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梅兰芳、程砚秋、苟慧生、尚小云京剧“四大名旦”.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和艺术现象。他们毕生为京剧艺术优秀传统的继承、发展和改革、创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戏剧艺术宝库。他们经由艰苦生活历练和伟大艺术实践所积累起来的舞台经验.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极为珍贵的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2.
雍桦 《北京纪事》2014,(8):26-30
他们本有可能成为IT白领、游戏公司动画人、商人……拿着高薪享受生活,但最终,他们选择了古老的京剧,并尝试为京剧编织动漫的萌衣,让世人为之惊艳。在多数人对京剧衰微的现状及不明的未来摇头叹气,认为传播京剧是枯燥无味的事情时,他们却满怀信心、坚定执着,梦想着有一天能将这传统戏曲艺术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玩性正浓,他们乐在其中,他们是一群技艺高超的80后……  相似文献   

3.
韩旭 《北京纪事》2013,(3):53-56
<正>艺术离不开传承,京剧作为一门传统艺术,更需要后继有人。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演员代表了京剧艺术的未来和希望。而赋予京剧艺术未来和希望的重担,就落在培养年轻演员的老师肩上。初次见到李文敏老师,感觉她说话中气十足,神采奕奕,一点不像年逾古稀的人。私下里聊天她很幽默,时而开个玩笑,大家哈哈一乐,毫无代沟之感;可一谈到京剧、谈到教学时,她就像变了一个人,  相似文献   

4.
2014年是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120周年是中华农历纪元的两个周期,称为“双甲子”。为纪念这位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京剧艺术革新、发展的一代宗师,也为更好地推动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北京京剧院精心策划,推出了“双甲之约”--纪念梅兰芳大师诞辰120周年全球巡演活动。 本期我们采访了北京京剧院梅兰芳剧团的化妆师佟凤翔、服装师郭春慧,以及“大管事”李春林的孙子李正森,请他们来谈谈梅兰芳大师在服化道方面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是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120周年是中华农历纪元的两个周期,称为"双甲子"。为纪念这位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京剧艺术革新、发展的一代宗师,也为更好地推动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北京京剧院精心策划,推出了"双甲之约"——纪念梅兰芳大师诞辰120周年全球巡演活动。  相似文献   

6.
京剧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会有发展。以《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等为代表的一批现代京剧,开启了京剧发展创新的一个新里程。同时,也比较好地解决了艺术为人民服务、为普通大众喜闻乐见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锦州市太和区新民小学深化教学改革,把京剧、书法、中国象棋、陶器艺术等图粹作为校本课程,进行传统教商,让学生从小就了解博大犄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增长了学生才干。  相似文献   

8.
中国戏曲艺术自宋金元代形成以来,走过了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末"花雅之争"等黄金时期,之后又形成了国粹京剧。新中国成立后戏曲艺术为时代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戏曲这一极具代表性的优秀传统文化却进入了窘迫的历史阶段。为此,中国戏曲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文化自觉,解脱窘迫的困扰,振兴戏曲艺术。  相似文献   

9.
京剧艺术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审美素养,高校应该通过开设京剧艺术课、成立大学生京剧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京剧活动等多种途径,拓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马龙 《北京纪事》2013,(3):43-45
<正>在中国京剧的众多大家当中,有创新派,也有守成派。作为四大须生之首的马连良,无疑是他们当中最具创新精神的代表人物。他一生致力于京剧的改革创新,对京剧的剧本、音乐、念白、表演、服装及舞美等方面贡献良多。由于他不同凡响的艺术呈现,推动了京剧的前行与发展。可以说,马连良走出了一小步,京剧迈出了一大步。在马连良成名时期,通常上演的京剧剧目有两大类型,即京朝派的折子戏和海派的连台本戏。折子戏是一出本戏的经典内容,在演艺的过程中,逐渐剔除了繁冗,保留了  相似文献   

