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浩 《管理现代化》2013,(1):126-128
本文主要分析美国、英国及德国等国外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历程及政策措施等。并从发展战略、政策措施以及产业体系等方面分析国外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经验对山东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金融产业的聚集成为了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成为了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表现。金融产业的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撑,金融集聚现象有利于建立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模式,通过对金融聚集现象的作用和分析,了解到金融聚集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益,从而能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数据和措施的支撑。借助金融集聚,实现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推进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决策与信息》2007,(2):42-4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圈的迅速崛起。而城市经济圈形成和发展的核心是产业一体化。武汉城市圈是湖北乃至长江中游产业最为密集的地区,加快推进产业一体化,对于增强城市圈综合实力,促进湖北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湖北城镇化建设及蔬菜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在对城镇化背景下湖北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湖北蔬菜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游西起湖北宜昌,东至江西湖口,主要有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是我国中部地区的核心区。长江中游地区的崛起,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长江中游地区的崛起,大武汉起着“领头羊”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湖北发展集群经济的决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浙江、广东等省的经济发展之所以令人瞩目,创造了增长奇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区域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在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已迅速成长起一批具有特色、高度专业化的产业群,“一镇一品”、“一县一业”蔚成风气,成为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主力军。“无产业集群不富、无支柱企业不强、无名牌产品不响”,集群经济的发展水平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标志。我省也较早提出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为什么没能出现众多的产业集群引领湖北崛起呢?  相似文献   

7.
重庆三峡库区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又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城乡二元结构突出、产业"空心化"凸显的区域.本文对库区城镇化进程和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库区城镇化道路与产业发展模式,以及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对于推进库区移民安稳致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协调发展战略的支持下,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一定成就,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日益缩小.但当前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严峻,体现在经济、社会、环境甚至交叉等诸多领域.随着国际形势的日趋复杂,对我国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未来,中国管理科学应继续围绕区域社会经济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的复杂关联、区域协调发展的治理与冲突解决机制、产业-要素-信息空间布局的发展规律、区域基础公共资源和服务的配置与协同优化、区域协同创新的影响机理及其路径等方面展开更深入的科学探索.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协调发展战略的支持下,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一定成就,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日益缩小.但当前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严峻,体现在经济、社会、环境甚至交叉等诸多领域.随着国际形势的日趋复杂,对我国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未来,中国管理科学应继续围绕区域社会经济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的复杂关联、区域协调发展的治理与冲突解决机制、产业-要素-信息空间布局的发展规律、区域基础公共资源和服务的配置与协同优化、区域协同创新的影响机理及其路径等方面展开更深入的科学探索.  相似文献   

10.
测度地区差距的指标有绝对与相对两类指标,绝对差距指标包括极差、标准差和加权标准差;相对差距包括极比、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集中化指数和锡尔系数。通过分析,将辽宁区域旅游经济总体格局概括为"头重尾轻,两翼不均"。为了更大限度发挥旅游经济对于辽宁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在上述分析基础上,结合辽宁省经济与旅游格局,提出了4项建议:(1)优化产结构,重视旅游业发展;(2)落后地区旅游发展战略;(3)区域合作战略;(4)重视入境旅游,带动落后地区发展,重点扶持经济落后的辽西和辽北地区发展旅游产业,带动经济增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区域产业转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这对于推动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要完成好这一历史使命,必须从主观愿望上认真把握时机,从客观条件上扎实创造有利因素,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区域产业的顺利转移,保持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势后劲。  相似文献   

12.
新政速递     
广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5月2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广州召开全省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工作会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及配套文件在会议上推出。"双转移"战略直接指向"改善发展环境、破解发展瓶颈、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等众多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本课题中笔者以重庆市作为研究对象,重点从实践的层面来阐述和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和当地区域经济供求关系的协调发展。课题中明确了我国重庆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当地经济的规模、结构的一致性关系。重点阐述了重庆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供求关系分析。进一步说明了适应重庆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及其支持体系。通过分析和介绍高等职业院校中典型专业的教育教学具体情况、师资状况以及学院外部社会的联系以及途径,这其中包括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形式,进一步提出重庆大学生高职教育发展应当符合区域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应当形成和该区域经济、产业互相匹配的高职教育发展形式,最终确保发展并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产业安全的我国工业产业环境保护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工业产业发展至今,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影响产业安全和各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环境保护要求产业进行一定的投资,同时,这些投资也为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价值,并且也促使了新型产业——环保产业的迅速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环境污染的经济损失以及对各产业的产业安全的影响,进而提出基于产业安全的产业环境保护价值链理论,分析产业环境保护的价值所在,并通过对我国近几年环境保护投资与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进行回归分析,进一步说明我国工业产业环境保护对提高各产业的协调发展和产业安全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发展促进了国内经济区域模式的形成,产业集聚区除了能增强区域产业的竞争力外,还能实现三大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对整个社会经济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从产业发展的选择形式上看,按照相对优越的原则看河南产业聚区的发展,其应该重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变革,将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作为主要目的,以实现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现象难以完全用"工业决定论"来解释,服务业在城镇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流通业和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具有较强的集聚功能和就业吸纳能力,还具有较强的城市经济功能和服务功能,成为城镇产业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首先对服务业与城镇化之间的互动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建立PVAR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模型,从全国、区域及行业层面对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强度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并归纳协调发展模式。研究发现:以流通业、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服务业与城镇化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和稳定均衡关系,能够推动城镇化发展;早期由工业化推动的城镇化水平高于流通业和旅游业,后期两者逐渐缩减与城镇化的差距,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存在区域差异;耦合协调发展模式归纳为演化趋同型和发展同步型,发展同步型组合内各系统发展水平相对一致,有助于快速提升耦合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2,(18):18-19
为进一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升级,江苏省2011年出台《转型升级工程推进计划》。今后5年,江苏省将实施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需求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两型”社会建设等“五大行动”,形成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8.
省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客观地总结了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精准透彻地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科学合理地部署“十二五”以及今年的重点工作。特别是围绕如何实现湖北跨越发展,提出的工作目标充分体现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有机衔接,体现了转型发展与跨越发展的有机统一,体现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方向性;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及对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高层言论     
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江苏必须搞好两个统筹:一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要充分发挥苏北地区后发优势,特别是推进苏北沿海地区综合开发,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并进。苏南地区要着力推进集约发展,自主创新,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做好产业梯度转移,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南北共同发展。二是统筹城乡发展。要推进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