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循环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参考经济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立法体例和法制内容的同时,应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法制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建立协调、健全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确立合理的循环经济规划制度、清洁生产制度、环境资源核算法律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基本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不够,公众参与意识和责任感薄弱,对循环经济的理念认知还不够深刻,监管机制缺位等。企业只有转变经营观念,建立技术支撑体系,创新环境管理体系,加快建立发展循环经济政策体系,加强立法,建立促进循环经济的规范保障体系,才能加快和完善我国循环经济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张燕 《阴山学刊》2008,21(2):80-84
循环经济是一种与资源环境相和谐的经济运行模式。作为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大户,发展循环经济是钢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从我国钢铁企业自身特点来看,虽然具有发展循环经济的巨大优势和潜力,但同时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问题和困境。政府作为、企业生产、公众参与是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在实践层面上的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英美等发达国家在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分析研究了我国公众参与机制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提出了发达国家城市发展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众网络参与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众网络参与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有着自身的政治发展逻辑,公众参与的"网络依赖症"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反映出现实中我国公民参与公共事务和公共政策过程的缺位.尽管公众网络参与是我国目前最具有影响力的一种参与形式,但它并没有消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与规范性之间的冲突.因此,加快互联网立法步伐,明确政府在公众网络参与中的组织引导职责,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是解决冲突的可能出路.  相似文献   

6.
李覆野 《理论界》2014,(6):160-162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直接影响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随着我国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媒介环境的改变,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本文详细阐述了新媒体环境下,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的重要现实意义,对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众参与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改善我国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探索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的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8.
再生资源产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产业,受到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体可概括为:政府主导、立法推动、技术先行、体系保障、权责明确、公众参与。国外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是:建立适合国情的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模式。由政府主导并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合理的经济政策等来推动,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处理技术的研发与成果推广,建立规范化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明确各方责任并让公众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9.
虽然我国已经开始重视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同时出台若干相关法律以及配套政策,以鼓励公众参与到生态文明中,但是,我国的公众参与在生态实践中并没有得到蓬勃发展。通过对公众参与生态文明的问卷调查发现,仍然存在公众参与热情不高、参与群体的不广泛、参与形式单一及参与高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公众参与生态文明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公共管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共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公众参与是公共管理效能提升的关键环节。明确公众参与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寻求公众参与程度不断提高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公共管理整体发展速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公众参与机制的建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彩梅 《理论界》2006,(4):49-51
公众参与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公众参与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存在公众参与渠道少、公众参与的组织性质单一、参与制度不够完善、公民参与意识较薄弱等问题,对此,应从观念的层面、技术的层面及制度的层面构建我国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众已经能够通过社会公示、听证、信访、诉讼等制度化途径参与到科技决策过程当中,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参与有效性仍存在不足.为此,必须建立科学的公众参与制度保障体系;培养公众参与意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参与能力;提供多样化的公众参与渠道,降低公众参与成本;探索建立政府、专家与公众良性互动的科技决策模式;促进公众参与组织化发展,提升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个体与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13.
刘奇中 《学术界》2013,(8):101-113,310
没有技术上的可行性,循环经济就没有经济上的可行性,技术创新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外部性、系统性等特征,立足我国循环经济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要加快构建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必须从核心体系和保障体系两个方面着力。核心体系包括主体系统、调控系统、服务系统、客体系统等;保障体系包括管理创新系统、资金融通系统、人才支撑系统和公众参与系统。  相似文献   

14.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加拿大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较早,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更为完善,特别是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是加拿大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重中之重.联邦政府非常重视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意见及作用,在《加拿大环境评价法》中,公众参与的机会分布在其拟定项目的各个阶段,有些关键性的程序将公众参与的过程及其参与结果作为义务性的规定或前置程序,比如环境信息公开,就是拟定项目开始的必要前提;其完整的公众参与时间,可以保障公众在任何时刻都能了解和监督拟定项目的任何会影响周边环境的行为.可以说这部《加拿大环境评价法》处处体现着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文章旨在通过分析加拿大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的公众参与,以及对比我国与加拿大该制度的不同,为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评价制度有所启示,希望我国在修改《环境影响评价法》时能够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圆明园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估中的公众参与形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明园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估中的公众参与是我国环评中的首次公众参与,其参与的形式包括网上调查、现场调查、媒体宣传、公告、听证会、信息联系等多种形式。各种形式在这次环评和行政决策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亟待改进的地方。《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出台使得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公众参与不断扩大,作用越发明显。  相似文献   

16.
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适度的政治参与对于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尤为重要。以信任、互惠规范和关系网络等形式存在的社会资本能够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感,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的社会规范秩序以及公众参与网络,这就要求我们重视社会资本在政治参与中的作用,培育社会资本,加强政府与公众的信任与合作;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培育公民政治参与的载体——第三部门,从而形成政治参与中的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的科学发展之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方法,对循环经济的动态发展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上推动循环经济的实践经验,分析了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法规完善、市场机制运营、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建立、实践领域扩大、全社会共同参与等方面,提出了中国循环经济的科学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公众参与是行政决策程序的重要环节,是保障行政决策科学性、民主性的前提。目前,中央层面有关行政决策程序的立法缺失,更无具体的公众参与相关规则。地方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中虽对公众参与进行了些许规定,但总体上重视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中的公众参与,忽视日常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且立法内容较为原则和雷同。各地出台的行政决策程序立法虽然也规定了公众参与机制,但存在公众行政决策启动权缺失、公众参与方式有限、听证制度回馈机制建立不足、决策后评估阶段公众参与规则匮乏等问题。为了推进我国行政决策法治化进程,我们应认真梳理总结地方公众参与立法中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3,(11):185-188
在现代社会管理体制下,公众不仅是社会建设的主体,也是社会管理体系的基础,将公众参与引入社会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扩大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的、积极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通过完善公众参与制度、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保障公众知情权利、培育公民参与意识、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健全激励约束体系等方法,不断创新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刘画洁 《理论界》2012,(6):47-50
公众参与是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应对社会风险的重要手段,但在我国一直未能发挥应有作用。这其中固然有体制、制度和机制的原因,公众参与意识的缺位也不容忽视。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剖析我国公众缺乏参与意识的深层、内在原因,并尝试以法律手段培育公众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