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论国际法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稳定与发展国际法同国内法一样,主要是为了巩固现存社会成果,对社会秩序的一种肯定,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因此,法律总是要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也唯有如此,才能使社会成员在其行为交往中,有所适从。但是,包括国际法在内的各种法律,都是根据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是从现实社会关系中抽象出来的一般性规则。因此,为了使之能有效地调整社会关系,法律又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发展。否则,它就成为束缚社会发展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力是由法律和政治环境规定的。《联合国宪章》赋予安理会在国际关系中至高无上的法律权威,使其能够对国家产生约束力,并且代表联合国所有成员采取集体行动。但这一法律权威只有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同时还需要其他国家认可安理会在国际体系中享有的合法性。因此,仅从法律或者政治角度来认识安理会都不足以了解安理会的实际权力,我们必须结合法律和政治两种角度来进行分析。从这两个角度看,安理会可以被用来更普遍地解释国际法和国际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服从的内容是国家实践的职责,而不是一个首要和客观的范畴。最后,国际法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国内法治在国际社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当我们为这个社会设定一种道德规范、法律原则以及义务准则时,追根寻底无非是在尝试一种能使现实的社会关系更有序更合理的方式。亲子、兄弟之间固然具有以血缘为纽带的自然联系,但作为家庭等社会关系的产物,它更是一种社会的人伦。当自然的产物带上社会的印迹时,矛盾随之而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48条第1款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由于法律没有规定任何例外情况,因此犯罪嫌疑人的近亲属也属于必须履行法定义务的范畴。问题是当人们真的不折不扣地履行这种法定义务而在刑事案件中频频“大义灭亲”时,真…  相似文献   

4.
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需要有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法律体系。作为该法律体系组成部分的破产法律制度,是商品经济社会的必然现象,是债权债务关系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在债务人经济状况恶化时保证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而特设的一项法律制度。无论从它产生的必然性,还是从它的产生必要性与可能性考虑,都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和法律体系中所不可或缺的。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由于企业的法律地位不确定,经济体制不合理  相似文献   

5.
同国内法相比,国际法从未被固定于一部世界统一的法典之中,因而是一个更易于发展的法律体系。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进入其现代阶段,同传统国际法相比,现代国际法的范围更为广泛。从主体看,不仅国家是国际法主体,国际组织和正在争取独立的民族也是国际法主体,甚至个人在现代国际法上的地位亦与传统国际法大不相同;从内容上看,现代国际法不再局限于政治领域,它随着国家干预经济生活趋势的加强已迅速向经济领域伸展。鉴于此,现代国际法更加注重国际合作,各国之间交往的频繁及相互依赖的增强也使得现代国家更加注重国际法。因此,从理论上对发展中的现代国际法加以研究,其任务之艰巨、意义之重大就不言而喻了。韩德培教授主编的《现代国际法》正是这样一部探讨与发展现代国际法的力作。  相似文献   

6.
同国内法相比,国际法从未被固定于一部世界统一的法典之中,因而是一个更易于发展的法律体系。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进入其现代阶段,同传统国际法相比,现代国际法的范围更为广泛。从主体看,不仅国家是国际法主体,国际组织和正在争取独立的民族也是国际法主体,甚至个人在现代国际法上的地位亦与传统国际法大不相同;从内容上看,现代国际法不再局限于政治领域,它随着国家干预经济生活趋势的加强已迅速向经济领域伸展。鉴于此,现代国际法更加注重国际合作,各国之间交往的频繁及相互依赖的增强也使得现代国家更加注重国际法。因此,从理论上对发展中的现代国际法加以研究,其任务之艰巨、意义之重大就不言而喻了。韩德培教授主编的《现代国际法》正是这样一部探讨与发展现代国际法的力作。  相似文献   

7.
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例,从微观和实证的角度研究了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诸多法律问题,主要有:信息获取与信息传播技术发展带来的法律问题、虚拟空间中的法律问题、电子商务带来的法律问题、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生物技术研究本身对法律的挑战、对民法的挑战、对我国生物及遗传资源的保护.通过分析这些微观的问题得出了他们的共性并给出了相应对策:科学技术发展产生了新的社会关系需要法律予以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对原有的社会关系的认识发生了改变而需要法律进行相应的改变;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某些既有的社会关系发生了改变需要调整既有法律;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既有的社会关系产生了新的形式;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在现阶段无法确认的问题有待科学技术自身发展去解决.  相似文献   

8.
国内刑法与国际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部门,但两者之间却存在着相互的联系。一国的刑法是由国家自己制定的,国际法则是在国家参与下通过国际交往形成的。在这方面,两者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由国家本身行使主权的产物。因此,刑法与国际法的关系问题,就是国家如何使其国内的刑法与国际法相一致的问题,也就是国家在制定其刑法时,要考虑到它在国际法上所承担的义务。国际法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它的主体是国家。在国际关系上,它并不直接约束一国的机关和人民,而是约束国家本身。如果一国制定的法律,如刑法等,违反了国际法,国内法院仍须执行。这是因为,法院不能自己改变法律,同时国际法对于国内法院也是毫无直接权力的。但国家因此要负违反国际义务的责任。既然国家承认了国际法规  相似文献   

