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最后部分,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这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第二次全面批判.尽管当时马克思的批判仅是站在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立场上而未能达到更深的社会历史领域,但正是在这次批判中生发的革命的、批判的哲学方法,使马克思在后来的研究中经过多重的辩证扬弃,最终形成了从社会历史的深层视域出发的、真正科学的、革命的方法论,并确立了自己哲学的开放的体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在<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中的批判方法,成为马克思哲学变革中的第一次方法论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残留着一些前唯物史观思想,具体表现在唯心史观宗教观、一般唯物史观、哲学共产主义等方面.马克思在多个后<导言>文本中,曾自觉地对此展开过批判清算.清算<导言>中的这些前唯物史观思想,有助于我们科学把握,正确运用并现实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何谓马克思"高级的哲学直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到的"高级的哲学直观",是马克思恩格斯针对国民经济学家的"普通的哲学直观"、"费尔巴哈的二重性直观"以及潜在的黑格尔式的概念思辨从而正面提出的哲学直观方法.其实质是立足于实践观及唯物史观对人之本质及其丰富性的直观,是对科学、技术及工商业等现代性及人的本质性要素的感性确认.高级的哲学直观其重心不只是"看",而是要求"做"和"行",要求提升并转化为对象性和社会化的洞察、批判和行动.现代现象学静态和超验的"本质直观"有益于开放和理解"高级的哲学直观",但在马克思哲学视野内这并没有超出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用现代现象学还不能很好地解释马克思所谓"高级的哲学直观".  相似文献   

4.
亦如不是纯粹的黑格尔主义者一样,马克思也没有成为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忠实追随者。通过对黑格尔否定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改造,马克思开始意识到费尔巴哈"思辨哲学的批判"的缺陷。正因如此,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展开了对"思辨哲学的批判"的批判。通过对以往哲学信仰的清算,马克思立足于实践创立了唯物史观,从而实现了哲学史上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一章表明:黑格尔哲学不仅仅是完成了的形而上学的最后阶段,并且作为最后阶段,它直接就是完成了的形而上学本身.因此,将黑格尔哲学当作完成了的形而上学加以批判,就给出了完成了的形而上学自身的界限,并且最终揭示出"人与自然的原初关联"的本真历史.  相似文献   

6.
思辨哲学是一种文化,属于文明范畴。近两个世纪以来,黑格尔主义始终成为或冷或热的话题。无论当代哲学家是反叛黑格尔、憎恨黑格尔、面对黑格尔,还是回到黑格尔、喜爱黑格尔、走进黑格尔,思辨哲学的在场都不可能等同于解构了的逻各斯元素;黑格尔哲学中的活东西和死东西,绝非因阐释者的视域而变幻不定。黑格尔的幽灵,暗示着德里达的马克思的幽灵。哲学不会永远停留在旧的形而上学,而黑格尔哲学是新的形而上学。形而上学高于本体论。当代哲学拒斥形而上学,但不等于有根基的形而上学的退场。要去发现哲学思考过程的结果,就要揭去哲学思考过程中的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7.
现实的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通过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黑格尔等唯心论者异化观的批判及资本主义劳动异化理论的剖析,分别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历史性方面论述了人作为社会发展主体的现实性.<手稿>写作时的马克思还没有实现向唯物史观的彻底转变,我们必须客观认识<手稿>的这一过渡性特征,既不能将<手稿>中科学性因素无限夸大,用<手稿>来代替整个马克思主义,也不能彻底否定其中具有天才萌芽的价值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走过了90余年的风雨征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90余年的发展中呈现出了色彩斑斓和丰富多彩的画卷,并产生了独特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大体上有三种主流形态,即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与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种形态,它是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和马克思的新发现(即唯物史观)三者之总和;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先驱进行艰难探索的理论成果;"实践唯物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三种形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这对繁荣和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新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变,表现为从黑格尔思辨思维方式到费尔巴哈人本思维方式再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思维方式的转变.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在他为详细制定自己新哲学的观点而写作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确立.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新哲学把握属人存在,理解、诠释和评价一切哲学问题的根本思维方式,具有深刻的合理性.它是对一切旧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由之开创了人类哲学思维的新视野、新境界和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本,同时也是历来受争议最多的文本之一.本文重点选取[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这一部分来看其中马克思的哲学.重点考察马克思与黑格尔及费尔巴哈的关系,指出马克思哲学形成的路径依赖,即在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中,对资本主义现实的分析中,逐渐开创了马克思哲学自己的道路,同时也在这之中来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