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礼乐文化与古代戏曲的关系问题是戏曲史研究中的一个无法回避而又较难厘清的问题.本文试以清宫演剧为个案,通过对清代礼乐制度与宫廷演剧诸环节的考察,从彼此相联的三个方面对清宫演剧的礼乐性质进行了论证,认为:从清帝对宫廷演剧的定位与剧本制作的针对性看,清官演剧具有明显的乐为礼设的意味;而就演出仪程中雅俗相参、戏礼相用的特点言,清官戏曲实为清代礼乐的组成部分;即以清代君臣对清官戏曲的理解和感受论,清官演剧也具有古典雅正与乐和人情的礼乐特性.  相似文献   

2.
王斯敏 《社科纵横》2005,20(4):155-156
选取贾宝玉和哈姆雷特这两个中西文艺史上著名的悲剧形象,从其家族使命、矛盾性格、被毁爱情、最终结局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寻找异同,从而揭示出悲剧美在文艺美学中的应用与魅力。  相似文献   

3.
《窦娥冤》《雷雨》人物性格悲剧性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窦娥冤》与《雷雨》是中国古代戏剧大师关汉卿与现代杰出戏剧家曹禺的代表剧作,这一古一今的两部戏剧,被众多的研究者一直赞誉为悲剧的杰作,有极大的艺术魅力。本论文仅就个人的感知与理解,从悲剧性格方面作一次比较性研究,企望得到中国戏剧研究专家与戏剧爱好者的指教。 在《窦娥冤》和《雷雨》两剧里,两位作家都着力塑造了引人注目和令人震惊的女性悲剧形象。表现出两位作家对女性命运的特殊的关注。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女性的地位最低,受着极度的压迫,命运最苦。窦娥来到世上虽说只过活了20几个年头,却遭到封建社会加在妇女身上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德国古典学界的历史一实证主义倾向,尼采提出古典语文学家必须审美地接近古代经典,以便发现"理想的古代".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实践了这一思想,细读其中第7、8节论萨提尔歌队与悲剧起源的部分,不仅有利于深入理解尼采的此一古典学思想,而且也为反思古典语文学和美学的目的及方法提供启发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孔雀东南飞》产生的时代问题,过去曾有过一些争论。争论的结果,大部分学者仍相信《玉台新咏》的原序,即认为这首长诗是东汉末年的作品。这个问题,仍可以继续讨论,如有新的疑点和材料,《玉台新咏》原序的正谬问题,还可再行评说。张晋发、孙景梅《孔雀东南飞“序”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一文,又一次提出这一旧案,并同时怀疑到序中关于故事发生地点、主人公姓字等的真实性问题,是一篇足以引起人注意的文章。但是,这篇文章的许多论据都难于成说。为了推动对这篇伟大的古代悲剧叙事长诗的研究,我不揣谫陋,率直地提出《质疑》一文中我以为是错误的地方,并简要地阐明我自己的观点,希望得到张、孙二同志和其他同志的教正。  相似文献   

6.
王钢 《日本研究》2003,(4):64-66
目前在中国的日本现代文学研究领域 ,川端研究仍是热点。近年来出版的专著与发表的论文不计其数。它们大多数或者围绕川端的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或者对其作品中的悲剧意识、死亡主题进行探讨 ,很少关注作品中表现的另一重大主题——爱。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理清脉络 ,并分析这一主题创作的主要原因。一  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 ,也是川端小说的主要内容之一。川端小说“爱”的主题流程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 ,展现纯洁的初恋之爱阶段 ;第二 ,描写爱与美的相知之爱阶段 ;第三 ,探讨爱与性、爱与道德阶段 ;第四 ,表现变态之爱阶段。  …  相似文献   

7.
四种模式与日本模式在“巴山号”“宏观经济管理国际讨论会”上,匈牙利著名经济学家科尔奈教授提出了宏观经济管理的四种模式:即IA(直接行政协调);IB(间接行政协调);IA(无控制的市场协调);IB(有宏观控制的市场协调)。我个人认为,科尔奈提出的四种模式实质上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四种模式。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化大生产,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化大生产,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这种区别不宜低估,不宜忽视。但是,各种社会形态下社会化大生产本身的基本结构及其运行规  相似文献   

