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蒙古秘史》(以下简称《秘史》)继承了民间创作的优良传统并且在它的基础上使蒙古文学向前推进了一步.《秘史》的产生是整个蒙古文学史的一大转折,从此蒙古民族开始有了自己的书面文学.《秘史》虽然从民间创作中吸取了很多的营养,但它作为蒙古书面文学史上的第一部作品,其主要艺术成就在于它的书面创作.《秘史》翻开了蒙古书面文学的第一页,从此蒙古族书面文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和优良传统.它是一部文史不分的历史文学作品.用文学的手法描写了蒙古社会封建化的整个过程.《秘史》奠定了蒙古族历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学》即将创刊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民族文学》,即将在北京创刊。主编陈企霞、副主编玛拉沁夫。《民族文学》用汉文出版,发表全国少数民族作家和作者创作的反映各民族人民生活的文学作品,少数民族优秀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作品,各少数民族特有的风土人情、风光景物的随笔和游记,关于少数民族作家和作品的介绍与评论。《民族文学》将体现我国文学的多民族性和少数民族文学绚丽多彩的特色。1981年为双月刊。 (博·巴尔斯)  相似文献   

3.
美国苗族英语文学创作自20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以来,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从荒芜逐渐走向了繁荣,海外苗族人中出现了越来越多以英语写作并屡屡获得文学大奖的作家,涌现出了渐成规模的苗族英语文学作品。随着英语在美国苗族中的普及和重要性的不断提高,美国苗族英语文学经历了发生、发展和繁荣的阶段。本文将对美国苗族英语文学作品进行简要的文学文献学的梳理。  相似文献   

4.
美国苗族女作家杨嘉莉的获奖英语纪实文学作品《梦回家园:一部苗族家庭回忆录》讲述了一个苗族家庭从老挝丛林到泰国难民营再迁移美国的历程,书写了海外苗族裔群体的流散经历。作者通过家族历史反映了族群移民历史并通过文学叙事构建了"正史"之外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王薇 《民族论坛》2013,(3X):109-110
美国苗族女作家杨嘉莉的获奖英语纪实文学作品《梦回家园:一部苗族家庭回忆录》讲述了一个苗族家庭从老挝丛林到泰国难民营再迁移美国的历程,书写了海外苗族裔群体的流散经历。作者通过家族历史反映了族群移民历史并通过文学叙事构建了"正史"之外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正> 长期以来,人们对近代苗族文学的研究总是注重在民间口头文学方面,而忽视了对书面创作的探讨,致使社会各界形成了这样一种错觉:近代苗族没有书面文学。其实,仅就近代湘西苗族文人的诗歌作品来看,无论其数量和质量都足以表明,近代苗族不但产生了自己的书面文学,  相似文献   

7.
继《苗族史》问世之后,伍新福先生又一新的力作《苗族文化史》已由四川民族出版社于今年3月出版。全书50万字,分“文学艺体”、“思想科教”、“风俗宗教”三大篇,下设文学、工艺、哲学和社会思想、“苗医”和“苗药”、苗语苗文、苗区教育、婚丧习俗、服饰和饮食居住、宗教信仰等14章。此后学习、研究苗族文化艺史的读者将有了系统而完整的线索可资重要参考。苗族现有人口7398035(199年普查数),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四川、重庆、湖北、海南8个省(区)、市。此外,历史上移居东南亚和欧美各国的苗族,目前已不下200万…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湖南凤凰人,苗族。其毕生创作中最有影响的是乡土小说,主要表现士兵、船夫和湘西少数民族生活,富有人情美和风俗美。他的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湘西之所以闻名世界,研究湘西的专家们认为,除了它本身的奇特山水和风俗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文学大师沈从文的作品有关。大凡到过湘西的人,无不留恋湘西;读过沈从文作品而未到过湘西的人,又都无不神往湘西。  相似文献   

