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会计作为一个人造的信息系统,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之中,具有较强的社会属性,社会环境影响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必须适应环境的要求。当政治、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也必然要求会计对此作出反应。在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动态的经济环境中,对会计的要求尤为明显,物价变动便是一个较好的例子。物价变动是市场经济下不可避免的现象,会计理应对这一现实作出反应。自80年代以来,我国至少已出现了三次通货膨胀,研究和制定物价变动会计准则具有现实意义。一、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的局限性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是建立在货币价值不变的假设基础…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是以会计计量单位不变为原则的,它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的特点。但在物价发生变动,特别是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历史成本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就受到了冲击,如果再以它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必然得出失实的会计信息,使信息使用者作出违反客观的判断和决策。因此,物价稳定是实行历史成本会计的前提;而当物价发生变动时,就需要为新的会计计量原则所取代。作者认为,实行重置成本会计,是正确计算企业收  相似文献   

3.
随着政府价格调控措施的实施、经济的发展以及商品供给的增加,“八五”后期和“九五”前半期,河南省市场物价水平出现整体回落。但是,从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的趋势看,河南省的物价走势,很可能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呈逐步上升的趋势。本课题通过对“八五”河南物价的回顾与分析,在对目前物价运行的状况以及物价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物价变动趋势呈逐步上升的基本判断,并据此提出了有操作价值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投入产出变动模型,分析了经济系统中各个部门之间的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并根据经济理论,依靠统计资料,运用数学方法,对农业和轻、重工业部门的投入产出变动关系、物价和工资变动关系的应用作了实际分析。  相似文献   

5.
物价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涉及面广,牵涉的因素多,能够反映出较多的社会经济问题。因此,对物价的研究是经济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关于北宋物价的变动,已有不少文章作过论述。但是关于物价变动的原因尚没有人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本文拟就此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不妥之处,尚祈指正。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物价总水平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动过程.物价变动表现为波动上涨与相对稳定的外部特征以及价格体系内部的不平衡性.日伪的破坏、掠夺和经济封锁造成的供求失衡是形成晋察冀边区物价问题的根本原因;晋察冀边区政府为了筹措抗日经费,迫不得已超量发行货币是形成晋察冀边区物价问题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7.
谈物价问题     
物价问题,关系列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对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经济利益,起着再分配的杠杆作用。物价变动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前人们对物价上涨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两种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种是“宁可工资不动,也不要物价变动”;另一种简单地把物价上涨等同于物价变动的一般规律。本文试图从价格运动的一般规律出发,谈谈对价格的绝对变动与相对稳定的认识。一、合理的价格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量,保持价格静止不变是不现实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运动必然要反映价值运动的一般要求,二者存在着内  相似文献   

9.
关于市场物价的思考胡悌云市场物价,在商品经济进步发达的今天,是人们生活中随时都可感受到的问题。勿庸讳言,市场物价水平的变动,是购买力的升降,经济利益的调整,人人关心。因此,古今中外,物价又是事关社会稳定的大问题。阅历多的人,往往从市场物价水平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理论所产生的冲击 ,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会计要素定义的冲击 ;二是对会计确认的冲击 ;三是对会计计量的冲击 ;四是对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冲击。为了应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冲击 ,要从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设计科学合理的制度框架和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三个方面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徽州社会科学》2007,(4):11-15
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进入上升阶段后,物价变动对黄山市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显现,以知识、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为主的综合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第三产业对黄山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拉动经济增长的百分点最大。  相似文献   

12.
有关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有关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几点思考马敏一、“西力东渐”与近代社会转型的启动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大变动、大转型的社会,这种变动和转型不是起因于一种“内发的力量”,而是源于“外发的压力”,即西方的冲击,这一由邓嗣禹和费正清在50年代所提出的“冲击—反应”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一国物价水平的变动,是该国整个经济状况的综合反映。改革以来,我们加强了对物价水平,主要是市场零售物价水平的分析和预测,1991年的物价走势怎么样,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在《经济学人》报第1期上撰文认为有几点值得一提。 首先,从有利于维持物价基本稳定的因素来看,主要有:一是1990年农业丰收,粮食增产幅度大,粮价可望稳定。粮价稳定是市场物价稳定的  相似文献   

