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初,新实在主义者培里积极肯认了“自我中心困境”的客观存在,此点向我们昭示出了认识论研究中所必须遵循的一个核心论题,即自我中心是认识论的逻辑起点。此论题的合理性在于如下两点:(1)它具有极强的理论根基及科学史与哲学史上的强有力证明;(2)它保证了知识的客观性并因而区别于唯我论。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研究中的“自我中心困境”──“自我中心困境”问题的启示之三杨生平近年来,主体性问题成了哲学研究的热点。许多研究者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材料和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发表了很不相同的看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着重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对当前哲学界关于主体... 相似文献
3.
4.
克服“自我中心困境”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自我中心困境”问题启示之二崔伟奇,文兵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还是坚持从主观观念出发,是两条根本对立的思想路线。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只有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才能使认识成为科学,使实践走向成功;反之,坚持从主观观念... 相似文献
5.
关于“自我中心困境”问题研究赵光武编者按:由北京大学哲学系赵光武教授主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八位博士及博士生参加的“自我中心困境”问题研究课题,基于解决当代中国哲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纷争之高度,考察了“自我中心困境”问题提出的社会背景、哲学背... 相似文献
6.
自然主义视野中的“自我中心困境”齐山自然主义是从新实在论中分化出来的一支哲学流派。这派哲学家由于他们不苟同于新实在论者为克服“自我中心困境”而提出的“直接呈现”说,独辟蹊径形成了独具自身风格的哲学思想,这个流派虽然在整个当代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影响不是很... 相似文献
7.
“不确定原理”与“自我中心困境”──“自我中心困境”问题的启示之一任宏杰当前,关于“自我中心困境”问题的讨论正逐渐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这绝非是偶然的。一方面,在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和内在逻辑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等重大理论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美国新实在论者培里在本世纪初为反对新黑格尔主义而提出的“自我中心困境”问题是否真正具有现代认识论的意义?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关系到能否真正把握当代认识论范式转变的哲学意义,关系到在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时能否把握住正确的方向。实际上,培里提出“自我... 相似文献
9.
存在主义对“自我中心困境”的超越杨哲我们认为培里提出的“自我中心困境”,实际上说明了主体在认识客体时所表现出的一种方法论层次上的困境。主体必须通过认识去认识客体,而一旦他借助于认识形式去认识客体时,认识的结果就打上了“不可克服”的主观性。只要认真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从逻辑经验主义看“自我中心困境”杨生平本文着重立足于对逻辑经验主义哲学的分析,来说明它对“自我中心困境”的克服。一、逻辑经验主义者对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逻辑经验主义是当代西方科学主义思潮中影响较大的哲学流派,这个流派的代表者们主要是从保证认识过程的科... 相似文献
11.
本体论、认识论的矛盾与当代哲学的发展──“自我中心困境”问题的提出王德一古希腊罗马直到近代以来的传统哲学有两大重要的理论支柱,一是对宇宙事物本原或本质的深信不疑,认为无论事物如何纷繁复杂,它都有一个“始由出者”,有一个作为其根本本质的东西;二是坚信,... 相似文献
12.
“自我中心困境”问题的成因及实质王天思作为理性的事业,哲学的发展进程也有着紧密相扣的逻辑环节。诚然,哲学发展的逻辑环节不象在科学中那样严整,但在它发展的问题逻辑中,以问题形式出现的逻辑往往更加意味深长,这些问题是如此重要,以至在以后的哲学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在苗卡尔及其随后的哲学里,“我思”这个小小的阿基米德点,不仅是哲人解决主体——客体关系的认识的出发点,同时也是他们建构和发展形而上学的前提和根基。然而,西方传统哲学这一固于“方法论的唯我论”的“主体性凯旋”定势则在海德格尔对“此在”生存状态的缤密分析中发生了动摇,使之步人了“主体性的黄昏”。走出传统哲学唯我论的狭隘圈套的努力,发韧于海德格尔对其师胡塞尔的交互主体性理论中存在的自我学观点的认识和不满,他不满把排除了一切实体性、客观性因素,而只具有意向性、构成性的我思主体作为架构“主体际性的世界”的… 相似文献
14.
论“自我中心困境”问题的内容、实质及其意义黄书进一自我中心困境问题是由新实在论者培里提出的。培里及其他新实在论者认为,唯心主义的错误─—把认识对象看作仅仅存在于意识之中而不是独立的实在──来自于错误地利用了“自我中心困境”的难题。所谓“自我中心困境”... 相似文献
15.
夏莹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48(2):54-58
象征性交换是鲍德里亚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巴塔耶的"耗费"经济学以及莫斯的礼物交换理论相结合的产物。象征性交换是完全异质于经济交换的人与人直接的交往形式,以交互性为其本质特征。在鲍德里亚其后的思想发展中象征性交换演变为"诱惑"概念,获得了进一步的阐发。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象征性交换成为了理解鲍德里亚思想的阿基米德点。 相似文献
16.
基准刑是量刑过程的核心,是撬动法定刑的阿基米德之点,是量刑均衡可资量化的硬性指标,是进一步适用量刑情节的基础和前提。与基准刑相关的量刑要素应当反映犯罪的基本内核和刑罚的内在本质,依据犯罪行为的可谴责性大小(包括违法性大小和有责性大小)在给定的刑罚幅度内进行排序是确定基准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人的本质历来被认为是哲学研究的阿基米德点,其实它是哲学的全部内容而不是研究的关键点。人的本质是生成的,纵观哲学史,无论是传统哲学主体性进路还是现代哲学的主体性归隐,意义必在最本真最自由的实践中得以开显和生成。游戏作为人类最本真的实践方式,因审美而自由。游戏在塑造人的同时敞开了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意义世界,它不断沟通两个世界也不断生成两个世界,使存在的意义和人的本质得以凸显。因此一部哲学史就是一部人类可歌可泣追求自由的游戏史,而游戏作为哲学研究的阿基米德点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思想史上,理性与信仰一直是以张力的形式存在的。这一张力不仅对人的"认识"本身带来冲击,使人类对自身的理性能力进行更深刻的拷问与反思;而且也对人的生存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深刻揭示这一张力的思想家中,奥古斯丁功不可没,他从古希腊哲学中的"人皆求善"原则出发,靠哲学的沉思来寻求真理和至善;在无功而返后从基督教的恩典、信仰中得到了他所谓的"至善",使理性和信仰之间的张力转化成恩典与信仰之间的关系,拓宽了后人分析理性和信仰之关系的视域。 相似文献
19.
哲学的真谛在于“科学”的方法论─—实用主义与“自我中心困境”博亚实用主义是19世纪末以来在美国流行的一个哲学流派,也是现代美国众多哲学中对美国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它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实用主义是... 相似文献
20.
“存在即被实践”论析──“自我中心困境”问题的启示之四康健当代中国哲学界围绕着“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之为“实践主义”的倾向。我们以为,在“实践主义”的基本精神即“存在即被实践”,与作为“自我中心困境”问题的主题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 相似文献