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苏玲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3):40-43
列宁是继马克思和恩格斯后最伟大的革命导师,创立了共产主义道德学说,并对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科学的论述。他阐明了共产主义道德的概念;指出了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目的和社会作用;论述了加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意义和方法。重视、学习列宁关于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理论,尤其是深刻领会和实践列宁用共产主义道德教育青年的光辉思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冯永刚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91-95
制度是当前教育的支撑与架构,道德教育是一种制度性活动。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确立了道德教育前行的价值导向,界定了道德教育预先设想与规定的边界,规范了道德教育活动的社会秩序,是维系和推进道德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之维。 相似文献
3.
孙自胜 《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4-7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在加快国家经济政治建设和批判道德虚无主义过程中,开启了苏维埃国家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列宁在围绕共产主义建设者道德品质的培养上,强调了道德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和斗争性;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注重道德教育的客观现实性和道德教育的斗争实践要求。列宁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道德教育,尽管还不成熟、不完善,但他对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探索,对当前我们如何进一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仍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和秋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4):108-110
分析了道德教育在当代的应然走向,阐明了当代道德教育必须兼容传统与时代道德资源,重释道德教育并合理定位和实践主体性道德教育,着重论述了实践主体性道德教育模式的价值蕴涵和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5.
道德教育的新模式,就其内容来看,既应当是多层次的,又应当是多维度的.多层次的道德教育,除了要求针对现实的道德状况来安排不同层次的道德教育内容之外,还要求根据个体的道德心理发展的规律、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来划分道德教育内容的不同层次.多维度的道德教育,主要是指道德教育要着重抓好道德价值导向、道德规范学习、道德人格模塑和道德能力培养等四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6.
糜海波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2):64-66
传统学校德育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过分强调其意识形态功能,而贴近受教育者实际需要、具有社会普适性的道德教育则往往被倏忽或淡漠,道德教育必须回归到学校德育中的应有位置。就方法论层面而言,当代道德教育必须确立科学合理的道德教育目标,全面发挥道德教育的功能,以实现道德精神向现实善的转换为指归,使道德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内外价值得到应有的升华。 相似文献
7.
糜海波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82-85
传统学校德育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过分强调其意识形态功能,从而导致了道德教育的缺位,影响了受教育者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道德教育必须回归到学校德育中的应有位置。就方法论层面而言,当代道德教育必须确立科学合理的道德教育目标,全面发挥道德教育的功能,以实现道德精神向现实善的转换为指归,使道德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内外价值得到应有的升华。 相似文献
8.
孙悦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11(5)
鲍曼从后现代理论的视角反思了现代的伦理困境及局限,进一步对后现代道德状况自身进行批判性的反思,最后揭示出后现代伦理思想,主张道德自我进行选择和为了他者的道德.鲍曼的后现代伦理思想对道德教育的启示意义.提高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黄英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3)
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存在偏重认知道德教育而忽视道德情感教育的现状,使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肤浅化、表面化,形式化,这种教育不能使道德准则内化为大学生的道德需要和道德实践的动力.笔者首先分析了道德情感教育在现行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缺失,提出了情感性道德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并设想具体培养情感性道德教育的一系列策略,旨在加强道德情感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曹辉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43-45
道德教育以培养受教育者完整健全的道德人格为根本目的,而这一目的被经济学家视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因。挖掘道德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深层次关系,对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道德教育走出与生活实践剥离的误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朝祥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113-118
回归德育在教育领域应有的角色和地位,已成为当今国外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当前国外高校德育发展的新趋向是:理念上注重个体价值的同时强化社会价值,方法上由单项传递向综合化发展,形式上由传统单一性向现代多样化转变以及体系上趋于系统化与科学化.我们应洞察这一走向,反思我国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从而寻找发展与创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郑敏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0-13
国内关于道德教育有效性研究主要涉及道德教育有效性的研究缘起、内涵界说、成因分析和提升路径等方面。这些研究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又有停滞不前的势头。客观地评述道德教育有效性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走向,有助于为道德教育有效性的深入研究寻找切入点和搭建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13.
姜永德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5):143-145
虽然现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相当重视德育的教学,所占课时的比重也大,而专业教学中又偏重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造成德育教学流于形式,专业教学中不能有效的构造和融合道德教育和价值教育.因此,从高等教育中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角度看,应加强对会计专业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4.
赵惜群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870-873
关注人的生活理宜是德育目标的重要价值取向。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着重社会目标、轻个体目标,重知识目标、轻能力目标,重理想目标、轻现实目标的误区,应使德育目标价值取向人本化、德育目标制定主体多元化、德育目标实施载体生活化。这对提高广大德育工作者对道德教育的理性认识与实践水平,增强德育工作的感召力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跨越道德与知识的鸿沟--关于高校德育现状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荣国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22-25
目前高校德育状况并不能令人满意,这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存在着智育至上的功利化倾向,导致高校德育处于弱势地位;另一方面,高校德育客观上存在着重(道德)知识传授,轻道德行为实践的倾向,导致“知”与“行”相脱节。转变教育观念,倡导德育改革,跨越“知识”与“道德”的鸿沟是走出高校德育困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关于如何改进高校德育、提高德育实效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与理论研究相比,高校德育教学的改进却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如何使有价值的德育研究成果转化为高校德育实践,是必须重视的问题。在影响高校德育改革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诸因素中,德育教师实践德育改革理论的主动性、积极性是直接的、重要的因素。文章试对影响德育教师实践德育改革理论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因进行一些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路琴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8(4):56-59
公民道德教育以公民为立足点,有别于传统德育。正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公民”意蕴,为我们探索高校德育的改革,思考新时期高校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提供了新的视角。高校公民道德教育应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礼仪教育为切入点,以诚信教育为重点,并合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乃是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切实之举。 相似文献
18.
刘学坤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76-82
康德在其一生的著作中很少把道德与教育放在一起连用,但事实上他曾进行过从道德哲学进入道德教育的尝试。其道德教育思想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前提,包括肯定一个人类的性状和一个道德感受性;二是道德教育的过程,包括道德感受性的培养和动机的纯粹道德兴趣的激发;三是全人类的道德教育,包括道德的类似化学方法的“解剖式”认识和人类道德教育的“分工”。 相似文献
19.
宫诚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2):69-72
在现代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正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教育工作者应确立以受教育者为教育主体,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主动更新教育观念,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唐卫红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6):86-91
本文分析了情感在道德教育中的独特蕴涵,通过梳理当今家庭、学校、社会作为道德教育的传授主体与接受主体———受教育者之间的情感状况以及对道德教育效果的影响,从道德教育情感一体化的角度提出提高德育效果的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