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从安史之乱以后,玄宗、肃宗父子间争权夺位这一角度论述了西川从原剑南节度分立之原因.玄宗肃宗父子斗争的结果,是肃宗取得主动权,从而直接促成了剑南分立为东西二川.  相似文献   

2.
北宋末年,长期受辽朝统治的女真族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接着便以摧枯拉朽之势向辽国展开了进攻。已经和辽国弭兵修好一百余年的北宋统治集团,为了从辽朝手中夺回燕云十六州之地、于重和元年(1118年)“遣武义大夫马政由海道使女真,约夹攻辽。”(《宋史·徽宗本纪》)这就是历史上的宋金“海上之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公元1125年辽天祚帝被金人俘获,辽国宣告覆亡,而在这之后两年,即靖康二年(1127年),徽、钦二帝也成了金人的阶下囚。一个世世代代居住在边陲荒徼的弱小民族,何以能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纵横捭阖,连灭两个大国?清初思想家王船山认为,辽国是以就尽之运,抗金国锐气方张之师,即使宋朝以倾国之力援助辽国,也不能挽狂澜于既倒,延续辽朝国祚,更不能阻遏金人南下,  相似文献   

3.
昭穆制(the right side position in ancestral temple)是古代宗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昭穆制应当缘于两姓氏族相互通婚且母系氏族分宗,班位在两系中轮流变动这一根本原则,其本质在于昭穆之间互通父子,且昭与昭、穆与穆之间属于同族,而昭穆之间分属异族,及至后代,昭穆开始异变,成为合宗收族的一种礼法,开始表现为大宗宗子在宗族日常事务中据核心地位并有别于君统之外的制度。  相似文献   

4.
文克成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 999年第 5期撰文指出 ,胡汉分治是辽国统治者根据境内有着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 ,经济文化各异的多民族特点和维护各民族统治的需要而制定的不同民族和平共处的政策。这一政策所产生的效果 ,已经远远超过了辽朝统治者的初衷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胡汉分治为现代民族区域自治提供了历史经验 ,对现代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和完善 ,仍有某些借鉴作用。一是要认识而不能忽视民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性 ,要重视而不能忽视和掩盖各民族地区存在的不同利益要求、利益矛盾与冲突。二是加快民族地区经…  相似文献   

5.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于太延五年(公元439年)以太子拓跋晃为监国,授其以执政权力和皇位继承权力,但结果却导致了一场父子相残的悲剧——正平元年事变. 一、正平元年事变的真相关于正平元年(公元451年)事变,《魏书》卷九十四《宗爱传》中有记载,日:“恭宗(拓跋晃)之监国也,每事精察,爱天性险暴,行多非法,恭宗每衔之.给事仇尼道盛、侍郎任平城等任事东宫,微为权势,世祖颇闻之.二人与爱并不睦.为俱道盛等案其事,遂构造其罪.诏斩道盛于都街.时世祖震怒,恭宗遂以忧薨.”《北史》卷九十二《恩幸·宗爱传》所载与《魏书》同.而《宋书》卷九十五《索  相似文献   

6.
史学界常把北京的建都时间定为公元1153年,即金代贞元元年.金主完颜亮,在这一年把国都从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迁到燕京(即今北京),改名燕京为中都.其实,这个说法并不确切.9e38年,中原石晋朝廷将燕京让与辽国.辽廷极其重视燕京,将它升为南京.燕京实际上成为辽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城市,也是当时唯一能与宋都开封相媲美的城市.燕京在我国的地位从此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对全国开始发生重大影响.不过,它还只是辽朝所设的五京之一,居于陪都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四、诡名子户诡名子户是将一户的财产分成若干户,以降低户等。宋英宗时,赵尚宽任唐州知州,“招诱民户开荒田”,其中“兄弟父子重复诡名者四百余户”。(1)宋神宗时,沈括说:“两浙州县民多以田产诡立户名,分减雇饯、夫役,冒请常平钱斛及私贩禁盐。”(2)刘谊说:“差役以版籍为宗,版籍以税钱为宗。避差科者,或隐寄税钱,诡名以就下等。”(3)这三条记载并未使用诡名子户一词,而究其内容,实际上即是指分散财产,“诡立户名”,“以就下等”。南宋绍兴五年(1135),臣僚上奏:“兼并隐寄之家与乡村保正、乡司通同作弊,隐落  相似文献   

8.
“禅家有南北宋,唐时始分.画之有南北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宋之赵干、赵伯驹、伯骕,以至马夏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钧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关、郭忠恕、董、巨、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家.亦如六祖之后,有马驹、云门、临济儿孙之盛,而北宗微矣.”(莫士龙《画说》)  相似文献   

9.
儒家人伦思想以博爱为基干。君子之道始于夫妻之爱,杜甫的夫妻之爱至为深淳;继而产生父子之爱,杜甫的父子之爱最是慈孝;推广夫妇、父子之爱,杜甫对弟妹的爱终身不衰;推广家庭骨肉手足之爱,杜甫对君主的忠爱发自真性情,醇恳诚挚。他以狂热而坚韧的生命力与爱心,塑成了千古不朽的仁者风范、君子人格。这是儒家精神似现实而极超越的结果,近乎“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10.
九流:从创建的目录名称到虚幻的历史事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锐 《文史哲》2004,(4):81-87
先秦时期,"家"有两种含义,"六家"、"百家"之"家",有不同涵义。而"九流"则是刘向、刘歆父子借用司马氏父子的成果,为皇家图书编目录时所使用的目录名称。后人因为对于"九流"的沿用,以及误读、推重向歆父子对于学术源流的探讨,建构了一个从王官之学到九流再到诸子的学术思想演进图,将"九流"视为学术思想发展中的历史事实,影响了后人对于先秦学术思想的正确看法,抹杀了"百家"。这其中,有不同时代的知识、思潮和"理性",来强化、凸显这个虚幻的历史事实,后人反而不再质疑"九流"的来历。  相似文献   

