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柯蓝 《中外书摘》2007,(3):18-20
一九三七年十月,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犯中国。那时,我才十七岁,不过我已是长沙市青年学生运动中的一个小小的头目,我成立了一个中学生的戍地文艺社,有六七十个全市的中学男女同学参加,我还领导了一次长沙市中学生的火炬游行。当时,我的思想进步,对旧社会的各种不平等、各种腐败十分痛恨,所以我接受了我父亲唐贻承的思想教育,并和他一样同情共产党,支持共产党。虽然我很小,父亲也只我一个男孩,却竞让我孤身一个人千里迢迢奔赴延安。  相似文献   

2.
征稿启事     
《当代老年》2014,(12):7-7
一、“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征文1、征文内容。(1)“不能忘却的记忆”栏目:通过回忆亲身经历,反映中国人民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进行的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2)“我知道的抗战故事”栏目:或通过缅怀父辈经历,反映那段抗击日本侵略历史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或回顾爱国民主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与共产党合作的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3.
童年的回忆     
我叫赵存仁,1929年出生在河北迁西的一个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时期,我在村里担任儿童团长,主要任务是站岗、放哨、送信,以及侦察敌情等。我们全家老小都痛恨日本鬼子,积极参加抗日,至今回忆起来,往事历历在目。在我们村,住过许多八路军。我记得,李运昌司令员就来我家住过5次,他身  相似文献   

4.
李瑛 《老年世界》2013,(22):13-14
我出生在1933年的吉林省,当时3000万东北同胞正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挣扎,亡国奴的滋味我是体味过的。从我记事时起,最大的梦想和希望就是:父母亲每天出门做工能够平安活着回家,家人不要受冻挨饿而死,我的眼前不要再看到鲜血淋漓的刺刀,耳边不再听到“八格牙路”的刺耳喊叫!直到1947年,共产党来了!吉林解放了!东北人民解放了!人民当家做主人了!我们一家人终于能吃饱肚子、穿暖和了,  相似文献   

5.
一只小木匣     
苏日图 《老年世界》2008,(11):17-18
我出生在辽宁省,成长在内蒙古。1942年,我考入伪满洲国兴安军官学校少年科,接受了当时担任连长、后来领导我们起义的王海山等进步老师的革命思想教育。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前夕,我参加了兴安军官学校革命师生在乌兰浩特发动的“八·一一”葛根庙武装起义,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如今,我已是八十一岁的耄耋老翁。在我这一生的两万九千多个日日夜夜里,既有坎坷的经历,也有幸福的时刻,在这里,我只想写一段与一个小木匣有关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葛刚出生于1907年,现住在河南省西峡县城关镇,有一子一女,两个孙子,家庭幸福和睦。1927年,刚刚20岁的葛刚被国民党抓壮丁到98军当苦役,后升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务。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具有民族正义感的葛刚以民族兴亡为重,积极联合他的同军盟友,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相似文献   

7.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而蒋介石反动派却不抗日,实行攘外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给人民大众带来了无穷的灾难。那几年,我年幼的弟弟、参加革命的父亲和哥哥都在反围剿的战乱里相继离世。先后失去了3位亲人,愁苦的母亲只得带着我一路讨饭到信阳南关,靠讨饭捡莱度日。为生活所追,母亲经人介绍与湖北省孝昌县杨家湾铜匠杨昌国结婚成家,暂时结束了四处漂泊的生活,我也有机会上了工人子弟小学。  相似文献   

8.
难忘的岁月     
我的少年时代,大部分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硝烟中度过的。当时日本飞机对后方的空袭轰炸是对老百姓生命的最大威胁。在我的家乡柳州市,小学几乎全部停课,商店也都关门了,每天一大早,家家户户扶老携幼,往山上的岩洞去躲避。记得有一次我们躲在近郊的菜地里,先听到敌机的机关枪  相似文献   