8.
奥剧兄弟关系的母题研究唐俭描写弟兄关系的戏在奥尼尔全部作品中占不小的份量,而且都是他的成功之作。正因为如此,这方面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他的重要作品《天边外》(1920年)就以兄弟矛盾为主线。1941年奥尼尔以“血和泪”完成了《直到午夜的漫长一天》,第...  相似文献   

9.
吴承恩是明代著名的古典神话小说 《西游记》的作者。由于吴承恩的思想中具有比较突出的民主倾向,因而使《西游记》成为一部具有强烈人民性的古典文学作品。 但是,有些《西游记》的研究者根据小说。的前七回描写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就认为吴承恩具有对封建统治的“叛逆思想”;有的甚至断言,吴承恩,“对于历史上的和当时的人民起义。不仅是了解的,而且是关心的,同情的”①我认为这样的结论是和吴承恩的阶级地位、政治立场大相径庭的。这里仅就吴承恩对农民起义的态度问题,谈一点不、成熟意见。 吴承恩生“活在明王朝中后期”(1500一1582…  相似文献   

10.
这篇评介法国当代著名小说作家克劳德·西蒙的文章发表于西德《法兰克福杂志》1979年第3期。西蒙是法国“新小说”派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小说家的任务不是去解释世界,而是描写世界“本身”,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是把“现在是怎样的”“翻译”成语言和文字。他常采取回忆的手法,在回忆中用一般现在时叙述,他的自传体小说《在佛兰德大道上》就是典型代表作,这部作品被称为是“现代记忆小说”。“新小说”派的作品,一般比较晦涩难懂,在大多数作品中,作者都是以一位几乎毫无个性的人物,即所谓的“反中心人物”(Antihelden)为媒介,罗列一系列无关紧要的细节描写,勾画出“人类的一般历史”,使读者看到人类毫无意义的生息明灭。西蒙还反对作家带有政治倾向,主张描写“自我”。现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1.
作者认为,中国人对世事以及文学故事,最终都企盼会有圆满结局的“大团圆”式社会心理与审美心理,这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里“早熟”的历史意识。中国传统的历史意识重视人生与事物的最后道德价值判定,却忽略事情的经过或者具体进程。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扬史而抑文,这种重结果而轻过程的历史意识,压抑了中国人想像性的文学叙事情趣与能力。这是中国小说艺术品种“晚熟”、情节和过程描写相对薄弱,并且大都偏爱文学故事结尾“圆满”的心理渊源。本文概括了“大团圆”心理模式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2.
谈悲剧与崇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平 《社科纵横》2005,20(1):135-136
广义的悲剧 ,用来定义某种情调 ,这种情调 ,也常被人们用悲、悲情、悲剧性等词语界定。狭义的悲剧指特殊的戏剧艺术类型。美学范畴的悲剧 ,即关乎情调 ,又囊括了狭义的悲剧。它是悲剧艺术的精髓。本文讨论的 ,正是这样一种悲剧。王国维先生认为 :“艺术是苦难人生的唯一解脱。”因为艺术在阴郁的现实之外 ,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向度。这种精神向度 ,包含了崇高 :它源于苦难 ,又超越于苦难。它和苦难一起 ,支撑着艺术与人生。本文主要抒写了四种悲剧 :为人类的自由、幸福而奋争的过程中产生的悲剧 ,对善良与崇高的坚守招致的悲剧和毁灭 ,开放在血泊和墓地里的爱情悲剧 ,庸常人生中所完成的对悲情的超越。通过这四种悲剧 ,我们可以看到 ,悲剧与崇高 ,如何在美学层面上 ,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的两条线,一是贾府的经济由盛到衰,一是宝玉黛玉爱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两者的关系,我们不能说贾府的经济衰败是宝黛的爱情造成的,但我们不能不说贾府的经济衰败是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这两条线所包含的内容完全不同,但却都是悲剧结局。一、“富贵流传,已历百年”的贾府终成衰败之家《红楼梦》第五回借宁荣二公之灵告诉读者“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流传,已历百年”。但到《红楼梦》开篇时,贾府就不怎么景气了。面对贾府的不利形势,宁荣二公也不能不为之太息:“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运终数尽,不可挽回”,作者借宁荣二公之口道出了贾府衰败、封建社会衰亡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任平 《阅江学刊》2022,(1):5-14+171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出场,需要方法论自觉,方可深度理解这一新道路出场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中国逻辑和文明逻辑。笔者阐明:第一,"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逻辑理应涵盖革命逻辑和发展逻辑;第二,"两个大局"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出场的现实逻辑;第三,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新时代中国方案创新来解答关于世界现代性的"马克思之问""列宁之问","唯物史观的中国逻辑"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的伟大理论创造;第四,从"文明互鉴"视域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其"新"聚焦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中国逻辑:第五,作为现实必然性进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自己的文明逻辑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5.
杜萌若 《求是学刊》2007,34(4):122-127
阿喀琉斯的愤怒是《伊利昂纪》情节整一性的核心,这似乎已成关于这部荷马史诗主题的一种常识性认识。事实上,《伊利昂纪》真正的主人公是伊利昂,在这部史诗浓墨重彩描绘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无尽苦难中,伊利昂必然陷落的命运无疑是最深重、最令人悲慨的。伊利昂的灵魂和象征是它的英雄赫克托尔,赫克托尔是《伊利昂纪》中出场次数最多的人物,是伊利昂战场上无可争议的核心人物,他的悲剧结局已经决定性地宣告了伊利昂必将陷落的命运。阿喀琉斯的愤怒只是《伊利昂纪》结构组织的引子,整部史诗的悲剧高潮和情节整一性的核心聚焦于赫克托尔之死。  相似文献   

