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祥麟 《中州学刊》2007,(3):154-156
河洛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母体文化,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和炎黄子孙的根。“身在异国,根在河洛”,表达了全球华人对河洛文化的思慕、向往和倾心。为此,深入研究河洛文化,探寻中华民族的根,追溯中华文明的起源,这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凝聚全球华人的向心力,促进和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无不具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基于此,“河洛文化与民族复兴”这一课题便应运而生。就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而言,其主要之点有:(1)探讨河洛文化与闽台文化、客家文化的关系问题;(2)探讨河洛文化的交往、影响及其向海外的传播问题;(3)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儒、道、释)中的渊源问题;(4)探讨河洛易学文化的渊源及其易学史上的分期问题。  相似文献   

2.
河洛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母体文化,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和炎黄子孙的根。“身在异国,根在河洛”,表达了全球华人对河洛文化的思慕、向往和倾心。为此,深入研究河洛文化,探寻中华民族的根,追溯中华文明的起源,这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凝聚全球华人的向心力,促进和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无不具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基于此,“河洛文化与民族复兴”这一课题便应运而生。就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而言,其主要之点有:(1)探讨河洛文化与闽台文化、客家文化的关系问题;(2)探讨河洛文化的交往、影响及其向海外的传播问题;(3)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儒、道、释)中的渊源问题;(4)探讨河洛易学文化的渊源及其易学史上的分期问题。  相似文献   

3.
史东雨 《中州学刊》2007,(4):159-161
河洛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母体文化,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和炎黄子孙的根。“身在异国,根在河洛”,表达了全球华人对河洛文化的思慕、向往和倾心。为此,深入研究河洛文化,探寻中华民族的根,追溯中华文明的起源,这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凝聚全球华人的向心力,促进和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无不具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基于此,“河洛文化与民族复兴”这一课题便应运而生。本组文章其主要之点有:(1)探讨河洛文化的交往、影响及其向海外的传播问题;(2)探讨河洛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
薛瑞泽 《中州学刊》2007,(4):157-159
河洛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母体文化,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和炎黄子孙的根。“身在异国,根在河洛”,表达了全球华人对河洛文化的思慕、向往和倾心。为此,深入研究河洛文化,探寻中华民族的根,追溯中华文明的起源,这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凝聚全球华人的向心力,促进和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无不具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基于此,“河洛文化与民族复兴”这一课题便应运而生。本组文章其主要之点有:(1)探讨河洛文化的交往、影响及其向海外的传播问题;(2)探讨河洛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原文化与促进中原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存心 《兰州学刊》2008,(12):165-166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根之所系、脉之所维。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根植于当代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象征,是最广泛团结全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的旗帜,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河南是文化资源大省,抓住21世纪头20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发展先进文化,实现由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白鸽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0):84-85
河洛地区作为中华民族的首善之区,在伦理道德建设方面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河洛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惠及后世。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讲求的是上下、尊卑、长幼有序,推崇的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悌等,其目的是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而这一切正是河洛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
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现代化的精神动力和现代文化建设的源头活水,是一个吸引了台海两岸学者和欧美华裔学者的热门课题。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全世界华人的文化认同意识,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似还存在着一些有待继续探讨的纯学术性的问题,例如如何全面地、科学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能否发展出现代文化、如何立足于人类正在走向21世纪的时代高度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文化的高度来确立对传统文化作抉择取舍的价值尺度等等。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炎帝是中华民族伟大的人文始祖之一。为了缅怀这位伟大的人文始祖,弘扬炎帝精神、姜炎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6年9月在炎帝故里宝鸡市举办“全球华人省亲祭祖大会”期间,中国先秦史学会、宝鸡市人民政府将联合  相似文献   

9.
经过三年多的酝酿,湖南炎黄文化学会于1989年4月18日至19日在长沙成立,并召开了首次炎黄文化学术讨论会。省内社会科学界及外省学者8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30余篇。会上,大家围绕炎黄文化的渊源和性质,黄帝轩辕氏与炎帝神农氏的关系,中医学与炎黄文化以及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发展新文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很多同志认为,炎黄文化源远流长,她已有八千多年的古老文化和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主干,是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还有国外一些民族的共同历史文化之根。炎黄文化是众星拱月式的多元文化系统,她以河洛区为主导,融合了河垄、河岱、燕辽、汉江、江浙五个区系的文化。研  相似文献   