14.
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经济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菲利普斯曲线是分析通货膨胀问题的一个强有力工具,经过经济学家的不断研究,该曲线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把最初的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变动关系,逐渐演变为物价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反比关系以及经济变动率与物价变动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数字显示,在物价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以及经济变动率与物价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上,基本上遵循了菲利普斯曲线演变的规律。故此,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应注重对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失业率等之间的变动关系,以使我国经济得到不断的增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知识经济与会计环境变化入手,讨论了知识经济对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成本原则、资产 概念的冲击,重点分析了知识经济对会计管理职能和人员素质的创新要求及措施。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财务会计是以对企业财富(包括资产和负债)及其变动情况的静态记录为其主要特征。如果用W(t)表示企业一定时点上财富状况,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W(t)[W(t+1)-W(t)]来表示将定期间的财富净变动,这实际上是我们日常所讲的期间收益。传统财务会计为了探寻财务变动的原因,将形成期间收益收入和费用作一个详细地分项,用此分项的收入和费用的变动来解释期间财富的变动。这样,蝴间财富变动一期间收入一期间费用”就构成传统复式簿记的基础。著名会计学者、美国卡内基海伦大学会计学教授伊夙雄治在对传统会计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化过程是否必然伴随着物价上涨了物价上涨是否是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及对工业化初期不同类型物价变动的历史趋势的比较研究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已成为目前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的首要课题。 (一) 众所周知,英国是率先进入工业化过程的国家,其物价变动的趋势大体可分为以下两个时期: 第一时期(1801—1850这一时期美、法情况比较特殊,不具有一般性,德国的工业化还未开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801—1825):总的来讲英国的物价是上升的。其原因:1、英国当时处于英法战争时期,物价受战争影响大;2、当时英国还没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作者在澳大拉西亚社会主义国家研究协会主持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现代化问题座谈会上的书面发言。写于1982年2月。文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全程看,中国物价基本上是稳定的。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物价也有过几次波动,由于采取了果断措施使物价基本上稳定了下来。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就国内来说,关键在于实现财政、信贷和物价平衡。稳定物价不是冻结物价,主要是避免价格的大升大降。稳定物价,也不是说对价格不进行调整。首先,商品的价值,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其次,供求关系经常变化,会直接影响价格。最后,货币发行量变化,也会影响价格。这几种引起价格变动的因素是经常变动的。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化进行调整,价格总是有升有降,一般说来,不会影响整个物价的基本稳定。今后中国的物价趋势,在短时期内,价格水平可能会有所上升,但上升的幅度会逐步缩小,从长期来看,物价可以保持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9.
从周期性角度分析1990年至今的物价波动任瑞刚,李敏从周期性的角度对通货膨胀和物价波动进行全过程的分析、研究,无疑是一种新的视角,有助于全面深入地分析、研究通货膨胀和物价波动问题。一、全国和我省这一轮物价波动周期的基本情况(一)物价波动周期无论从全国...  相似文献   

20.
针对经济增长、工资水平和物价变动三者协调问题存在不同的研究线路.本文基于对托宾经济增长模型的完善和发展,利用动态总量经济增长模型得出实际工资总额随着经济的增长是增加的,但与经济增长速度相比实际工资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其下降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必须保持一致;物价与经济增长呈正向关系,过高或过低的物价都会影响经济增长的实际水平;物价水平与名义工资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决定了实际工资的变化趋势.而实际工资的变化与经济增长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工资水平、物价变动与经济增长三者关系应协调,否则会影响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由此解释出发,保持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关键在于劳动力、资本和产品三个市场的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