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西藏特殊家庭婚姻种种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巴霍芬、麦克伦南以来,由摩尔根创立、马克思、恩格斯完成的人类婚姻家庭史研究的基本理论体系,科学地指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婚姻家庭的不同表现形式有:“群婚制是与曚昧时代相适应的,对偶婚制是与野蛮时代相适应的,以通奸和卖淫为补充的一夫一妻制是与文明时代相适应的”。并进一步证明这是一条一切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普遍遵循的自然规律。恩格斯在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  相似文献   

2.
“文化与人格理论”产生的背景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框架发生过4次变动。第一期是进化论的时代,将“野蛮”和“西欧文明”理解为单线进化的历史发展过程。第二期是历史主义、文化相对主义取代进化论思想的时代。这一时期,伴随着殖民地的扩大,人类学家陆续对亚洲、非洲的“野蛮部族”进行了调查,认识到各个社会都有独自的历史和文化。第三期是在第二期大量积累的民族志资料的基础上,尝试理论概括总结的时期。第四期在1960年以后,泰勒(E·B·Tylor,1832~  相似文献   

3.
人类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从铁矿的熔炼开始,并因文字的发明与它的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转入文明时代”。(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界标之一也是创造文字和使用文字。任何时代、任何民族创造其文字本身就表明该民族人民的觉醒和追求文明的进取精神。在历史上,有文字的民族和无文字的民族虽处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社会里,但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相差甚远,明显地表现出“事实上的不平等”。就语言文化方面而言,无文字民族一直处在该民族聚居区域的极有限的交际范围内,过着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以后,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商品交换的发展扩大,生产力的提高,自发地产生了为众人乐于接受的价值媒介——原始货币,如海贝、布帛等,它没有以物易物的诸多不便。以后,金属钱币的铸造使用,又淘汰了商品货币和自然物货币。它不仅长期在人民日常生产生活和国民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杠杆”作用和“桥梁”作用,更是一个完整独立的国家拥有并行使主权的重要标志。缘于此,清朝中央政府为了强化对西藏的治理,在钱币方面也多番整饰。本文以此为主线进行论述,期正博雅。  相似文献   

5.
原始社会的研究,是民族学自从它在西方得以成立以来的传统研究课题,从而构成民族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只是以往的西方民族学,通常总是把原始社会视为“野蛮社会”或“史前社会”,一方面否认原始社会历史的发展(除进化主义学派之外),并把所谓“野蛮社会”与“文明社会”相对立,使之彼此相互割裂开来;另一方面,则往往忽视对原始社会  相似文献   

6.
(一) 文化和文明一词,在现在世界所有大百科全书中的定义和论述均有所不同。我们认为,文明就其本来的内涵,应是指人类社会进步的状态,与野蛮相对而言。具体地说,就是居住在一定地区范围内、为大家公认的合法当局所统治的人群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组织成正规的政治单位的人是文明人,而他们的有组织的活动和他们的社会模式称为“文明”。而“文化”这个词则更加广泛,指全部社会遗产,包括人类生活中不是与人俱来的所有东西,诸如生产工具、武器、社会机构、思想、宗教、信仰、绘画、音乐和文  相似文献   

7.
东北亚民族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色姜艳芳生活在东北亚的土著民族,共同创造了这一辽阔地区的新石器时代的特色文化。这主要表现在使用工具有亲缘关系。陶器及纹饰的同一性和共同的原始崇拜形象。1石器是原始人类最初使用的工具,其作用是把人类从野蛮时代推进到文明时代。...  相似文献   

8.
土家族吊脚楼的源流、构造及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吊脚楼是鄂、湘、川、黔毗邻地区少数民族普遍使用的一种建筑形式,是人们在大自然的家园里为适应自然环境而建造的生活空间。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文化现象,是随着人类从自然走向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进程中产生的。俄国文豪果戈里把建筑称为“世界的年鉴”,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而它还在说话呢!”土家族吊脚楼民居建筑,犹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站在人类文明的发展高度,面对伊斯兰世界和西方世界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现状与动态,提出了一个广受世人关注的时代主题:怎样理解穆斯林文明?穆斯林文明在当代怎样重建?作者经过长期的思考和研究,从伊斯兰的世界观、伊斯兰认识论和伊斯兰教法、伊斯兰的政治、社会结构、经济、科学技术、环境等七个方面,对穆斯林文明的重建进行了独到的阐释和论述.作者深刻而敏锐地指出:"穆斯林文明是一个历史的、连续的统一体;它已经存在于过去,并存在于现在,也必将存在于未来.迈向未来的每一步都要求我们对于伊斯兰世界观有更进一步的新的阐释;迈向未来的每一步都祈求能产生使穆斯林与飞速发展的时代保持同步的富有生机的创制(igitihad).穆斯林文明是兴,是衰,是停滞不前,取决于穆斯林社会对于伊斯兰的阐释,只有重建穆斯林文明,才能迎接新的挑战."作者的阐述,对于我们认识穆斯林文明的时代性重大课题具有积极的学术文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美、英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时空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略地勾勒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美、英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时空变迁,即从开始只研究非洲族群、太平洋岛屿和澳大利亚土著、美洲印第安人等的所谓“原始”、“野蛮”、“无文字”、“无国家”的简单社会,到后来研究亚、非、拉的复杂传统文明社会,再到后来又进而研究欧美工业社会;从只研究现代的“过去时”,到研究现代的“现代时”。文章指出这一研究的时空变迁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是作为社会能动主体的美、英社会文化人类学者在面对世界形势的变化,对包括自身学科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及其理论不断进行反思,进而加以革新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七月革命前,埃及的公民社会经历了初步萌芽时期、殖民主义时期和自由发展时期等三个阶段.七月革命后,埃及公民社会发展又遭遇了纳赛尔总统、萨达特总统和穆巴拉克总统三届政府不同的压制和管理.即便如此,埃及公民社会的发展仍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作为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弥补,有助于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时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加速了本国的政治民主化,社会世俗化和经济现代化;一定程度上,一些以公民社会为形态的伊斯兰极端分子的活动也导致恐怖活动有所上升,使国家安全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关于氏族制与原始时代其他社会结构的相互关系问题,首先是与公社和家庭的相互关系问题,是原始社会史上争论最大的一个问题。有两种基本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氏族组织是普遍的,是人类发展一定阶段上必然产生的一种现象;另一种观点认为,氏族不是普遍的,它只为人类的某些群体所特有,而且这些群体不一定处于同一发展阶段。先是摩尔根,而后是恩格斯发展了第一个观点。恩格斯写道:“氏族在蒙昧时代中级阶段发生,在高级阶段继续发展起来,就我们所有的资料来判断,到了野蛮时代低级阶段,它  相似文献   