11.
水墨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对艺术精神的感悟。水墨动画作为传统水墨艺术与现代动画技术结合的产物,承载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发展的重任。对水墨动画的解读,离不开对民族审美意象的分析,也离不开对水墨艺术精神的解读。通过对水墨动画的艺术形式与内在人文精神进行分析,希望立足传统文化,力求运用现代技术推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以进一步挖掘和推广本民族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2.
西方艺术传统的优势在于结构体系化、完整的文化传承脉络、不断被挖掘的深度;而当代中国的艺术传统却因文化断层、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而在当代国际艺术环境中被表象化,只能以国粹的形式苟延,削弱了它作为严肃艺术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主持语:陈九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画戏曲人物也就成了他追溯笔墨文化的一种方式。在他的作品中,笔墨不仅是造型的语言,而且还是形式的语言。他以艺术通感为契机,汲取京剧艺术中的诸多不同信息片段,通过观念化的处理,从物象走向心象,实现了视觉形式上的审美追寻,也体现了他要表述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4.
[品评] 本文所说的“国粹”,主要指京剧,当然也指文学及其他传统文化。作者自称“门外汉”,既表现出一种自谦,也表明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实际上,作者的“感悟”是很深刻的,也很有道理——从“国粹”中,他领悟到“人们在不懈地追随着时尚并自以为时尚着的时候,很容易物极必反地回归传统。一次蓦然回首,会惊奇地发现,最美的事物就在身边”。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受封建宗族文化和工商业行会文化的双重影响,京剧与生俱来形成一种以“程式化”为核心的艺术谱系。从而,在艺术形态上,京剧突出地表现出角色行当的谱系化的分类、舞台程式的整体性的强调以及表演流派的网络状的衍生,等等。并且,由于受艺术谱系的结构性的制约,京剧艺术的发展演变有着其自身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16.
现代艺术如同是一座大厦,由各种不同类型的风格组合而成,建造这所大厦的原理,是科学、理性和文化。然而组成现代艺术的中流砥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世界的西方由于其高速的发展它所孕育的西方文化是现代文化精美的外衣,并且由于中国厚重的文化正像一支强心针打入现代艺术体内,成为它的精神支柱,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机地整体地影响着现代艺术。  相似文献   

17.
以唱腔音乐的发展为线索 ,以唱腔的合流为标准 ,京剧音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可以划分为孕育、确立、成熟三个时期。在三个时期中 ,涌现了“前三杰”、“后三杰”、“梨园三杰”、“四大名旦”等一大批对京剧艺术形式确立、发展 ,做出过卓越贡献的演员 ,以及对唱腔音乐进行充分改造的京剧音乐艺术家  相似文献   

18.
正梅兰芳是世界级的艺术大师,也是把中国京剧推向世界的先驱之一。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把京剧艺术真正推向世界,为京剧艺术赢得国际声誉,给世界戏剧以积极影响,在各地掀起了中国戏曲和中国文化的热潮,为促进我国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双甲之约"——纪念梅兰芳大师诞辰120周年全球巡演活动,意在沿着梅兰芳大师  相似文献   

19.
以唱腔音乐的发展为线索,以唱腔的合流为标准,京剧音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可以划分为孕育、确立、成熟三个时期.在三个时期中,涌现了"前三杰"、"后三杰"、"梨园三杰"、"四大名旦"等一大批对京剧艺术形式确立、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的演员,以及对唱腔音乐进行充分改造的京剧音乐艺术家.  相似文献   

20.
以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为背景,从分析皖东地区传统艺术创意产业化存在的创意能力欠缺、产品创新不佳,营销力度不足、品牌效应不强,人才匮乏、后继无人等问题入手,结合皖东地区民间传统艺术发展现状,从以品牌优势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以旅游为依托发展文化产业、与企业合作拓展文化产业链、多措并举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等方面,论述皖东地区发展民间艺术创意产业的基本思路,以期能为相关部门制定皖东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