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话哲学与哲学对话的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英健 《学术研究》2006,40(1):21-32
如何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有学者主张从不同研究范式的比较中强调它们之间的统一性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构的意义。然而,这却需要进一步说明不同研究范式何以能进行对话这一前提性问题。这是因为,不同范式之所以能够进行比较,是因为它们同属于一种对话哲学。要使哲学对话富有成效,就必须将不同哲学研究范式之间的比较转换为对话哲学视域下的不同对话范式之间的比较。这意味着,作为一种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其对话的意义应该在更为广阔的方面展开。这样,哲学与时代之间的问题式对话、解释者与文本的解释学对话、不同哲学之间的宽容性对话,就构成本文论及的哲学对话的主要范式。  相似文献   

2.
阿伯拉尔在<哲学家、犹太人和基督徒之间的对话>中结合12世纪的时代精神,在基督教神学内部开展了一场神学的思想解放尝试,提出在哲学家、犹太人和基督徒之间进行对话,这种对话首先在伦理层面展开.通过阐述阿伯拉尔对理性的二元区分、基督教对科学的辩护以及在神学内外的对话等内容,可以明确,阿伯拉尔一反中世纪早期独白的思想传统,首次确立了一种新的对话思维传统,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阿伯拉尔是对话伦理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3.
和合与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不同文明间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范围在扩大,矛盾、冲突和危机也在加深。世界需要对话,只有理解彼此之异,才能找到彼此之同。通过对话,可以懂得、欣赏、学习对方,增进友谊,和睦相处。只有加强对话,超越危机,人类文明才会有和平、进步与发展。本刊自本期始,推出"文明与对话"栏目,以搭建不同文明会合交融的平台。目前推出的是儒耶文明间的对话,我们不回避儒家和基督教之间的差异,有差异才有多元,双方才都有持续前进的外部动力,东西方文化特别是儒耶两种文明的高层次交流与对话实践,将综合出人类更新更高的文化成果,产生带动人类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并推动儒学进一步实现世界性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4.
程金海 《阴山学刊》2008,21(4):33-37
对话与辩证法的关系经过了三个主要阶段,即苏格拉底对话与辩证法的朴素统一、从柏拉图到黑格尔辩证法中对话的内在化以及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对话与辩证法与实践基础上的重新统一。当代西方美学中的对话思想是对辩证法存在论改造的结果,在对话的地位、本质和前提方面同唯物辩证法有着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是一个标举对话的时代,巴赫金、伽达默尔、马丁·布伯、哈贝马斯等人都建立了自己的对话学体系。他们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出发,提倡人与人之间公正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其中,巴赫金与伽达默尔又分析了文学活动中的对话,巴赫金分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人物的对话,伽达默尔分析了文学解释中读者与文本的对话,都把握了文学对话中的一个侧面。本文认为,文学是一种对话活动,文学对话问题贯彻文学活动的始终,要建立科学的文学对话学体系,就应该从作者──文本──读者三者关系的角度来全面看待对话问题,它应包含文学创作中的对…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分析造成一名大学生死亡的冲突事件解读对话冲突的产生机制.人作为对话主体具有"社会化自我"和"非社会化自我"的自我二元特征.在冲突性对话中,人们普遍采用正误二元对立的话语手段实现自我话语目的并力图使对方由"非社会化自我"向"社会化自我"或由一种的"社会化自我"向另一种的"社会化自我"进行转变,这样在对话冲突中就存在正误二元与自我二元的双重互动.根据框架分析理论,特定对话存在命题提出阶段、命题确立阶段以及命题目的执行阶段,如同正误二元对自我二元的影响一样,对话命题对对话目的也有控制作用.正是在这种控制与反控制之间,文章所选案例的对话主体之间爆发了激烈的肢体冲突.  相似文献   

7.
巴赫金对话理论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李衍柱 《文史哲》2001,(2):51-56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揭示了一个观点多元、价值多元、体验多元的真实而又丰富的世界 ,它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文学理论自身的范围。对话成为联结古今中外文化和文论的桥梁。它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立性、自由性、未完成性和复调性等特点。对话———独语———对话的不同形态 ,展示了人类文化发展的轨迹。对话理论、对话思维对中国文化、文论的发展 ,对推动东西文化的交流与进步 ,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艺术创作是一种话语现象,是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来进行创作,欣赏者运用约定俗成的艺术语言进行接受和再创造的对话现象。艺术创作的过程是艺术家与多重对象不断进行对话与潜对话的复杂过程。这种对话分为四个方面:艺术家与世界对话;艺术家自我的内省与驳诘,即多重自我的对话;艺术家与作品的对话;艺术家与接受者的潜对话。  相似文献   