13.
慈善是一种公共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慈善是指个人和社会群体自愿地对社会或者受益人进行无偿救助的行为.自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来,这一道德现象就已经存在.然而,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甚至不同的民族国家里,慈善的性质、内容、范围、动机、目标等等是有所不同的,人们对慈善的理解也存在着某种差别.显然,当代社会的人们不再将慈善视为"恻隐之心"的自然表露,不再认为是"善有善报"的宗教心理所使然,不再被理解为对贫穷者的临时的、偶尔的、直接的、消极的施舍,而将其理解为个人或者社会群体的公共责任.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自从人类社会出现,就必然有它的发展、变化,直至消亡。这是客观规律,无法抗拒。人类社会由它错综复杂的内部结构和多种多样的外部形态所组成。家庭婚姻属于人类社会结构中的一部分,也就有它自身的发展、变化。譬如:由群婚而血缘家族,而亚血族群婚,而对偶婚,而一夫一妻制。恩格斯说:“群婚是跟蒙昧时代相适应的,对偶婚是跟野蛮时代相适应的,以破坏夫妻贞操与卖淫为补充的一夫一妻制是跟  相似文献   

15.
图腾崇拜     
一、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图腾崇拜毫无疑问,澳大利亚土著人曾是典型的图腾民族。如果采用摩尔根-恩格斯的分期法,可以认为,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在19世纪还处在野蛮时代中级阶段,或处在由野蛮时代的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的状态。澳大利亚的部落游猎民过着氏族公社生活,其中大多数还是原始的母系氏族;另一些氏族已过渡到以父系计算亲属,不过,其原始公社制度丝毫未变。在  相似文献   

16.
“和而不同”与文明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平 《回族研究》2002,(4):31-33
从本质而言,人类社会是一个“和而不同”的社会。当今世界存有许多种文明,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一面、不同的一面。然而,在不同的文明之间,其实还有许多共同、共通之处。文明之间的“不同”,其实无非是“大同小异”,至多是“大同大异”罢了,前提却依然有很多的“相同”。除此之外,不同文明之间还必定有许多关联之处、互相借鉴之处,所以文明的“求同存异”与人类的“和平共处”便有了基础。 严格地讲,真正的文明本来不会发生冲突。因此,从根本上说文明之间是可以对话、并存和融合的,而文明之间的冲突必定是细枝末节之事。 20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教授提出的“文明冲突论”非常引人瞩目,并引起广泛的论争。亨廷顿教授指出:“文明间的冲突是根本性的;文明冲突的最根本因素是宗教因素和与宗教联系的种族因素;冷战后的今天,文明的冲突就将发生在不同文明之间的断层上。”他过分看重现象,过分强调不同文明之间冲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理论有自身特色。其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经过了一个从野蛮愚昧走向文明进步的过程。当代美国对具体民族问题实行不同的优惠政策,主要由民族工作机构调整着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匈奴、乌孙、月氏、丁零、突厥、回鹘、吐谷浑等古代民族和后来的蒙古、藏、哈萨克、柯尔克孜等现代民族,都是以天然草原为基地,以经营草原畜牧业为主。这些游牧民族,虽然经营草原畜牧业的历史悠久,但是始终以满足自己(生产者个人及其家属或部落成员等)需要为生产目的,而以向市场出售畜产品为生产目的的商品畜牧业却极不发达。何以使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即使是对于主要原因,也众说不一。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谈认识。 一、畜牧业具有发展商品经济的天然优势 古老的畜牧业,是最早促成商品交换关系产生和发展的产业。自野蛮时代的中级阶段起,人们开始将猎获的某些动物加以驯养。随着驯养的动物品种、数量的增多和经营规模的扩大,便产生了畜牧业。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商品交换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畜牧业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过程中第一个独立出来的产业。因为饲养羊、牛、马、驼等家畜需要—定面积的草场,所以那些水草丰富、适于放牧的地区就出现了专门从事畜牧业的部落,于是,从事畜牧业的原始游牧部落便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这就是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9.
包茂宏 《世界民族》2003,7(1):21-30
文章认为 ,文明的融合是以互相需要为基础的 ,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具有时代特点 ,而且是双向的 ;以殖民主义形式表现出来的西方工业文明企图取代非洲传统文明是徒劳的 ,外来文明的“落地生根”取决于其在当地文明中是否有接榫点 ;在全球化时代 ,非洲摆脱“边缘化”的唯一出路在于以非洲传统文明为基础创造新文明  相似文献   

20.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耕文明的社稷国家,以农为本一直是国家政治的根本。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变革,传统的“三农”必将面临“新三农化”的转变和转型。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做到守正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使命。文章从农民新社民化、农村新城邑化和农业新产业化三个方面试析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