16.
欧美的知识分子非常爱好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欧美优秀的中国诗研究者都具有诗人的素质,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时,不仅能忠于原诗的含义,而且能传出诗人丰富的感情.近几年,欧美出版了许多有关中国古典诗的专著和译著.最早研究中国古典诗的有A.韦利.H.弗兰克尔也是著名的中国诗歌专家,曾发表《中国诗选译随谈》.弗兰克尔对中国诗词的研究是多方面的,有古典诗、近体诗、乐府和词.最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论文《曹植诗十五首》,这篇文章以曹植的诗为题材,试图用新的方法鉴赏中国的古典诗.弗兰克尔认为,对诗人传记的探讨,不是文学研究家的任务,他喜欢中国传统的注释家,认为应该用诗  相似文献   

17.
孙畅 《社科纵横》2007,22(3):170-171
阿瑟·密勒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戏剧家之一。密勒剧作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悲剧学说。本文以《萨勒姆女巫》一剧为例,深入探讨普洛克托这一小人物悲剧形象以及带给读者和观众的情感净化,以此感受密勒戏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说悲剧指的是文学题材或美学对象。它以相应的艺术语言表现一种特定情势下不可解决的矛盾冲突。结局是执着于崇高理想或正义原则的主人公必须付出精神的或生命的代价。这种悲剧性的矛盾冲突可以是外因造成的,但更多的是导源于内因。本文指出,在一个长时期里,我国的文学理论虽未一般地否定悲剧,却否定了真正意义上的悲剧,即否定了一切由于内因而造成的悲剧。究其原因,一是“左”的路线所致,二是苏联悲剧理论的影响。苏联的悲剧理论迄今维持旧观,而在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在悲剧创作大量出现的同时,悲剧理论也获得了巨大的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的悲剧概念较完整地建立起来了。这不但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理论积极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世界社会主义悲剧理论史上,也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美学界的一些人认为西方古典美学注重思辨;中国古典美学注重妙悟。故有人说,西方有美有学,即有美学体系;中国有美无学,即没有美学体系。此说貌似有理,实即拿西方美学理论,硬套中国美学传统。有些人,总是爱用西方的模式,来阐评中国美学。中国的美学,土生土长,有它自己的特征和模式。就拿“意境”来说,源远流长,从老庄美学到王国维《人间词话》,意境理论的构成和发展,透视出中国美学发展一条重要的线索。可说蔚然大观,既有传统又有体系。  相似文献   

20.
“诗言志”是中国古典诗学的一个基本命题。本文通过对“诗学”及“诗”、“志”等概念的辨析和追踪,从释义学、符号学和诗学理论相结合的角度对这个命题作了新的阐释。作者认为,语言的深处是一种信仰,语言的权力就是隐喻的权力。如果在诗学理论上读解“诗言志”而追寻一条意义链的踪迹,这条意义链就是在“诗”、“志”、“意”、“识”、“记”等互为训释中组接而成的。如果认为诗是书写使意义出场的文本形式,那么,主体创作的诗作为既成的书写也仅是在隐喻中使儒家经典文本指归的道德伦理出场而已。说到底,“诗言志”是一个关涉隐喻的诗学命题,儒家诗学批评就是对“经”之隐喻的承诺,是经学中心主义的本体论隐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