9.
藏族当代文学,也可以叫做藏族社会主义文学,或者称为藏族新文学。就其创作时间而言,从1949年至1984年只有三十五年,周藏族几千年的民间文学创作和一千多年的作家文学创作相比,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就其作品的数量而言,无论是几十行几百字的短诗短文,还是洋洋几十万言、几千行的长篇巨制,显然是也比不过浩如烟海的藏族民间文学作品和汗牛充栋的藏族古代作家文学作品;就其作者的文化修养和创作实践而言,绝大多数不是知名学者,从事文学创作多则二十几年,少的只有三、五年,基本上是初出茅庐,是名副其实的藏族文学新兵。但是,藏族当代文学代表着藏族文学的一个新纪元,标志着藏族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对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文章以《飘》为例就小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展开研究。阅读与鉴赏文学作品有助于开阔文化视野、提升审美水平与人文素养,通过对《飘》这部作品的探讨就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提出几点建议:从文学形式与作品体裁角度去阅读和鉴赏;从文学与文化角度去阅读和鉴赏;综合运用不同的阅读与鉴赏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钢琴协奏曲》是高平于2006—2007年创作的作品。本文对高平《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民族音乐元素进行探析,通过研究其音高组织、节拍节奏、配器手法等特点,分析作品中蕴含的苗族音乐语言。此外,本文还对《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线性思维特点及支声音乐手法进行剖析,力求深入领悟高平在本作品所表达的民族化音乐语汇与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人物命名是以作者的作品效应与本身的独特韵味组成的.在英语文学作品的领域里,是一个符号,还是一种内涵的象征和文化的传承.人名的广泛传播己成为日常生活交流的常用词汇.本文首先探究了英语文学中人物命名的重要意义,接着从英语文学作品中人物命名的文化内涵角度的重要性来论述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罗庆康 《民族研究》2001,(1):104-105
最近 ,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了伍新福的新著、近 5 0万字的《苗族文化史》。此系作者在苗族历史文化研究方面 ,继《苗族史》、《中国苗族通史》等专著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苗族 ,是中国古老的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岁月中 ,苗族形成了自己优良的民族传统 ,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近一二十年来 ,在研究少数民族文化风俗的热潮中 ,我国学术界的苗、汉学者及各方有关人士 ,都十分重视对苗族传统文化的研究 ,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苗族文化史》集学术界和作者本人多年研究之大成 ,对苗族文化和风俗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的综合研究和历史阐述 ,自成体…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为作者承担的"中国宗教文学史"编纂子项目"中国汉语伊斯兰教文学史"(暂名)的总体设计思路与框架。汉语伊斯兰教文学指的是中国内地使用汉语的穆斯林所创作的以汉语文为载体的文学作品及在其宗教实践活动中产生和使用的文学作品,具有文化互融性、本土化程度不高以及综合使用多种语文等特点。几乎与中国内地伊斯兰教的发展同步,汉语伊斯兰教文学经历了唐至明中前期的移植萌芽期、明中晚期至清末的繁荣鼎盛期、清末至民国的现代转型期、从建国至今的当代发展期。在汉语伊斯兰教文学的发展过程中,陆续出现了碑铭文学、汉文译著、《古兰经》汉译、苏非文学、诵念文学、劝教歌谣、楹联匾额文学、史传与游记文学、报刊文学、当代作家文学等重要类别。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湘西苗族的一位优秀女作家,龙宁英的写作虽较少为外界关注,但她的创作道路却引人瞩目。一、苗寨中的女性悲剧——作品与现实在龙宁英的小说集《女儿桥》中,笔者描写的是一个又一个  相似文献   

16.
王爽 《中国民族博览》2016,(20):202-203
巴赫金在他的著作《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提出了狂欢化理论,即文学的狂欢化和双重性,这在当时引起很大轰动,这一理论也被称为世界文学领域的重大发现.英国作家戴维·洛奇曾深入研究巴赫金的理论,并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中;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作品也是黑色幽默加狂欢化风格.这两位作家都是英美文学领域的带头人物,以巴赫金的狂欢化文学存在论解读两位带头人物的作品,就可以理解狂欢化文学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7.
<正> 湘西籍苗族作家沈从文以他土生土长的乡土生活和人物为题材,写出过一大批具有中华民族风骨与借鉴西方文学各流派的、多样性相统一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成就。其中以三十年代问世的中篇小说《边城》最富特色了。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怀着真挚的情怀赞美湘西“边民”们淳厚善良的品性,以细腻的笔触和清丽婉转的文字描述了这里古老的民俗和秀丽的风光,特别是主人公翠翠那纯洁善良的品质和她在爱情、生活中悲凉凄苦的遭遇,深深打动着读者的心灵,唤起了读者对真、善、美的热烈向往,同时又不能不令读者掩卷深思。翠翠的形象是真实而动人的。沈从文是怎样塑造这个湘西少女的典  相似文献   

18.
荣获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的《老舍评传》 ,是一部颇值得读的好书。该书作者关纪新 ,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的学术工作者。据我所知 ,他从事老舍研究差不多已有20年了 ,《老舍评传》这部洋洋40万字的著作 ,即是他埋头治学的可贵收获。关纪新的《老舍评传》 ,全面梳理、总结和描述了老舍的整个文学生涯 ,并着重分析了作家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一系列代表性作品 ,循序而细致地观察了老舍与众不同的写作实践 ,对其总体艺术成就、基本创作风格和成败得失规律 ,做了深刻的检视 ,显示了学者成熟沉稳的学术风范 ,丝毫没有…  相似文献   

19.
美国Rutgers大学的高级讲师、女人类学家路易莎 (LouisaSchein)可算是研究中国苗族的洋专家。 2 0世纪 80— 90年代她曾经在北京中央民族学院进修 ,并且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凯里和西江苗区做过田野调查。 1 993年 ,她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博士论文的题目是《流行文化与差异的生产》(“PopularCultureandtheProductionofDifference :TheMiaoandChina .”Ph .D .diss.,UniversityofCalifornia ,Berkeley)。 2 0 0 0年杜克大学出版了她的专著《少数民族准则 :中国文化政治里的苗族和女性》(MinorityRules:TheMiaoandtheFeminineinChina’sCulturalPolitics,Durham :DukeUniversityPress ,2 0 0 0 )。该书是以作者在贵州西江苗寨的田野调查为基础撰写的一部人类学作品。正好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人类学家王富文 (NicholasTapp)也是一位研究苗族的学者 ,他对路易莎的书有一个评论 ,为我们中国研究人员提供了有趣的文本和独特的视角。现在征得王先生同意 ,将他的这一书评翻译出来 ,使读者对此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将藏文自传作品早期汉文、日文、波期文自传相比较,通过分析西藏自传作品创作背景和过程、作者和读者类型、作品的叙述模式和写作特点等问题,论证出自传文学在西藏的起源和发展是西藏本土文化不断发展的结果,是一种本土的文化现象.文章从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层面对自传文学为什么在西藏起源早、发展快的问题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