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节约型政府是指在政府的形态构成和运行模式上都遵循节约原则的政府类型.从政治伦理的角度解读,节约型政府是节用爱民的政府;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域中,节约型政府则是“廉价政府”;从价值形态来看,节约型政府是建立在生态理性之上的、追求社会正义与环境正义的政府.节约型政府是生态政治的题中应有之义,创建节约型政府也是在制度层面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要求.当前中国构建节约型政府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即提倡廉洁自律的“官德”,建立透明合理的工资制度,预防和治理资源系腐败,合理控制行政支出.  相似文献   

2.
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和谐政府建设必须先行。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和阳光政府是和谐政府的基本内涵。构建和谐政府必须加强政府制度创新,以法律制度创新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以责任制度创新推进责任政府建设,以管理制度创新推进服务政府建设,以办事公开制度创新推进阳光政府建设,努力把我国政府建设成一个法治、责任、服务、阳光的和谐政府。  相似文献   

3.
曾蒸 《创新》2008,2(3)
近年来,政府行政支出过大,行政成本过高的问题日益明显。庞大的行政成本不仅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而且损害了政府形象。如今,和谐社会的建立要求政府做到向节约型政府转变,这其中降低行政成本就成了关键。  相似文献   

4.
齐海丽 《创新》2012,6(1):41-44,109,126,127
服务型政府是"公民本位型"的民主政府。一方面服务基调的奠定为公民参与服务型政府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另一方面公民参与服务型政府构建也具有提高制度供给能力,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推动公共服务民营化的现实价值。为此,要从参与氛围、组织载体、制度渠道、参与形式、公民素质等五方面来强化公民参与能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5.
健康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本文透过贫困人口在医疗保障方面的现状剖析了我国在构建全民医疗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政府在制度构建中应持有的理念进行探讨,以期促进医疗保障制度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行政问责制度的构建已经成为了我国行政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有限政府和责任政府的重要实现途径,被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最新亮点。问责制可以分为同体问责制和异体问责制,异体问责制度是问责制度的关键,它指行政机关以外的有权机构或人员对政府的问责,其目的在于通过外部的约束让行政官员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本文通过对异体问责制度的分析,结合美英等国的问责制度,提出了我国异体问责制度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孙景艳 《学术交流》2006,(8):138-140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伦理的支撑与保证作用。从伦理视角出发,应把增产节约、合理消费、勤俭建国、勤俭持家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首要准则;倡导以节俭、节约、节能作为工作与生活的伦理价值取向。节约型社会伦理观的本质属性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为道德的最高境界。因此,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伦理体系,应立足于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的生活质量观,并致力增强公民的自律意识。  相似文献   

8.
裘小薇 《创新》2014,(3):88-92
适合中国国情的公职律师服务政府法律制度的研究对推动公职律师制度在我国的尽快建立具有现实意义。中国公职律师服务政府是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推动依法治国战略的客观需要,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文章在鉴较国(境)外公职律师制度的基础上,探索构建符合中国现实国情的公职律师服务政府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夏瑛 《阅江学刊》2010,(5):138-145
中国正处于制度变迁的特殊历史时期,转型期下的民众,一方面根据现代正式制度,采用新的观念模式和行动策略评估政府,一方面又受制于传统人情因素,对政府行为作主观评判。这种状况使得政治信任状态呈现明显的不稳定因素。整合民众、政府及制度等因素,能够解释制度如何通过影响民众对环境的预期及其对政府的判断,最终影响政治信任的基本状态。通过改变分析框架中的制度因素,可以探索当制度发生变迁时,人们对政府的信任状态如何随之变化,由此构建基于制度的政治信任的变迁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盘名德 《创新》2009,3(2):65-6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揭开了干部人事制度渐进式改革的序幕。大致经历了恩路形成、试点和法规形成、制度创新和实施、制度完善和发展四个阶段,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在新时期,必须不断创新行政理念,健全公务员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推动电子政务建设,构建良好的国内外行政生态环境,抓紧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而构建起一个更具效率、更有回应性、更负责任、更有服务品质的政府。  相似文献   

