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全球化"的实质是文化霸权主义,全球化的过程就是某种文化和意识形态扩张的过程,故全球化又召唤着地域化和多元化。艺术设计是文化及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在全球化中,设计代表着民族文化的声音,它维护着民族文化在全球化中的独立地位。其次,民族设计文化不是固定不变的传统图案和纹样,它是在时代发展中不断生发、创造的,永远处于未完成状态。在现代社会,由于技术的全球化,设计的国际性是不可避免的,全球化中的民族设计文化的竞争主要是技术的竞争。因此,中国的设计必须保持高度的民族意识和全球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2.
地方性知识是格尔茨人类学思想的核心概念。在其卓越的民族志实践中,格尔茨从地方性知识的独特视角出发,以深描的民族志方法,对地方意义世界中的艺术现象和艺术行为进行了极富深度的考察和描述。这些艺术和审美研究的经典范例,正可以为全球化背景之下的本土美学建构提供极富价值的启发。本土美学的建构,将从根本上改变当前世界美学和美学史书写中西方美学一统天下的极端不合理格局。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给我们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震撼,我们在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去应对其对本土文化的影响和破坏。我们的文化人肩负着一方面弘扬本土文化,一方面与外来文化对话的重任,我们要积极去消解、解构和重构外来强势文化,以便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文化都在"全球化"语境中有意伸张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全球化"进程中的"本土化"反映了文化演变的内在要求。地方艺术通常是发生在一个较大的区域范围之内的具有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意义的艺术形态;本土艺术通常是发生在一个较小的区域范围之内的以人类的本真情感为表现对象的艺术形态。在全球化时代,本土艺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土艺术的当代功能作用表现为:1.文化磨合作用;2.文化矫正作用;3.文化创新作用;4.文化产业增值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匡汉坚决主张本土化——但不是保守的而是开放的 ,是将他者包容进来 ,在异与变的碰撞中把本土一些相对稳定的、具有历史连续性的观念重新解读 ,以形成当代表述形式并对全球化产生的“反冲击”。孟繁华认为传统的批评方法、基本概念、关键词语已被渐次废除 ,代之而起的是他者的概念群 ,构成了当代文艺学发展的两难处境 ,但经过整合与重建 ,必有新成果涌现出来。金惠敏认为“回到主体”的对话 ,其意义仅在于使对话在预设的原始主体的前提上成为可能 ,而绝不是说在对话中虽身经百战而毫发未损的自我确认。“如果全球化是一种进攻型的帝国主义 ,那么在狭隘民族主义意识中徘徊的则是防御型的帝国主义”。李王君平认为 ,“本土化”不如“本土性”确切 ,因为前者试图“化”一切而显出霸气而后者只是提醒别忘记本土特点因而显得平和一些。“全球化背景”对中国文学理论本土性问题意味着既要从Universal(世界的、普遍的 )角度 ,也要从Manifold(多样的 )或Varied -dimension(多维的 )角度 ,将中国文论的异质性问题考虑进去。王钦峰尝试从后现代主义角度解构“本土” ,认为“本土化”的号召力是以民族文化的过去为基础的 ,其情感成份多而理性成分少 ,它可能把国家或民族推到固步自封的老路上去。林衡勋认为 ,现当  相似文献   

6.
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种种挑战和机遇,应从小康社会文化的本质、特点、战略地位以及面临的挑战出发来探究小康社会文化建设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背景。全球化的基础是经济全球化 ,它将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们的社会生活等层面产生影响。文化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不断整合的系统。文化整合 ,是指一种文化内部从最简单的文化特质到极复杂的各个文化层面按一定秩序相互结合并在功能上相互关联的过程。文化整合方式的特点 :第一 ,对创新文化成分的选择 ;第二 ,对外来文化成分的修正 ;第三 ,对自身文化系统中某些不适用成分的扬弃和改造。在当前 ,我们应该用“三个代表”的要求来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积极进行文化整合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 ,其影响和冲击是全方位的。文化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个方面 ,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中的一种客观趋势。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发展中国家 ,如何应对全球化对于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冲击 ,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个性 ,有效地开展文化建设是涉及我国民族文化发展战略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时代文化转型表现出两种趋势:一是文化的非领土扩张化,二是文化的本土重建。非领土扩张化指在地理的和社会的领土面前,文化的"自然"关系丧失。西方文化的非领土扩张是现代社会一种不可抗拒的趋势。重建本土是对全球化的一种回应,它通过文化本土化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变迁,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具现代社会的品质和精神。用文化自觉来重建本土,是人类各种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转型中获得新生的精神洗礼和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过程 ,一方面引起了文化的摩擦与冲突 ,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民族文化的内核价值观仍是稳定的 ,民族文化在相互的交流中发展和更新。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中 ,重要的是要求同存异 ,使价值观的民族性与全球性得到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文化发展的自因是指文化发展首先渊源于文化主体自身的生活实践和传统的文化积淀。文化主体自身的生活实践必然地反映到人们头脑中来,形成观念形态的文化,是文化发展自因的第一个根据;文化主体对自己生活的亲和力和天然情感进而形成的文化理性是文化发展自因的第二个根据。全球化加快发展会引发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但是,植根于主体生活实践和深厚文化积淀的传统民族文化,是不会枯竭和中断的。那种认为外来文化会遏阻和淹没本土文化的担心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关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化时代 ,文化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中国始终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文化扩张和文化渗透的压力 ,始终面临着维护自身文化安全的艰巨任务。应对挑战 ,我们应该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 ,树立多元化的发展观 ;坚持文化发展的自觉性和独立性 ,增强文化安全意识 ,维护文化主权 ;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 ;进一步规范、完善中外文化产业交流机制 ;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先进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全球化必然引起文化冲突,这对我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文化的全球化并非全球文化的一体化,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同质化主要体现在文化的表层,而作为文化内核的价值观念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是多元并存、共同发展的,多样化是保持世界生态文化的基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理解全球化提供了方法论依据,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积极应对外来文化挑战,是当前思想文化领域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进行先进文化建设,这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先进文化建设需遵循十大方法论原则:要确立科学的核心和灵魂,要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要制定可行的发展战略,要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要体现民族特点和民族精神,要具有宽广胸怀和世界眼光,要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要致力发展文化产业,要营造优良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时代,经济全球化促使文化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我国民族文化安全面临着严峻的威胁。因此,我们必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兼容世界其他民族先进文化,同时坚决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捍卫国家文化主权。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追求历经曲折。一方面表现为以西方为榜样的倾向,另一方面,出于对文化民族性的维护而抵御西方。激进与保守的对立和斗争贯穿于中国文化现代性诉求的全过程。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必须正确处理一与多的关系,既要放眼全球,与普世价值保持一致,又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迷失自性,与传统完全脱节。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追求应该在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方面作出表率。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对教育的冲击是深刻的,经典文化教育是应对挑战的必需选择之一。如何认识经典文化,如何估量它的价值,如何让它在学校教育乃至整个国民教育中发挥作用,成为值得重新审视与探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和而不同作为一种发展当代设计的美学的、文化的策略,深深地存在于中国当代设计之中,用和而不同的理念构建当代设计,势必有利于中国当代设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代艺术设计自身具有的文化特质和丰富的实用艺术内涵 ,使其在开发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积淀丰厚地区特色突出的人文社会及本土文化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 ,艺术设计与西部本土文化融合对艺术创新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