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1947年秋天,随着捷克斯洛伐克民主革命的完成,捷克政府共产党和资产阶级政党之间围绕国家政权的争夺愈加激烈,各派政治力量努力向外部寻找支持。鉴于捷克斯洛伐克地处苏联势力范围,西方没有对捷克政府资产阶级政党提供有效支持,而苏联一方面通过向捷克提供经济援助,稳定了哥特瓦尔德政府,另一方面在共产党情报局成立会议上借批判法共和意共之机训导捷共使用议会外的斗争方式建立对政权的垄断,并在二月事件的关键时刻,派遣佐林出使布拉格督促捷共夺权。二月事件表明,归属苏联势力范围是战后初期捷克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对外政策变幻莫测,其外交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这样,就苏联战后外交政策演变的原因进行探讨和研究,对于认识苏联战后外交政策演进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拟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来探讨苏联战后外交政策演变的原因。一影响战后苏联外交政策变化的国际因素很多,诸如第三世界的出现、洲际导弹的问世、能源危机、美国侵越战争的失败等等。我们着重探讨一些对战后苏联外交变化有持续性影响的因素:第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战后初期是两极世界,国际格局基本上是由美苏这两极所支配,当然,由于苏联在两极中处于劣势,其国际战略处于守势。总之,战后初期苏联外交  相似文献   

3.
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与社会主义创新李甫春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到20世纪末叶,出现了人们预料不到的波折。首先是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变故,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相继丧失了执政党的地位,社会主义制度被放弃了。而后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国体瓦解,共产党组织自行解散,...  相似文献   

4.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思考,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出了许多值得认真反思的重大理论问题。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过程中有一个发人深思的现象,就是这些国家的共产党、社会主义工人党纷纷改名为社会民主党、社会党或民主社会主义党,有的甚至停止共产党的活动或取缔共产党,宣称要走民主社会主义的道路。而且这些所作所为都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这是为什么?因此,弄清社会民主党的来龙去脉,认清其  相似文献   

5.
战后初期,美国"全球战略"的支撑点就构架在欧洲,"欧洲重心战略"成为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欧洲一体化"运动的趋势也在不断加强,美国不失时机,全力支持和推动欧洲一体化运动,以抗衡苏联,维护西方阵营.  相似文献   

6.
联邦德国作为独立国家的诞生和发展,对于战后欧洲国际关系和东西方关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战后40多年的东西方武装和平都是建立在德国分裂这一基础之上的。联邦德国成立伊始宣布的两大基本外交任务:完全恢复联邦德国主权与统一德国,前者早已实现,后者也在1990年成为现实。因此,重新认识和估价联邦德国成立初期(1949—1955年)的外交政策及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试论英国与“冷战”的起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冷战”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非武装进攻的敌对活动。它发端于战后初期,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关于冷战的起源,学术界一般强调美国的作用而忽视英国的影响。本文在分析战后初期英国与苏联之间矛盾和分歧的基础上,认为英国不仅是实行对苏遏制政策的急先锋,而且是西方遏制苏联的促成者  相似文献   

8.
苏联在战后初期出于恢复经济和巩固在东欧战争成果的策略需要 ,一度表示出继续与西方合作的愿望和姿态。但同时又固守僵化的关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理论 ,战争和革命仍是苏联最关心的问题。这种自相矛盾的外交政策在实践中产生了加深苏联与西方相互敌视的后果 ,促进了冷战局面的到来。马歇尔计划后 ,苏联走上一味与西方对抗的道路。情报局和经互会的建立 ,苏联取得了表面的胜利 ,但失去了改革原有的模式及与世界市场沟通的机遇 ,使原有的畸型经济模式更加膨胀 ,最终成为冷战的输家。  相似文献   

9.
二次大战后,西德的联盟归属悬而未决,因为这涉及到战后欧洲经济、政治与军事的全方位安排。归属未决又在很大程度上迟滞着阿登纳政府入盟西方,进而重获主权的外交构想。冷战的开始与朝鲜战争的爆发使西方战胜国对西德重新武装的观念在战后初期迅速经历了从排斥到接受的过程。这就为阿登纳入盟西方,重获主权的外交构想重燃了希望。  相似文献   

10.
从巴尔干联邦计划看苏南在冷战初期的战略分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冷战初期,苏南围绕着巴尔干联邦问题产生了严重的战略分歧。在战略态势上,南斯拉夫主张以战略进攻来进行坚决的反帝斗争,苏联则坚持以战略防御来应对西方国家;在战略目标上,南斯拉夫试图建立一个以贝尔格莱德为中心并独立于苏联之外的巴尔干联邦,苏联则维护自己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并进而在此基础上将巴尔干国家纳入其版图之中。  相似文献   