11.
陶希东 《创新》2016,(4):104-111
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表现为从普遍各自为政的"行政区域经济"向城郊一体的"大都市区经济",再走向突破城际省际边界的"跨界区域经济"的基本演变过程。跨区域经济共同体具有地理空间的相邻性和跨界性、经济互补共享与社会融合性、城市政府的高地理密度性和共同责任性。跨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面临多重体制障碍,建议积极构建多级政府、社会、市场、民众等多元参与的"跨行政区多层—多要素—共同治理"体系,并配套相关政策,包括制定《国家政府间关系法》,改革创新地方官员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政绩考核体系,改革锦标赛式的官员晋升制度,设立公平、公正的跨行政区利益司法调解机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公交行业体制改革的进程,认为公交行业不应再在"国退民进"和"国进民退"中反复折腾,而要把多种体制成分共存作为一种政策,通过体制改革引进市场机制来取代原来的政治干预,坚持政府主导,通过特许经营等形式进行经营管理,建立更加便民的公交服务,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范云芳 《唐都学刊》2007,23(5):124-128
从历史的角度看,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政府经济职能的转换,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古典学派认为自由经济符合"自然秩序",存在"看不见的手";李斯特比喻政府就像"植树者",会在很短的时间营造森林;福利经济学派主张政府只有积极干预经济,才能解决社会福利问题;凯恩斯要求扩张政府职能;新自由主义则要求收缩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干预;新制度学派认为,尽管存在"市场失灵",但政府的过度干预会造成"政府失灵",所以,要在市场和政府之间保持平衡。以上观点对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效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龚维玲 《创新》2008,2(1):21-25
服务型政府是以全新的服务理念为支撑,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追求发展和进步的政府。它突出以民为本,以提高政府工作的整体效能和服务水平为中心,以"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为目标,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公共服务为特征的政府管理体系,形成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机制与有利于各种生产要素竞相迸发的社会舆论和文化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5.
推行"绿色GDP"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绿色GDP是由科学发展观所催生的核算体系,它的建立将对我国国民财富的积累产生重大影响,使政府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测度更重视经济流量与经济存量的有机结合。推行"绿色GDP"制度对实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三赢"目标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然而,鉴于目前推行绿色GDP既存在观念上的障碍,亦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应确立以"绿色GDP"为基础的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观统领下的绿色GDP核算与数据发布制度,搭建"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的公众参与评价平台。  相似文献   

16.
论政府经济职能实施绩效评估体系的框架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府经济职能实施绩效的好坏离不开对于其相应评估体系的建立。由于转轨 ,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功能定位发生了变化 ,新的适应于市场经济导向的评估体系亟待建立。一个科学、公正且有效的政府经济职能实施绩效的评估体系 ,主要应当从两个层面来进行构建。一个层面是微观层面 ,主要评估政府经济职能实施的各具体机构及某项具体经济政策的实施绩效 ;另一个层面是宏观层面 ,主要评估一国政府履行其所有经济职能的总体绩效  相似文献   

17.
电力事业在近代日本社会的推进及其所带来的电力使用普及,被视为日本近代史上的第一次能源革命。与同时期展开的产业革命一样,电力事业是在中央政府指导和监督下推进的,同时受到国家战略政策的影响和限制。国家对电力事业的参与乃至介入,不仅出现在“战时统制经济”时期,而是贯穿于整个电力事业发展的始终。通过对电力开发和电力市场形成过程的考察,可以看出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日本电力事业发展的“自由竞争时代”,中央政府虽未对民营电力和电力消费展开全面管制,但由于“强兵政策”与对外扩张政策的实施,仍然对电力事业的展开方式、电力消费市场的形成和走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与此同时,在“电力统制”的构想下,政府不断强化电力行政,这也为此后战时“总体战体制”下的电力统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市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物质基础条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目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地位已经确立,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北京市在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以领导小组为协调机制,以"若干政策"为依据,以集聚区为重要载体,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初步形成政府引导、产业主导、企业主体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建立中国市场经济模式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市场经济模式的成因分析,文章提出任何一个国家必须根据本国特定的可能性空间来选择市场经济模式的观点。由此提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模式选择上的对策建议一是中国市场经济必须具备的体制特征,包括主体结构特征、制度结构特征、组织结构特征、政府职能特征和所有制结构特征。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应具有的特点,包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形成全国统一的、健全的、开放的市场体系;在所有制结构和产品分配上体现社会主义特征;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0.
政府的作用十分重要,但政府经济行为未必都是高质量的。提高发展中国家政府经济行为质量应注重:加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保持一个高效率的政府机构;适时地调整政府的经济职能;保持一定的权威;提高政治民主化程度;为政府行为提供一个有利的社会经济环境;引入适度的外部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