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沉默”是一种常见的传播现象,也是一种积极的传播手段。从传播媒介的角度来说,它是一种非语言符号,存在形式和意义结合的不确定性。在传播过程中,沉默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它的语用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交流过程中的停顿和间歇行为;表现社会文化特征的话语真空行为;传达心理语言过程中的间歇行为。此外,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沉默”在这一过程的各个要素中的存在样态和表现形式都存在巨大的中西差异,这些差异可以归结为中西思维方式及语言观的不同。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可以加深人们对沉默的理解,有效地提高人们的跨文化传播的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传播中,通常仅仅以传播的主体和媒介形态将传播划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国际传播等。而换一种视角,从传播的行为取向和施力程度不同又可将文化传播分为强势传播与柔性传播,这是一种新的传播向度。强势传播则具有传播取向的扩张性、传播方式的直接性、传播行为的主动性、传播意图的明指性等特征;柔性传播具有方法的含蓄性、内容的曲指性、行为的内敛性、目标的暗指性等特征。强势传播和柔性传播各有优长:强势传播可析出"有的放矢"、"反客为主"、"多管齐下"、"与时俱进"等途径;柔性传播可分为"抛砖引玉"、"他山之石"、"绵里藏针"、"求同存异"等策略。  相似文献   

3.
政府传播机理初探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政府传播是政府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信息传播。政府传播既是一种传播行为 ,也是一种管理行为 ,传播行为是管理行为的延伸 ,是管理行为落到实处的必要步骤。这种传播的特点在于 :传播主体的权威性 ;传播主体对核心信息源的独占性 ;媒体与权威信息源“取与予”的关系格局 ;受众对其所传大部分信息的无选择接受性。政府传播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 ,非常时期尤其如此。我国“非典”时期的报道 ,美国两次海湾战争期间的报道 ,都是以政府为主体的传播。由于政府传播突破了 (大众传播 )效果的有限性 ,可以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形成普遍的注意 ,并形成相对统一的舆论、相对统一的意志、相对统一的行为 ,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传播者适时、适当发言就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谣言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它还以易传播、传播速度快、矛盾性和跨学科性等特点构成类似于新历史主义的文化诗学,谣言诗学将口头流传的传说、逸事与现在的社会现象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社会性文本,通过谣言本身与现实对话。在中西方已有的众多对谣言的界定中,都过分注重于谣言这一消息是否具有确切的来源。落脚点都在“来源处”。其实恰恰相反,谣言不是在其来源处产生的,而在于其传播的过程。因此,谣青的界定应着眼于其传播本身,事实上,谣言不管其来源准确与否,都会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异,只有发生了变异的消息才是谣言,这就是“传播的偏向”,可以说,谣言是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转移或偏向的消息。这“转移”或“偏向”是由谣言听传者完成的,它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属性。  相似文献   

5.
模因是一种文化信息单位,语言是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载体. 一种模因要被人们普遍地模仿,必须具有实用性、合理性、时尚性和权威性等特性或其中的一种.然而,复制和传播语言模因是客观社会现象的主观反映,是一种主动行为,除了必须具有其本身的特性外,它的成功复制和传播更多地受人的心理因素的支配.文章拟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社会心理对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影响,以求对语言模因现象的本质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为我们的外语教学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跨学科视角下的民俗艺术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性”与“传承性”是民俗艺术的内在属性.民俗艺术作为一种象征符号,它在外部表现为具体的民俗艺术形态(能指),在内部蕴藏着民俗文化信息(所指),民俗艺术传播的过程,实质上是其符号意义在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间的流通和共享.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实物传播是民俗艺术传播所采用的主要传播方式,其分别对应民俗艺术的口承类、表演类、造型类三大艺术类型.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个综合的动态体系,在本质上是跨越语言层面的跨文化传播行为。作为特殊的传播行为———旅游景点的翻译常常因文本传达出的“拟态环境”而受到很大的影响。译者除了需要在语言形态上异化文本,更需考虑受传者的反映,进行恰当地变形、增删或扭曲,从而激发游客产生预期的“拟态环境”,产生预期的传播效果。译者更应了解,中英旅游翻译也是一种复杂的、有目的的对外宣传行为。本文在外宣传播的视域下论述了中英旅游翻译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语言价值是语言国际传播的内在动力,环境因素是语言国际传播的外在动力。语言价值可分为个人层面的价值和国家层面的价值。影响语言国际传播的环境因素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科技因素及语言政策、语言意识、国际环境等。语言国际传播的动力机制是内外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呈现出复杂网络性及非线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人内传播是社会个体自身的内部信息交换行为,是相对封闭的个体系统内的心灵感知外部信息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个人的私有感觉。这种私有感觉,按照笛卡尔身心的二元观,没有别人能够洞察,只有我自己才能够体验,可以通过私人指称给它一个名称,这就是所谓的"私人语言"。由于人内传播所呈现的不共享性、不具有现实的理解性等特征,有学者质疑人类传播系统是否有一个私人语言的空间,这个问题的焦点就是人内传播是否是一个社会传播过程。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反对私人语言的论证给了我们一个明确而又有洞见的回答:私人语言是不存在的,人内传播是个人独白过程,是具有双向互动可能的社会传播行为。  相似文献   

