》《河北法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先后获得“国家民委优秀调研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广西知识产权实用人才”等荣誉。代表作有:《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立法的定位与完善探析》《共治共享:中越边境有效管控探析》《民族习惯法在乡村善治中的地位和功能》等。  相似文献   

18.
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到十四,地处中越边境的广西龙州县金龙镇就迎来隆重而热闹的侬垌节。据专家考证,龙州侬垌节所表现的农耕文化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参加侬峒节的多为壮族布傣族群。他们是秦汉时期生活在中国南部与越南北部的骆越后裔,居住在中越边界。越方一侧的布傣今为岱族,  相似文献   

19.
从中越边贸看中国边境贸易发展的趋势杨梅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使中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高潮c在全国2.2万公里漫长的边境线上,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国家相继批准黑河等13个边境城镇为沿边开放城市,与沿海开放相呼应,构成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格...  相似文献   

20.
近几十年来,由于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经济的热门,随之而起的是对旅游业的经济性研究。李竹青新著《如何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今年9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该书广泛地吸取了国内外对旅游经济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旅游的不同定义,阐述了旅游业的由来、发展及构成,并针对我国民族地区的特点,采用按省级行政区域的结构形式,把奇异的山川风貌、文物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