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国家治理角度看,东亚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属于典型的发展型国家,但它们正经历着由发展型国家转向平衡型国家的转型.国家形态的不同,对制度建设的要求也不同.发展型国家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国家从社会集中并配置资源、推动经济高速发展;平衡型国家的制度建设转向实现国家、企业、社会和个人之间力量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发展型国家是解读东亚经济奇迹的一种主导范式,这一概念在理论层面上可以区分为核心要件与辅助要件。核心要件是发展型国家作为一种政治经济范式的内核,它是将发展型国家与其他政府—市场关系类型区别开来的关键因素。辅助要件是有助于核心要件取得实效的结构性因素,包括高度的国家自主性与强大的国家基础权力。对发展型国家核心要件与辅助要件的分析有助于解决发展型国家理论内部的争议,也是正确评价和借鉴东亚发展型国家经验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发展型国家模式及其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型国家模式是后发展国家在二战后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一种战略模式,这种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道路的模式,一度被认为是后发展国家实现“赶超”目标的主要手段,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遭到重创。随着东亚奇迹的结束和全球民主化的转型,人们对以东亚地区为代表的后发展国家的发展道路开始总结,特别是对这些国家经济成就背后的重要制度因素即发展型国家模式进行了剖析和反思。本文对什么是发展型国家、发展型国家的主要特征以及如何超越发展型国家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认为一种后发展型国家模式正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在现有的分析之中,给定国家发展经济的持续意愿是十分武断的,只有在国家具备了发展经济的持续意愿之后,讨论国家能否独立于其他集团追求自身目标才是有意义的.同时,本文认为来自于国际的竞争压力和国内的文化传统是解释国家发展经济意愿来源的两个主要因素.但若要将这种意愿转化成为一种持续的意愿,还存在着一个包含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内的中间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5.
从奇迹到危机——发展型政府理论及其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亚的发展经验表明:发展型政府兴起造就了东亚奇迹,而发展型政府的衰弱则导致了金融危机,这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发展型政府与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关联。本文指出了发展型政府理论存在的缺陷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一是政府决策是一个不同利益群体角力的政治过程,二是引入社会这个行动者,在国家、市场和社会互动演进的过程中把握政府角色的形成及演变。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FTA战略与东亚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对外贸易政策也随着全球FTA的迅速发展而做出了重大调整。2002年10月日本外务省在外交政策上正式制定了《日本FTA战略》,规定了日本发展FTA战略的具体目标和步骤。日本的FTA战略已经超过了其原有的经济意义,必将对东亚经济合作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在东亚历史上曾长期存在着朝贡体系,这是近代以前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的基本国际关系形态。日本曾经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成员。与朝鲜、越南、琉球等国相比,日本独具特点,是反复无常的朝贡国,也是这一体系的终结者之一。  相似文献   

9.
发展型国家:一种理论范式的批评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型国家"是对东亚经济奇迹的一种解释,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发展的优先性、产业政策的策略性、官僚的有效性、公私合作的紧密性以及政治合法性基础的独特性等。这种理论范式既是对以往发展理论的批判,又是对特定时期东亚发展经验的总结,具有较大解释力。但随着历史环境的变迁,该理论范式固有的国家主义、经济主义和权威合作主义倾向的局限性日益暴露,亚洲金融危机更是触发了批判和反思发展型国家的浪潮。关于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等关系问题的热烈讨论,引导人们通过重构国家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来超越国家主义,推进政策规制的国际化;通过重构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来超越发展主义,把改善公众福利置于更优先地位;通过重构国家与社会关系来超越传统的二分法,实现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而这三种转变推动着发展型国家的角色转型,即逐渐转变为"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0.
在东亚独特的历史、政治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东亚发展模式,曾使得东亚国家获得了高速的经济增长。然而,1997年7月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一些人对东亚模式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甚至认为金融危机宣告了东亚模式的结束。本文试图从东亚国家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国家与市场关系来探讨东亚模式的得与失及利与弊。  相似文献   