10.
传播场是传播模式研究史上最具现代性的内容之一。以自然场的观点观照传播过程,以口语这一主要的和基本的传播媒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传播场在基本方面具有传播主体的两极性、传播主体在传播实践中所受到的多维制约力、制约力具有方向性和可变性、传播主体与媒介具有同质特征以及主体和媒介具有可观察的个性和共性的二象性等与自然场基本同构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泰国的汉语传播表现出一种全方位、多层级,不囿一域、不拘一格的特点,并广泛地触及到各个社会生活层面.究其原因,在于汉语对于传播对象具有重要的传播价值、拥有良好的文化语境、获得了突出语言传播力的保障,表现出自上而下、顶层设计与底层推动合力并进的特点,使泰国的汉语传播超越了一般的语言现象,而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实质上形成了一种国家行为和社会价值认同度较高而导致的全面的社会化实践活动.这些因素使汉语在泰国发展为极具优势的地域性语言和领域性语言,同时具有了典型的时代人文特征.依循全球性语言的一般本质、形成条件和必然规律,我们有理由构想汉语成为全球性语言的可能性,并能从汉语在泰国快速传播的实践成果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论手机出版物的传播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出版是以手机多媒体技术为基础,通过手机进行阅读的一种新型的出版形态。本文从传播层面入手,深入考察了手机出版的传播形态特点。作为一种产品的数字化、流通的网络化、交易的电子化等特性的出版形态,手机出版具有传播介质非物质化、传播语言多样化、传播形式互动化以及传播模式小众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信息传播对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性质演化、影响广泛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信息传播的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传言”阶段——群体意识唤醒时期、“流言”阶段——群体意识形成时期、“谣言”阶段——群体应激行为时期等,其作用机理为媒介传播、群体关注、政府介入等相互推进与相互协作.同时,基于系统的整体性、非线性和自组织性,提出预警、干预和评价等三种突发事件中信息传播的有效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从教育传播学理论出发,提出行为语言在教育传播中的意义,并结合英语教育传播过程,展现了行为语言在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汉语传播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语言扩散行为,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更具有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意义。本文立足于现实,分析了汉语传播的意义,探讨了汉语传播的途经。  相似文献   

16.
“诗与远方”之所以成为人们的渴望,是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诗性是“人”突破有限,向往无限的一种超越性本能,诗意是人的诗性生命体验到的意义、价值和梦想。意象是诗意的载体,意象传播的实质是诗性传播。意象中包含的意境具有“合乎自然”“邻于理想”两个重要维度,在原则和目标上把握了传播的起点、结构和导向,有效控制了传播意图,更利...  相似文献   

17.
论语言的跨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语言在国际间能有持久广泛的跨文化传播 ,是该语言的输出力和影响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根本上说 ,则是取决于语言输出方在国际上的综合国力及其影响力。语言的跨文化传播是人类社会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必然产物 ,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进程中出现的又一全球问题。在这一历史过程中 ,语言间的相互影响与竞争 ,文化上的彼此碰撞与磨擦 ,民族情结与经济理性的痛苦抉择在所难免。与此同时 ,及早确认世界通用语言 ,努力减少语言在国际交往中的成本 ,为语言的最终统一创造条件 ,必将成为全世界的又一个新的共同发展目标。尽管我们距离这个目标还相当遥远 ,但必须从现在开始 ,做出切实安排和努力  相似文献   

18.
广告的功能从告知走向说服,从说服走向诱导进而产生行为,这是广告传播策略的历史性发展。本文将从广告传播过程的四个基本构成要素入手,分析在广告主体、广告媒介、广告内容以及广告客体这四个环节中体现出来的广告的说服功能,并通过“可信度效果”研究、“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一致性理论、认知论等相关传播学实验研究以及理论依据进行论证,探讨广告中的说服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图书馆领导形象的有效传播能够“推销”领导者的理念,解释领导者的行为,促进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增进馆员的职业信心。在简述高校图书馆领导形象的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对内传播的内涵与意义,从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直接传播与间接传播等两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图书馆领导形象有效对内传播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区域文化传播是文化传播的边缘性研究课题,也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对区域文化传播的研究是传播研究从宏大叙事转向更富信息量的小型叙事,从对传统的“主流——中心”研究走向天地更为广阔的“边缘”研究。以经济学的核心竞争力理论切入区域文化传播领域,可以全新解读其特性、形成过程与建构方式。区域传播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独特性、集合性、延展性、归属性和动态性等特征,这些决定性特征是区域文化通过对内集合及对外整合各种资源优势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的。通过核心竞争力的整合对接实现区域文化的有效传播也是一个长期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