10.
河洛文化在中华文明史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洛地区是夏商周三代建都之地,号称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故被称为“天下之中”。河洛地区诸侯小国的文化,是“天下之中”的文化,代表着我国古文化的不同的源流。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汇,撞击出灿烂的火花。河洛文化是当时最先进文化的代表。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形成以后,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相继以洛阳为国都。唐以洛阳为东都。梁、晋、汉、周、北宋以开封为国都。河洛文化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表现出中国正统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虽然是“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却“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华传统武德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这一...  相似文献   

12.
在批判“民族虚无主义”的过程中,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研究的一大热点,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研究,这是建设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为此,本文拟从原则和方法的角度,就传统道德文化的批判继承及其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关系,作一初步分析,以求正于同仁。  相似文献   

13.
以弘扬传统文化、塑造现代文明为主题,通过对文化精神、文化智慧和道德精华三个层次的分析,着重论述应如何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儒家思想进行挖掘和萃取,塑造出既代表民族秉性和独卓精神又体现时代特征和现实要求的现代先进文化之“魂”这一现实而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批判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气化日新”等思想精华,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批判和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行合一”观和辩证法思想精华,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挖掘并弘扬了民族精神,使江泽民思想理论极具民族品格;他还批判地吸收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党建理论。  相似文献   

15.
墨子与民族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与民族文化传统汤漳平近些年来,我国出现了一股空前的文化热,学术界对形成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古代著名思想家、重要的学术流派及其影响等问题开始作认真的研究和考察,以便从中理清形成中国文化传统的渊源,识别其优劣,评判其得失。应该说,这场文化讨论,确实取得...  相似文献   

16.
文化共同体作为“共同体”思想的组成部分,旨在实现文化的统一性。“君子和而不同”的传统文化精神和人类学“和”的价值理念,这是李安宅对待不同民族文化的基本立场,也是其文化共同体思想的形成渊源。李安宅在“整个国家福利”的系统下,以“统一中有个别适应,个别中有一致福利”为原则,将边疆定义为“与内地文化有一点不同”的区域,提出了以“文化程度”界定边疆,以“文化种类”区分边疆的主张。基于边疆建设的思考,李安宅进一步从语言的魔力、文化的相对性、文化的尊重、“复异中有统一”及“统一中有复异”等维度丰富了文化共同体思想。研究文化共同体视阈下的李安宅边疆思想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边疆文化内涵中的民族精神,探索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融合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世彩 《东岳论丛》2001,22(4):109-110
易学传统源远流长 ,大易文化博大精深。当代易学研究不断揭示出易学的世界性文化价值 ,正所谓“易道广大 ,无所不包”。传统易学正实现着向“现代易学”的转变。易之“圣人之蕴”在当今时代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 ,显示着“现代易学”与现代文化精神的契合及其于现代化建设浓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作了阐述,认为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包含古代、近代、现代民族传统文化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而每一个历史时期,民 族传统文化均有自身的特色。并从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兼容性、继承性和自我保护性 等重要特性阐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和不断发展的历史缘由。进而以广东在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的具体事例说明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在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作用,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严肃而深奥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廿年后的中国 ,进入了发展的新世纪。这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 ,意味着各国家的民族的文化融合、趋同与更新。中国当前又面临加入WTO ,加入WTO对中国的影响也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 ,同时“无疑会刺激中国在监管、法制与文化方面做出改变”① 。从民族的发展来说 ,中国不仅仅需要经济上的强大 ,民族文化深层的软体部分的更新或许是许多人更关心的。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真正的身份象征。因此民族文化的融合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充实与光大应是当前需关注和深入探讨的课题。一、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文化趋同信息化时代 ,文化通过大…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传统伦理的文化凝炼是中华各民族伦理文化的观念整合与道德彰显,构成了中华民族现代伦理发展的文化基础,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伦理发展方向应以传统道德文化优秀品质的现代弘扬为引领,在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伦理发展平台上彰显民族优秀文化的伦理底蕴及其道德文化软实力,从而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中华各民族伦理文化观念共融、和谐与发展.文章就如何推进并逐步实现民族传统伦理的文化凝炼与现代伦理发展体系构建的文化彰显作了初步论证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