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代表国家以土地所有权人的身份,以收取土地出让金的形式来分配国家的稀有资源———土地。而物业税是国家对房地产拥有者的财产通过征税来再分配。用分期征收的物业税取代一次性收取的土地出让金既缺乏理论依据,也缺乏实践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土地出让金是否应纳入物业税征收范围之法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对房地产税收体系进行改革的讨论十分热烈,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的房地产税收存在着流通环节税种较多、税负较重,而在房地产保有环节税种较少、税负较轻的弊病.在此情况下,开征房地产保有阶段的物业税己经提上了中央工作的议事日程.有些人认为,物业税应将土地出让金也包括在内,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房价.但是,由于土地出让金是土地价格的体现,这与国家的税收是有区别的.因此,不宜将土地出让金纳入物业税征收范围.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运用从抽象到具体的科学方法,揭示了土地、地租的经济性质和经济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和理解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基础上,探究我国土地出让金的性质,并对其进行量化分析,进而提出建立土地保证金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构造两人社会模型,研究土地出让金与经济增长之关系发现:土地出让金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低于预算内支出或预算外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运用1999—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分析,证实了上述结论。因此,将土地出让金纳入预算内支出管理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土地出让金规模巨大,划归预算内管理后,为进行有效宏观调控,中央财政势必要求同地方财政共享此项公共资金——替代土地出让金的物业税;地方财力的削减将迫使地方寻找新财源,以实现其财政收支平衡。长此以往,整个社会的税费负担将持续增加。因此,寻求一种税费退出机制,将宏观税负水平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比例上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土地出让金作为国家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具有马克思地租理论阐释的地租性质,但从制度经济学和公共产品的税收价格观出发它也具有税收性质,土地出让金兼具租税的属性及其现有征管使用模式的弊端导致“土地财政”风险使其去租改税成为必然,其去租改税需要与现行房地产税改革合并进行,并在结构性减税框架下科学设计新的房地产税收体系,必将产生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完善地方税种、调节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协调省辖区内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和促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等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6.
土地出让金改革的建议中,一些观点是要将土地出让金统一或部分收至中央财政,出于现实障碍也不将其纳入物业税。本文立足公共财政的视角,认为土地出让金作为公共收入,为地方政府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财力支持,虽然存在收支隐秘、分配不公、管理混乱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现行财政体制的非平等性、财政分权制度的非兼容性、基层财政体制的非正义性所导致。消除这些原因、改革土地出让金,标本兼治的路径:一是要配合财政扁平化改革,土地出让金依旧归宿地方财政;二是要克服技术性、制度性难题,提高财产税替代土地出让金的可行性;三是要明确土地出让金的公共支出方向,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宗旨。  相似文献   

7.
我国土地出让金规范化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出让金管理是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由于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不对等等原因,我国的土地出让金管理较为混乱,并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加强土地出让金收入管理,使之进一步规范化的根本路径在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科学制定城市用地规划,严格土地审批制度;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细化资金使用方向。  相似文献   

8.
我国土地出让金: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我国土地出让金出现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土地产权不完善、财政体制不健全以及缺乏有效的土地出让金管理制度。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努力:首先要对农村土地进行股份制改造,明确集体土地中农民的所有者身份,强化农民集体对所属土地的所有权,提高农民集体在农地征用中的谈判地位;其次要尽快开征保有环节房产税,缓解基层政府财政压力;最后要加强土地出让金管理,提高出让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关于开征物业税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业税是许多国家调节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很多问题,可以借鉴别国经验,结合本国实际,建立统一规范的物业税.总的来说,开征物业税是利大于弊的,我国应适时开征物业税.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少,划拨土地大量入市不可避免,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制度逐渐成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法律议题。国家对划拨土地的管制,经历了从禁止非法转让到依法转让的过程。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的交易结构包含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两种合同关系。批准转让的政府与受让人签订出让合同,受让人补缴土地出让金,皆系对转让合同的履行,但是否缴纳土地出让金不影响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效力。未经批准之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效力存在无效、有效和未生效三种可能样态。行政主管机关的审批不宜与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效力绑定。未经批准之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不宜再被认定为无效。土地增值易引发转让人撕毁合同的道德风险,认定合同未生效不利于对受让人合同履行可得利益的保护。合同有效与合同履行应相区分,认定合同有效系最佳选择,能兼顾管制与自治,平衡当事人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1.
土地出让金收益分配是当前中国的焦点问题。在土地出让金的分配上,我国农民付出最多得到最少,所得份额难以保障自身权益,这就是备受关注的土地出让金收益分配的横向不公问题,形成最现实的分配正义悖论。所以,很有必要分析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借鉴其公平机会、最大最小规则、应得、利益补偿等理念,在土地出让金收益的分配起点、分配过程、分配终点分别践行公平机会原则、应得原则、利益补偿原则,才有可能保障公平正义地分配土地出让金收益。  相似文献   

12.
叶锋 《源流》2011,(2):14-15
出让金总额达2.7万亿元,同比增幅达70.4%。国土资源部负责人1月7日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披露的数据,揭示出2010年国内土地市场的一场"盛宴"。对此,有三个问题值得探究:土地出让金缘何能在"最严调控年"里创下新高?巨额的"卖  相似文献   

13.
在对西周时期分封制度进行了概括性描述的基础上 ,对分封制度的生成机理以及这一制度下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相互分离的制度特征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土地税制框架涵括了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房产税、契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诸多税种,但诸多税种之间的协调性不够,各税种内部的设计也不够科学。同时,中国以土地为媒介的收费纷繁复杂,制度极不规范。针对土地税费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土地税费法律制度,中国应从税制结构、征税范围、计税依据、税率结构以及征收管理等方面加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土地理论与土地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土地理论包括土地所有权理论和地租理论。在这一理论中 ,马克思揭示了土地所有权制度和排他性 ,实现了土地资本化 ,提高了稀缺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 ,地租的存在是与土地所有权制度分不开的。我们用马克思的土地理论来指导和处理我国土地管理和使用中各种经济关系、利益 ,使之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物业税改革的核心内容包括开征物业税、实行土地年租金制以及进行房地产税收的配套改革,此项改革的宗旨并非调节房价,但住宅价格会受到房产需求类型变化和税负转嫁效应的间接影响,表现为有效需求的下降,税负更多地向前转嫁给弹性较小的供给方,这有利于住宅价格趋向合理和稳定。  相似文献   

17.
论城市土地资产的增值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土地经营的目标就是实现城市土地资产的保值与增值.本文从地租和地价理论出发,剖析了城市土地的增值机制,并阐明了城市土地增值的具体途径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论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我国房地产业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与这一基本战略的要求存在相当的差距。我国近年来房地产业已呈现出发展的非持续性态势,产生了一些令人关注的问题。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主要源于香港,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经济法律环境造成这种制度在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先天不足。这种制度在香港有其合理性,但在我国内地产生的后果却十分严重,必须及时解决,具体举措可以加强土地资源的物权法保护、完善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以及广泛与国际相关规范接轨着手  相似文献   

19.
从土地出让金的角度,采用加权平均数方法对我国近几年房价构成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出让金是影响我国房价的重要因素,要通过提高土地税收和将 GDP 不作为政府考核的唯一标准来抑制房价。  相似文献   

20.
由于土地的固定性和不可磨灭性 ,土地使用权抵押已经逐渐成为债权人欢迎的担保方式 ,这种抵押担保方式在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土地使用权法律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颁布 ,土地使用权抵押制度的内容发生了相应变化。因此 ,有必要对我国土地使用权的现状、土地使用权抵押的法律依据、土地使用权抵押标的范围等问题做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