9.
黄健 《女性天地》2010,(8):44-45
虽然我已不再有那个年代了,岁月的沧桑早已毫不留情地将皱纹深深地刻在了脸上,但是“六一”儿童节却是一个充满美好回忆的日子,它给我带来了童真,使我重拾童年的回忆。  相似文献   

10.
王颖 《现代交际》2011,(12):125-126
在反日斗争中长春的文化教育界爱国知识分子,也同其他阶层爱国民众一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进行了强烈的反抗与无情揭露。  相似文献   

11.
采访薄一波同志是我多年来的愿望。去年 ,我因撰写反映薄老早年革命活动的电视文献记录片《雄师劲旅》的剧本 ,有幸在中南海采访了这位92岁高龄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众所周知 ,抗日战争初期 ,有一支英雄的部队在山西太原举起了战旗 ,它就是“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薄一波同志领导这支队伍 ,英勇顽强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开创山西太原抗日根据地 ,建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功勋。我们的话题就从此开始。回忆那段艰难而光荣的历史 ,薄老饱含深情向记者娓娓道来 :“抗日战争前夕 ,我接受党的指示 ,到山西同阎锡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成立了群众性…  相似文献   

12.
记忆中.父亲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个模糊的影子,很小的时候,因为他的出轨让妈妈一怒之下弃我们而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厌倦了男人间那种纷至沓来如淳萍般的感情。我除了痛恨这一切,却无力改变什么。但骨子里.我是那么渴望得到一份真挚的情感让自己小憩。  相似文献   

13.
仁山 《老年世界》2014,(6):42-42
2月18日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操纵下,部分蒙古封建王公在郑家屯举行“东部内蒙古各旗代表会议”,发表了“满蒙独立宣言”,作出了所谓《蒙古自治行政区域的划定》决议。  相似文献   

14.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了巩固殖民统治,增强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势力,实现对中国领土的永久占领,日本文人在军部的授意下,表现出积极配合的姿态,开始诱惑、煽动日本国民远征中国大陆,移居中国东北,开拓日本在"满洲国"的疆土,使中国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和中国战场的物资供给基地。  相似文献   

15.
青苔 《老人天地》2014,(3):18-20
2012年9月,一部大型长篇电视连续剧《青海花儿》热映荧屏,剧中展示的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激昂青春,勾起了一代核武人的集体回忆。而这部电视剧原著《禁地青春》的作者,就是本文的主人公魏世杰。  相似文献   

16.
侯德云 《金色年华》2008,(10):41-41
回忆是从我戴上红领巾的那个瞬间开始的。那是一个令人澈动的时刻、在我短暂而平凡的人生履历中,那一时刻肯定蕴含了某种不平凡的意义,诱导我一次又一次以回忆的方式顽强地来到它的身边。  相似文献   

17.
日本小说家石川达三在小说《活着的士兵》中塑造战场上奇葩教师仓田这一形象。仓田本是日本乡镇中的小学教师,他参加了罪恶深重的战争,在战场上把自己从一个教书育人的高尚者演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战争狂魔,他的心路历程是异常扭曲的,他的形象也是令人异常痛恨的。  相似文献   

18.
吴秋颖 《现代交际》2011,(12):71-72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通过制定新闻法规、严控报纸、电台、出版等手段,控制中国东北的新闻出版业,达到为其侵华做好粉饰宣传和控制人们思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段略带伤感的回忆。但很有趣。我的家乡在离城市不远的地方。小学毕业那年,我13岁,还没有见过城市。那时没有电视,也没有图片,不知道城市是什么样子。对城市的认识,是从一个比我年纪还小的小叔子那里听说的。他在汉口当了短暂一年的学徒。我总爱问他,汉口是什么样子。关于马路、人行  相似文献   

20.
在那抗战的年代里黄昕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也是我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当年,日本军国主义为了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对中国人民进行疯狂的屠杀和掠夺,残酷的迫害和蹂躏,给中国人民带来深沉的苦难。但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