11.
在宋辽和平交往中,双方互遣的使节起了重要作用。宋朝遣往辽国的使节具有明显的家族性特征。形成这一特征的原因主要有:宋朝世家大族兴盛,促成使节的家族性形成;辽国重视使节的家世,促使宋朝重视对使节家世的选拔;外交经验的传承,扩大了使节在家族中的选拔。  相似文献   

12.
致力于比较伦理学研究的陈独秀、杜亚泉、梁漱溟及后来的黄建中等人在比较的视角、方法等问题上也许互相颉颃 ,但在这一点上的认识却趋于一致 ,即都认为中西伦理道德一个最大的不同在于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的不同。我们认为 ,这一观点基本上是符合中西伦理道德的实质和历史状貌的。以家族为本位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特别看重家族内部关系的协调 ,强调人是从属于家庭和家族的 ,本质上是家庭和家族关系的存在物。中国古代所谓的五伦 ,从属于家庭伦理的就有三伦 ,即父子、兄弟、夫妇 ,而其他两伦君臣和朋友也都家庭或家族化了 ,君臣亲父子 ,朋友亲…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讲《思想道德修养》课第二章人际关系时,引用了近两年媒体报道的一个新现象“父子协定”,即父子签协议,父亲借钱给儿子上大学,儿子大学毕业工作后归还。有个学生表示他有相同的经历,所不同的是,媒体中报道的父子协定多是由父亲提出来的,而且签了书面协议,而该学生与父亲的协议是由他本人提出的口头协议。班中学生争议,多数学生持反对意见,认为父母供自己上大学是理所当然的。一些发达国家,普通工薪阶层子女上大学,主要是通过贷款,拿奖学金和打工的钱来完成。这是对国人传统观念的冲击,也引发国人对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只知被动接受…  相似文献   

14.
杨权 《学术研究》2006,(2):117-121
岭南明遗民僧函可于清顺治四年因“私携逆书”在金陵被逮捕,后被清廷提审并流放沈阳。这是一宗与南方士人的反清复明地下运动相关,并牵涉到时任“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的明降臣洪承畴的大案。论者或认为它是“清代第一宗文字狱”;而本文则通过对当时形势与案情的分析,证明它是一宗反清“谋叛案”。  相似文献   

15.
刘忠洋 《学术界》2006,(3):142-145
父子冲突是东西方文学共同的母题,但在对父亲的情感处理上,西方较多地表现为“弑父”情结,东方则表现为“尊父”情结,中国儒家关于君臣父子伦理思想是代表。不同的情结产生于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实际上是两种文化精神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明未清初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是一个民族正气高扬、英雄辈出的特定历史时期。夏允彝、夏完淳父子,不仅以其抗清事迹、节操乃至最后殉节闻名于当时,而且他们“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柳亚子诗句)的气节、诗文,更深深地影响于后世。 在当前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这两位著名历史人物的研究,是否仍具有价值和意义呢?回答应当是肯定的。对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研究一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二是具有重要的政治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杂剧,是十三世紀第一流作家白朴的偉大作品。 白朴的父亲白华是金哀宗的樞密院判官。公元1232年3月元兵圍汴京,12月白华随哀宗出奔河北,明年3月叛臣崔立以汴京降元。白朴时年八岁,在乱軍中仓皇失母,賴大詩人元好問救护得以保全。过了几年以后,白华才从南宋回来,父子隐居滹阳。1260年前后出游江南,曾居金陵十余载,晚年北返,終身保持金朝遺民  相似文献   

18.
北宋防御辽国的榆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防御辽国骑兵突入的防御工程,除了人们所熟知的塘泊外,还有榆塞,即在塘水所不及的边界地带种植榆柳,使榆柳林带成为阻遏辽国骑兵突入的屏障。北宋在河北路和河东路北部与辽相邻地带设置了榆塞。北宋注重对榆塞的维护。北宋对榆塞的经略与其和辽国对抗的时局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王元湖在《广西古代教育初探》(见1987年第一期《广西教育史志通讯》)一文中认为,广西的学校教育起始于汉代的陈钦、陈元父子时期(约公元前10年至公元60年)。王元湖说,陈钦,陈元生活在苍梧,他们研究《左传》获得很大的成就,能与当时的《左氏》大师刘歆齐名,“陈氏父子的成就,必然是青少年时代就受了良好的教育”,而陈氏父子青少年时代受到良好教  相似文献   

20.
宏智正觉关于“游”的美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禅宗美学,自六祖慧能奠定根基,洪州宗石头宗大力弘扬与发展,而导致五家七宗的各具形态的美学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禅宗美学。随着禅宗思想开始走向衰微的漫长历程,禅宗美学思想亦陷于停顿状态,大多重复前人而少创新。两宋之际,沩仰、法眼、云门三宗,已相继衰微甚至销声匿迹,而临济、曹洞二宗却各自出现了一位中兴人物,这就是临济宗大慧宗杲禅师与曹洞宗宏智正觉禅师。他们不仅在禅宗思想上有所创新,在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