9.
《南都学坛》2017,(3):66-71
联合国安理会是联合国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的机关,其通过的决议对国际社会产生强制约束力。近年来安理会通过的一些决议更是明显带有了立法的性质,引发了对安理会决议和其他国际法渊源之间关系的思考。首先,安理会决议确实对国际法的性质产生了某种影响。作为国家之间的法,国际法是一种"横向的"法律,没有更高的立法、司法和执行机构。其次,安理会决议数量之多,强制力之高,使得决议不仅具有国际法渊源上的意义,甚至具有某些相对于条约、习惯或判例的优势。再进一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的权力,甚至已在充当"国际立法者"的角色,都是由国际社会本身的一些特点所决定的,既包括法律约束,也有政策政治的因素。前者来源于《联合国宪章》,后者来源于大国协商一致程序中体现的大国的政治利益和国际社会对安理会决议的解读。因此,安理会的决策方式使得它不可避免的在通过政治方式对《联合国宪章》做出了法律解释,而这些决议在取得了法律拘束力后,又反过来受到了来自国际社会的政治监督和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法上建构人本秩序是国际法发展的重要倾向,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传统国际秩序追求相比,它体现着更高级别的正义。当前,国际法的许多新发展正在昭示着国际社会对人本秩序的肯定性态度。由于人本秩序关注的是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人”,因此它会与国际法中的国家主权原则发生冲突。但这个矛盾不能否定人本秩序作为国际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任何社会要得以生存和发展,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都需要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这要求每一个社会都要建立相应的社会规范,对该社会中的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调整。法律从它产生的那天起,便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为己任,以建立相应的法律秩序。在现代社会,法律渗透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已成为社会控制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人们不但很难把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截然分开,而且也很难把法律秩序从整个社会秩序中分离出来,这足以说明建立法律秩序的重要性。然而,人们对于法律秩序的标志、建立和维持等基本理论问题并没有明晰的认识,因而,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环境的社会控制是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环境污染与生态损害行为进行约束和禁止,对各类环境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法律手段是对环境实施约束的最有效的一种社会控制手段。加强对环境的法律保护,需要健全环境法律体系,严格环境执法,并使公民享有环境权。  相似文献   

13.
法律是社会生活的产物,是社会生活条件和需要的反映。社会生活不仅产生各种问题即法律需求,还蕴藏着解决这些问题所需的资源。因此,每个国家的法律发展都是一种本土化的创造性活动。法之理也在社会生活中,在社会生活中思考、发现、检验和证明法之理,是促进法律发展和法学进步的方法。在社会调查中思考法之理,北京理工大学法学理论硕士点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税收是国家按照法律规定,对经济组织或个人无偿征收实物或货币的一种经济活动。它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一种形式;也是国家调节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和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经济杠杆。税收是和税收法律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了使征税活动能够有秩序地进行,国家必须对这种社会关系的调节作出种种法律规定,保证税收的顺利实现。税收法律制度是国家制定的调整国家和纳税人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它是课税的依据,这个系统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税收工作能否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15.
国家的法律制度、法律原则、法律规范,无不与权利相关,人们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中,通过权利,与社会发生着广泛的联系。可以这样认为:权利是建构法之大厦的基材;是编织社会关系网络之主线。因此,通过权利加深对法学理论的认识和社会的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际法是指在国际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用以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规章和制度的总称。国际法无论从制定、实施还是其本质、特征等都与国内法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二者在调整法律关系主体当中的作用也不同。如国内法有强大的国际机器做后盾,而国际法则没有。但不能因此而否认国际法的作用,国际法也是法,也有着法本身特有的规范作用、强制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国际法是指在国际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用以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规章和制度的总称。国际法无论从制定、实施还是其本质、特征等都与国内法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二者在调整法律关系主体当中的作用也不同。如国内法有强大的国际机器做后盾,而国际法则没有。但不能因此而否认国际法的作用,国际法也是法,也有着法本身特有的规范作用、强制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法中,个人在国际法上的地位问题一直众说纷纭,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理论与实践,这是与国际社会的结构嬗变和国际关系的发展密切关联的。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角度看,随着国际法律关系的发展和演变,个人已具有有限的国际法律人格。国际法律人格的多样性已成为当代国际法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以秦朝这个中国历史长河中富有代表性的节点为研究对象,从多学科角度探讨了秦朝法制的源起和本质,以及秦律与社会变局之间的关系,指出严刑峻法不仅不是发生江山变换的诱因,反而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构长期稳定的助力之一。传统中国立法思想强调了它的对社会道德的强制性要求,立法从上而下,聚焦于政权稳定;西方立法思想偏重的是对社会关系的危机处理,立法从下而上,着眼于权益保护。但不管这种要求与处理怎样歪曲了大众诉求,但它都讽刺性地内置了某种公正,可以说,法律是一种有意味的公正。  相似文献   

20.
主权观念是国际社会为了界定国家的最高地位而逐步确立起来的国际关系价值基点和国际法基本准则,它缘起于欧洲现代民族国家产生的特定历史背景,其作为社会权威的内在意涵及作为个人忠诚对象的历史依据又都是有着坚实的社会基础的,因此,结合特定的历史语境解读之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