11.
王毅 《南京社会科学》2012,(10):142-149
今日的文化研究不再象伯明翰当年那样在各个学科边缘打游击战,它通过在各学科的大肆收编与整合,形成强大阵容,成为一个凌驾于各学科之上的"超级学科"。如何为文化研究瘦身成为当今研究热点。本文探讨关于亚州经验与亚州文化研究范式建构为文化研究"瘦身"的意义,以及亚州文化研究这一领域面临的身份认同,他者与意识形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与东亚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美国与东亚一体化之间的关系,认为:东亚一体化离不开美国,美国在经济和政治安全方面也需要东亚;美国对东亚一体化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反对到支持到有条件支持的过程,目前尤其关注东亚一体化“去美国化”的动向,并采取了相应的外交行动。针对美国的关注和行动,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在坚持东亚一体化的地区特色的同时,应表明东亚一体化的开放性;中国要在实际行动中让美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看到其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让东盟扮演“领导者的角色”;以“威胁中国论”反击“中国威胁论”;超越“亚洲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的论争等等。  相似文献   

13.
地方发展型政府的行为逻辑及制度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郁建兴  高翔 《中国社会科学》2012,(5):95-112,206,207
"中国特色财政联邦主义"和"分权化威权主义"这两种理论并不能有效解释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财政收益最大化对地方政府行为的支配性,并不意味着分权的财政体制是发展型政府形成的充要条件。在分权背景下,横向问责机制对地方政府行为缺乏有效约束力,而以人事权为核心的纵向问责机制具有显著的局限性,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中央政府较少具备塑造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的渗透性权力。横向问责机制的不健全和纵向问责机制的局限性,使得财政收益最大化逐渐成为支配地方政府行为的主导逻辑,并最终导致了政府选择性履行职能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边境地区的稳定、发展、繁荣是中国和中亚国家共同追求的目标。苏联解体后,在共同的诉求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划界问题谈判中,照顾历史、考虑现实、平等协商、互谅互让、逐步进行是成功解决边界问题时遵循的法宝。中国与哈、吉、塔边界解决表明,只要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尊重国际法基本准则,以公正合理为出发点,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实现互利双赢是可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是世界上最先提出大学国际化战略的国家。本文主要分析研究日本私立大学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及成效,因为这些大学不仅积极参与大学国际化,而且对全国的大学国际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亚地区的各民族生活区长期保持着自然形成的畛界,并在此范围内形成多民族杂糅共生的历史传统,近代以至前苏联时期的民族区域划分则以人为的力量打破了这一传统。苏联解体和中亚五国的独立,致使民众的国族认同发生重大改变,文章称这一动态过程为国族认同转型。从当今社会政治发展状况来看,中亚国家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民众对于国民国家的认同差异。由差异所引发的矛盾与冲突,对中亚国家内部乃至整个地区的政治稳定构成了显著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
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但单靠企业自身的力量难以实现技术创新。日本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和政府的支持密切相关,日本政府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中国政府要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和法律手段、技术手段以及金融手段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8.
公元前后到10世纪前后的东南亚国家,可以看作属于次生形态的早期国家,并具有与此相应的政治上和宗教、文化上的一些特点.但在11世纪以后,随着缅甸蒲甘王朝的崛起、越南独立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柬埔寨吴哥王朝进入极盛时期以及泰族势力在泰国的兴起和发展,东南亚封建国家的发展趋于成熟.其主要标志是较为完善的中央集权得以建立、巩固和发展;各具特色的封建制度如泰国的萨迪纳制和缅甸的阿赫木丹制形成和发展,统治的核心地域和基本经济区①也得以形成和发展;在民族关系和文化上,出现了在一个国家中由一个占统治地位的民族占主导和一种主导性的宗教、文化占统治地位的状况.这些都展现了东南亚成熟的封建国家不同于早期国家的基本特点.这种状况,在中南半岛地区尤其显著,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占这些国家.  相似文献   

19.
在1937-1945年的中国全面抗日战争期间,东亚地区存在着两种国际秩序的较量:以"门户开放"为特征、美国主导建立的华盛顿体系;以"共存共荣"为特征、日本企图建立的"大东亚共荣圈"。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导致了华盛顿体系的崩溃;太平洋战争之后,日本初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建立起"大东亚共荣圈"。但随着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日本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只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团结一切抗日的力量,取得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创造性地进行了广泛的民主政治实践,积累了发展民主政治的丰富经验。这就是建立包容性的民主政权,实行真正的民主选举,建立廉洁的民主政府以及形成优良的民主作风。总结这些经验,可为我们现实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