11.
二战结束在即,在内外交困的情势之下,铃木内阁上台。在结束战争的方式上,日本寄希望于通过苏联从中斡旋达到体面的求和,以东乡茂德为首的主和派由此而展开了一系列外交努力。先是通过与苏联驻日大使马立克的接触表达日本政府意欲通过苏联调停的意向,后又有意派遣特使赴苏联代表天皇和苏联谈判,准备以大幅度领土利益上的舍却为代价,换取苏联的居间中立,不参加对日作战。苏联早在雅尔塔会议时期间,已经得到罗斯福若干承诺,并答应美英两国欧洲战事结束后将在远东战场上对日作战。最终,8月8日苏联对日的一纸宣战书,使日本对其寄予的希望成为泡影。  相似文献   

12.
南斯拉夫是最早承认中国政府的几个国家之一,1949年10月5日,南斯拉夫就致电中国政府,表示愿意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但是,当时由于南共已被苏联及欧洲九党开除出兄弟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行列,它与苏联及东欧几国的关系正处于全面破裂的紧张状态,为了与苏联等国保持政治上的一致,中国采取的是既未接受也未拒绝留有余地的政策,把同南斯拉夫的建交问题暂时搁置起来了。  相似文献   

13.
冷战与两大阵营对峙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战后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使战后国际战略格局出现新局面:欧洲列强势均力敌的传统均势格局已被打破,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苏联作为一个政治、军事强国在欧洲崛起,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极对立的新格局。 战后初期两极对立的格局渊源于雅尔塔  相似文献   

14.
勃兰特新东方政策浅析罗预二战结束后,由于美苏冷战,德国正式分裂为东德、西德两个国家,欧洲亦从意识形态和军事上基本分裂为东欧、西欧两大集团,分别加入了以苏联为首和以美国为首的两大敌对阵营之中.在紧张、动荡不定的欧洲局势中,德国问题是战后东西方关系的一根...  相似文献   

15.
在二战期间和战后初期的欧洲联合运动中 ,苏联持一种坚决反对的态度 ,并采取了一些可能的措施予以反击。导致苏联这一立场的根本原因在于 ,其主要领导人对当时国际形势的看法和对自身安全利益的追求。此外 ,苏联战后在东欧的扩张与干涉 ,反而从事实上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国际史的实践就是民族国家之间关系史的实践,它起自十九世纪,其标志是大量国际条约以及各国外交文献的公布。首先是英国公布了官方蓝皮书,接着各国也公布了有关普法战争的起因和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根源的文件。十九世纪甚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欧洲的历史学家基本上是些研究欧洲各国外交的历史学家、而不象今天那样,是些研究一、两个欧洲国家国  相似文献   

17.
在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外交的两个重要利益点遭到严重威胁,一是捍卫国家领土免遭侵犯,二是提高对外贸易与促进经济繁荣。战争让英国深刻认识到,维持欧洲均势才能捍卫英国本土安全,才能实现全球自由贸易。外交上英国在战后最关心两件事,一是恢复欧洲大陆的均势,防止类似拿破仑噩梦的再度发生;二是极力维持欧洲的和平。战后的和平外交成为英国外交政策的主线,它服务于欧洲均势的宗旨。  相似文献   

18.
苏联对日宣战及其后的苏军进驻东北,对于中苏两国的战后因应具有不同的意义。苏联通过进军东北,可以获得更多的国家利益,扩张其势力范围,驻留时间越长对其越有利,而即便是如期撤离也并不妨碍其已经获得的权益。国民党则对于苏美两强相争的国际环境和国共两党相争的国内环境,一直缺乏明晰的判断和清醒的认识以及相应的战略战术,从而使其在因应苏军撤离问题时进退失据,缺乏明确的对策,前恭后倨,不断摇摆,最终的结果,不仅苏军未能按期撤离,而且国民党也没有因此而有何收益,这样的结果预示着其后国民党在东北争夺中败于共产党的最终结局。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原苏联和东欧发生了战后历史中最根本性的变革。从1989年到1991年这短短的二年多时间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政权纷纷易手,国家改变颜色,波罗的海三国宣布独立,苏联政局动荡以至国家解体。这一切标志着东欧社会主义的瓦解和冷战的终结。在西方国家高唱“和平演变”的凯歌声中,达赖喇嘛也将其国际活动的触角伸到了原苏联和东欧国家。他出访了剧变的东欧列国,大肆攻击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  相似文献   

20.
战后初期美国推动西欧联合政策的实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联合西欧对抗苏联的大西洋联盟政策中,推行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其两个首要步骤.而美国在着手进行这两件大事时,都以西欧联合作为援助西欧各国的先决条件.因此,马歇尔计划的推行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实际上是战后初期美国推动西欧各国在经济、外交、军事及政治上实现初步联合的最早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