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袁三标 《天府新论》2010,(2):110-114
当今世界,伴随着西方强势文化和社会思潮的全球性扩张与飙兴所形成的多元文化冲突与较量态势,挤迫着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滑向“边缘化”和“弱势化”。面对挑战,秉持合法性与包容性原则,转换思维视角,提炼核心价值理念,优化教化整合功能,提升国际话语能力,是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理性权威建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政党制度权威的建构与重塑作为对政党制度的一种完善和发展,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是完善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契机。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权威的系统建构与重塑,应从多层面推进。首先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入手,构筑起强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撑;培育与现代民主相适应的政治文化,转变传统政治观念;中国共产党的权威作为中国政党制度权威的主导,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效遏制腐败,确保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地位;在客观认识与正确定位各民主党派的作用及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究其本质来说,建构与重塑我国政党制度权威就是对我国政党制度的完善。无疑,强化我国政党制度的理论建设,进一步完善多党合作制度是建构与重塑我国政党制度权威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论和谐社会建构与主流意识形态样式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多元文化冲突和多元精神图景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诸多挑战和机遇.我们必须在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的前提下,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要求,围绕和谐社会建构打造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坚实平台,并注重主流意识形态的样式转型,进一步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性,以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多元文化激荡的局面,主要表现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汇,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的矛盾。多元文化激荡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目标定位、主导方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多元文化场域下,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需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继承与发展、尊重差异与包容多样、批判性与建设性、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这是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理性权威建构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论司法权威     
司法权威是司法权运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 ,它是一种法理型权威。司法权威一方面源于法律对司法机关赋予的权利和司法权运作的合法性、合理性 ,另一方面取决于公民具有较高的法律素养。司法权威与法律权威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现实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我国司法权的权威并没有完全树立 ,要树立司法权威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6.
政党权威:基本走向及其现实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认为,权威不仅有政治属性,而且有社会属性。同时,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指出了国家权力最终回归社会的历史必然性。政党权威是一种以社会权威为终极取向的政治权威形态。政党权威必须构建于法治的基础之上,应属于一种法理型权威。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现代化产生的各种社会利益整合的需求、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的压力、社会自治和社会权威的形成都需要执政党政党权威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的存在及其内部秩序的实现是离不开权威的,在多民族国家中,国家的稳定和秩序的实现更离不开政治制度权威和中央政府权威的主导.国家权威的汲取能力关系着公平的民族利益分配,同时国家权威作为政治秩序的提供者和民族纠纷的仲裁者,也为多民族国家的民族群体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和依靠感.多民族国家的实质是多元共存与政治一体,是一体与多元的统一,因此国家权威还必须坚持适度原则.  相似文献   

8.
民主权威化与权威民主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与权威的关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个需要探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发展民主与维护权威在理论上应该是一致的 ,但由于种种原因 ,在实践上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方法就是走民主权威化和权威民主化的道路。在全社会形成科学的民主观和权威观以及民主必须权威化和权威必须民主化的共识 ,把握好民主权威化和权威民主化进程的节奏 ,花大力气培养全体公民发展民主与维护权威的心理和习惯 ,就成为我国民主权威化和权威民主化道路越走越宽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权威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学礼 《理论界》2009,(4):25-27
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关系的权威来说,迄今为止人们对此还十分地关注。早在130多年前,恩格斯就已经非常出色地研究了这个问题,其《论权鲻一文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权威理论体系框架的基本建成,并为后人对权威理论做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需要人们进一步探索《论权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稳定和秩序,而稳定和秩序需要具有高度合法性的权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执政党和政府在发展经济、意识形态控制和法制建设方面的进步和成功,极大地巩固了现有权威的合法性和地位,但此三方面进步对于权威主体的合法性并不具有根本性作用。只有建立和巩固以道德认同和服从为基础的柔性权威,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现有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基础,从而保证国家在稳定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颖 《兰州学刊》2009,(12):217-221,187
权威与权威机制在近代家族联号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从权威与权力、权威合法性来源、借势权威以及权威机制在企业中的作用等几方面解释近代家族联号企业特征以及联号内部各成员间的关系。尤其是权威机制在家族联号企业内部中的资金使用、依靠内部金融程度以及人事安排等方面,既是家族联号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同时因其存在的局限性为家族联号企业走向分散经营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2.
徐莎 《学术探索》2009,(1):121-124
从古希腊一直到现当代作者观伊始之前,都属于古典作者观时期。柏拉图率先把作者看作是“神的代言人”;而亚里士多德则将其看成“自主的诗人”;到了17,18世纪理性主义时期,作者被看作是理性的演绎者,在布瓦罗的基础上,康德进一步给予这个理性主体以“创造性”的天才秉性;到了浪漫主义时期,这个万能的权威走到了顶点,成了一个孤芳自赏的吟诵者。至此,古典作者观已经完全陷入了悖论,作者既是权威,又超越了自我,成为了一个非我,这种悖论意味着古典作者观终于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刻,当然,这也说明该是现当代作者观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了。但不论怎么说,古典作者观中的作者始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权威,始终闪烁着神圣的光芒。  相似文献   

13.
论司法权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权威是衡量法律权威的一个重要标志。司法权威首先来自法律的确认。但仅凭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司法权威更重要的是司法本身必须具备“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司法权威在我国表现得严重不足,而要想确立起中国司法的权威就必须进行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14.
政治权威与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有高度的政治权威才能保障社会的长久稳定和高速发展。历史经验证明,尤其在“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公共权威,包括国家政权、法律和政策,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这是有效动员物质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加速现代化进程的保障。审视现实,当代中国一方面政治发展前景光明,但另一方面也存在危机,主要是权力的泛化使政治权威削弱,危及国家的稳定和展。要真正维护政治权威,根本出路是要对权力实现有效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霍布斯政治哲学的基本图示是:个人在善恶、道德问题上的分歧,导致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自然状态;对暴力横死的恐惧唤醒人类的理性,人类因而发现自然法的教诲,在其指引下走出自然状态.人们一旦建立国家,将自身置于主权者的统治之下,就有服从主权者意志、遵守法律的义务,因之丧失在自然状态下的自由,获致和平共存与国法保护下的臣民自由.霍布斯政治哲学中的个人主义和现代国家理念,奠定了自由主义传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李海新 《江汉论坛》2005,3(12):42-44
本文分别从权力的来源、权力的价值取向、权力的行使和监督等三个方面来对各种权力观加以比较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是最先进、最富有时代性的权力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  相似文献   

17.
教师权威代表一种师生间的社会关系,是学校教育权威的集中体现。从社会学视角分析,教师权威现状,可以看到,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家长群的时代特点、社会舆论的误导、学校环境的难作为、市场经济的表征等因素导致了教师权威的消解与异化。因此,必须寻求对话型师生关系下的教师权威,以解决当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刘震云的小说创作一直关注着日常生活的权力化与权力的生活化及其背景下的的人的生存问题。在这种关注的过程中,通过对生活的权力化与权力的生活化的形象描述,刘震云在冷静客观的叙述中成功地实现了对日常生活权力化的批判和拆解。  相似文献   

19.
社会权威结构与知识权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结构理论出发,重新审视传统的社会权威结构——暴力权威和资本权威,认为信息社会必须依靠知识权威,完善知识权威结构。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要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而程序保障对于维护宪法权威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程序视角分析,我们应当严格规定修宪程序,以维护宪法的稳定性;应当细化宪法实施中的各种程序规范,以推动公民行使国家权力,充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加强对行政权的程序控制;完善宪法监督程序,特别是违宪审查程序,使违宪行为受到制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