9.
对话教学的理性审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话教学思想缘于对话主义哲学。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对当代“对话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探讨“对话教学”时 ,必须以理性的态度来全面审视。不能忽视宗教教育与世俗教育的区别 ,不能忽视国际社会对话与教育领域对话的区别 ,不能忽视东西方社会制度、教育传统及指导思想的差别 ,更不能夸大对话教学的“革命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话是当今社会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不论人们如何理解对话,都会肯定对话必须在两个以上的对话者或两个以上意识间进行,参与对话的对话者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实际上,对话者之间不仅是互动的,首先是互在的,对话中存在间性。对话中的间性是文本间性,以主体间性描述对话中的间性即改变了对话所指。对话中的间性既指向解中心,又指向敞开。从对话的实践意义看,对话的敞开性质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陈鸥帆 《东岳论丛》2007,28(6):110-112
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提出读者和他所理解的文本之间进行着对话与交流。这种对话实际上是在读者的前理解和文本之间发生的,其本质是问答,它是驱动解释学循环的动力。伽氏认为,语言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真理只有经由对话才能显现,使理解达成;在对话中,读者要始终保持"善良意志"并积极参与问答,这样才能分享意义,实现成长。伽氏关注传统和对话之间的关系,传统既是对话的平台,也由对话得以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逻辑与宗教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人类文化交流与融和的需求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迫切,开展文明对话、构建和谐世界,已成为时代强音。在各种形式的文明对话中,宗教对话无疑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德国著名天主教神学家、宗教对话的倡导者之一孔汉思(H ans Küng)被广为引用的名言:“当今世界没有宗教的和平就没有世界的和平,没有宗教之间的广泛对话就没有宗教的和平”,可谓醒世至理。“宗教对话不仅范围广泛内容复杂,而且实属一种跨宗派、跨信仰、跨文化、乃至跨意识形态的艰难尝试。”[1]然而,无论是哪个层面、哪种形式的对话,既然都抱…  相似文献   

13.
2003年9月26日、10月5日,“与自然对话——池田大作摄影展”在福建省博物馆举行,此后还在厦门和泉州展出。就这次展览等有关话题,我与《海峡都市报》记者,通过网络,与远在日本的池田大作先生进行了对话。现将有关和平、中日文化和中日关系的内容辑录于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对话理念和对话理论逐步深入到教育教学中来.对话理念支持下的对话教学成为英语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对话教学是相对于传统教学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对话教学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上都是对传统"接受式"教学方法的一种挑战.对对话型英语作文教学的研究无疑会对对话教学的开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话参与小说文本建构,从话语层面展现了小说文本的美学价值。当代小说对话无限释放话语空间的“扩容”,使对话充溢着鲜明的时代标识。对传统对话形式的解构使对话充满了生机与张力。人物话语的屏蔽是对话主体的潜在置换,在显性交际对象之间呈零代码、零信息状态的屏蔽话语,开启了作者与读者的信息通道。打破二元对话模式的独白,作为对话的一种变异形式为读者审读人物提供了无界域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就被哲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所喜爱采用的对话形式,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又获得了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当前,各级领导干部纷纷深入群众,通过对话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不同的社会利益和矛盾。广大群众也都带着各种问题纷纷要求与领导同志进行对话。今天,对话已形成热潮,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时代的需要,群众路线的发展,是领导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对话使党群之间、干群之间、机关和基层之间增进了了解,密切了关系,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新局面。干群都说对话好!  相似文献   

17.
自党的十三大提出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后,各地普遍开展了对话活动。它在密切党群关系,缓解社会矛盾,活跃政治生活等方面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有的地方和单位的对话,只是搞形式、走过场;有的地方出现了变对话为训话,或在对话中说空话、套话、长话等现象。不但没有达到对话的预期目的,反而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欧阳康 《学术界》2005,(5):7-16
对话是哲学的本性。经济全球化推动着文化的交往与对话,呼唤着新时期的哲学对话。哲学对话不仅应当在不同民族和地域的哲学之间展开,也应当在不同哲学分支学科间积极进行。1978年以来中国大陆的哲学研究在分化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却也带来了哲学学科的内部隔离和思想藩篱,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应当引起足够重视,更需要有真实平等和有效的哲学对话。在当前中国大陆的哲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哲学对话应当在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自觉和有效地展开。为此,应当以开放的心态努力超越哲学内部的思想隔障,强化哲学作为“爱智慧”的“超越性”本性,注意在哲学观念的层面上加强沟通,以现时代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纽带,在哲学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关系中以真正哲学的方式开展哲学对话,促进当代中国哲学的内部整合和形态建构。  相似文献   

19.
“对话式”阅读教学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燕飞 《南方论刊》2008,(6):105-107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如何理解“对话”和“对话式”阅读教学,又如何实施“对话式”阅读教学,远非简单之事,有必要作深人的了解。本文就这些问题从三个方面展开对“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探究。  相似文献   

20.
人生有三重对话:与自然对话、与他人对话和与自我对话,但在现代生活中惟独缺失了与自我对话。与自我对话意味着真正地返回内心,思考人生真谛,学习接纳自己,学会与自己相处,安顿精神家园。实际上与自我对话最为根本,缺少自我反省的生活总是残缺不全的,没有自我意识的生活不是真正的生活,反省是人终其一生的学校,慎独是最好的自我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