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图从存在主义的一些观点出发 ,探讨托马斯·哈代的小说《无名的裘德》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并对这一现实主义作品中出现存在主义因素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以此来解读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2.
叙事模式的突破与超越 ——论苏童长篇小说《河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童长篇小说《河岸》以一条河流为切入点,讲述了“文革”时期河上与岸上各类人物的生存状态。与其前期创作的先锋小说相比,苏童有意把历史对人的摧残和挤压呈现到读者面前,直接揭示历史对人物成长的影响;在其它作品中反复出现的那条河流,在这部小说中也构成了其潜在性象征;作品中少年成长的处事方式被注入了更多的理性因素;同时,作者把历史融入了人物的生活,给河流和人性注入了新的元素,人物命运得到了成功的救赎。《河岸》是苏童对其原来小说叙事模式的一次成功突破和超越。  相似文献   

3.
《画魂———潘玉良传》是石楠的第一部传记文学,奠定了一些基本特征,其后石楠的创作在文本内容、写作方法和艺术特征上都延续体现了这些范式。这部作品及以后的诸多创作,使石楠成为别具一格的传记作家。石楠是一个优秀的传记作家,但其作品也有一些束缚的东西,比如类我化人物的选择,小说式的细节,对人物的美化等。  相似文献   

4.
《人生》发表以来,人们对它的评价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这是由作品的淳厚丰富所决定的。小说作者路遥曾经说过:“避免人物的简单和主题的浅露,正是我在这部小说中尽力追求的,我自己也很难确切说出这部作品的全部意思来。”《人生》为读者展观了一幅较为深远、丰富的生活图画,在这幅图画中作者真实地塑造了有较高审美价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丧钟为谁而鸣》是美国著名小说大师海明威以西班牙内战为故事背景的一部战争题材的小说,同时也是海明威中期作品中最具有思想性的代表小说之一;主要研究了《丧钟为谁而鸣》这部小说中两名主要人物所呈现出的英雄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6.
<达罗卫夫人>是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在这部小说中,人物的意识流动、汇合不仅成为作品的表现主体,而且还改变了作品的结构.该作品偏重于心理时间的结构方式十分精巧,作者还成功地采用了内心独自、蒙太奇和自由联想等意识流技巧表现人物心理.  相似文献   

7.
夏目漱石著名的小说《心》中的人物名称几乎没有出现固有名词,而都是以普通名词的形式出现的。小说的重要人物有四人,分别是:我、先生、友人K、太太。作者在前三部曲作品的主人公都是以固有名词的形式出现的,为何偏偏《心》这部作品中隐匿姓名,这是作者无意为之,还是有意所作?这和作品的主题以及书名"心"之间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阅读张爱铃的长篇小说<半生缘>,我们几乎可以忽略小说的背景,而将它当做一部当代作品来看.因为作家恪守了小说中最基本的恒定不变的规则,这让她成为不过时的小说家;她在作品中展示的是超越国界和时间的人类的情感世界,因而她的作品又是一部人类的情爱史.从对这部小说的构思、人物、内心描写以及叙述视角等这些小说元素的考察,我们将会找到这部作品魅力长久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阿拉比》描述了一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少年朦胧的情感故事。这部小说通过环境描写展示了人物的心理冲突,环境描写与人物内心相互映衬,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深化了小说"宗教虚妄"的主题;采用象征与隐喻手法,再现了人物的内在冲突,由此揭示出作品高超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0.
在苏童小说《米》中,一种独特而鲜明的"狂欢化品质"成为了这部作品与众不同的地方。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不仅在故事情节的设置上富有"狂欢化"色彩,而且在人物塑造以及叙述语言与策略上也同样具有鲜明的狂欢化特色。  相似文献   

11.
霍桑,19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小说家,是美国最早重视心理描写的作家。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红字》中,霍桑对人物心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并且获得巨大成功。人物心理描写是这部小说的重要特色,同时也是这部小说所以能蜚声文坛、行之久远的一个主要原因。霍桑开创了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场景描写是小说中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马丁·伊登》中的场景描写,能够使读者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进一步深入理解这部作品。本文通过细节分析来解读小说中的场景描写对人物刻画、情节展开和主题展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汤亭亭的代表作《引路人孙行者》奠定了她在美国后现代作家中的地位。在这部作品中,作家运用后现代元小说的叙事技巧来对小说中的一些经典人物进行戏仿,以此和读者一起思考华裔美国文学与西方经典之间的关系,重构美国华裔文学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在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赎罪》中,重复的运用是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体现了人物回溯过去的本能,展现了作为相似性中的阐释作用,突显了作为差异性中的建构功能。对小说中重复及其意义的讨论,既是对重复这一技巧本身的探索,也是对小说《赎罪》丰富内涵的一次研究。  相似文献   

15.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文学史上艺术技巧最娴熟的作品之一。小说中象征主义的运用深刻揭示了人物的命运和主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作品成功的将季节气候作为载体来表达作者态度和情感是这部小说的亮点,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之一,也被认为是作者最成功、最受欢迎的作品。简·奥斯丁在其小说创作中着力描绘了她那个时代的中产阶级妇女的爱情和婚姻。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选择了既简单又复杂的故事,简单是因为小说只涉及了一个主题——爱情与婚姻;复杂是因为小说围绕着这个简单的主题刻画了许多性格迥异的人物,向读者展现了丰富的人类情感。本文旨在在赏析《傲慢与偏见》作品的同时,结合简·奥斯丁的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其个人生活经历来分析简·奥斯丁所持有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17.
《欢乐之家》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斯.华顿的成名作,其中所表现出的自然主义与同时代的作家有很大的不同。华顿的注意力主要在行为规范和信仰方面,她对社会环境决定论的处理是非常独特的。通过对小说中人物角色的分析,对这部作品进行一番解读为我们进一步分析和阐释华顿的这部作品提供了一个有效而又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黑暗的心脏》被很多评论家认为是约瑟夫·康拉德最深刻有力的作品 ,它的思想和创作方法影响了后来一些英美现代派作家。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受到众多文学评论家的推崇 ,和它独具特色的叙事方式是分不开的。康拉德舍弃了传统叙事作品中使用最广泛的第三人称 ,而完全遵循了第一人称限制性叙述手法 ,亲切、自然、客观。歧义和讽刺手法的成功运用也是这部小说的另一特色。同时康拉德还运用了二元对称结构来表达主题思想 ,赋予小说震撼人心的感染力。这里通过分析这部小说中所运用的叙事方法来挖掘其中的叙述艺术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9.
《呼啸山庄》自出版一个多世纪以后才被认可为传世名作。其晦涩难懂和浓烈情感引起了后世批评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文章结合弗洛伊德的在自我、本我、超我方面的意识理论原理和小说中对于人物的讽喻式书写,通过剖析这部作品中出现的未被深入研究的心理因素,来呈现这位维多利亚时期作家在其作品中三位截然不同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寓意,凸显作家对现实的不妥协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20.
一威廉·麦克皮斯·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曾写过一些讽刺性的中篇和长篇小说,也创作过诗歌和特写。但是使他赢得文学家声誉的作品却是他在四十年代创作的长篇社会小说《名利场》(Vanity Fair)。他的这部杰作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实质:唯势是趋、唯利是图、尔诈我虞、贪婪愚昧,概括起来,就是一个“私”字。当时英国已成了强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